分享

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科研工作实践与反思(兴化市课题研究现场观摩会发言稿)

 歌从茅山来 2021-08-11

不少老师谈到教科研工作,总觉得这项工作很高远,像高挂在夜空中的明月,可望不可即。他们认为教科研工作,是专家学者们所做的事,与自己的日常教学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教科研工作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与我们每个人教育工作者都息息相关。如果将教师比作飞跃龙门的鲤鱼,那么教科研就是鲤鱼一刻也不能离开的河水。

教科研工作的基础和灵魂是什么?我认为,这就是何主任经常强调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教科研工作的对象,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教科研工作。事实上,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无处不在。

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对象,从他们那里我们一定可以发现成千上万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或失误。这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只是打个叉号,或简单地批评一句,这无疑是失去了一次开展教科研的机会。诚然,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也是这样做的。但后来,我渐渐关注起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和失误,并对一些案例进行了归纳整理,认真分析,细心探究,开始了我本人的个人教科研工作。2004年发表的《错误因收藏而美丽》和2005年发表的《语文学习中学生浮躁心理透视》,可以算是当时我个人教科研工作的一个小结。《错误因收藏而美丽》侧重强调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重视学生的错误或失误,并让学生学习收藏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失误。《语文学习中学生浮躁心理透视》,则是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进一步探究学生出现错误或过失的原因。

何主任的历次教科研讲话中,除了问题意识外,还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他说教科研工作需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本人深有同感。问题是教科研工作的出发点,问题从何而来?除了留心从学生那里寻找问题外,坚持怀疑的精神,对于大家公认无误的信息“审问之”,也可以发现不少问题,从而提升我们教科研工作的水平。

在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有一篇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三峡》,语言简练生动,是名篇佳作。在阅读教学参考书时,我发现“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的解释有一些疑问。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翻译的: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诚然,“绝”有“中”的意思,但此处这样翻译,我认为很是不妥。因为下文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很显然,从这句话可以推断当时从上游到下游的航路是通畅的,并没有被阻断。不仅如此,航行的时间还大大缩短,航行的速度比以往也更快了。正如文中所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样的情况,怎么能说“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于是,我围绕这个“绝”字,写了一篇2000字的文章,2006年5月,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

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班务工作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问题。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离异家庭急剧增多,网络的普及,以及各科学习压力的增加,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借鉴了孔子“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的乐教思想,试图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具体实践中,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以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歌曲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培育优良品质。2006年7月,论文《让歌声为心灵导航》发表于《班主任之友》。

另外,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有一点主人翁的意识,及时发现学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促进学校的更好发展。2010年5月,《“五严”背景农村走读生的管理》一文在《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上发表。

以上是我个人所做的一些教科研工作。我想,时代在飞速发展,新旧教育观念在激烈碰撞,学生的思想和素质在急剧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必然是层出不穷。一名真正热爱教育教学的教师,无论对于旧问题,还是新问题,他们一定会勇于面对,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因为,教科研工作,大而言之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小而言之,是改变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

学校教科研工作,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个人教科研工作,也只有与学校教科研工作有机融合,才能发挥更大作用。2006年10月,受学校委托,本人担任主持人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将本人以前开展的个人教科研工作——关于学生错误或失误的研究,上升到学校层面。课题名称定为“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作为潜在课堂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引导全校师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遍及全部年级的所有学科,与个人教科研工作时,只有一个班、一个学科相比,教育影响范围明显扩大。2009年12月,主持研究泰州市教研室立项课题《有效利用节假日引导学生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2012年8月,成功申报江苏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利用茅山“非遗”资源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