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 除了吃粽子衢州还有这些老民俗

 风行阁影像 2021-08-11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8-06-17 08:12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尹婵萱

明天就是端午节啦!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很多人的端午节被简化成了“吃粽子绿豆糕”这样简单的仪式。其实,衢州有很多端午节老民俗。除了吃粽子,我们还可以用这些传统的方式来庆祝端午节假日——

●吃五黄,吃茶食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什么节日吃什么食物,是很重要的。端午节也不例外。在衢州传统民俗中,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和绿豆糕,还要吃五黄。

所谓五黄,是指黄鱼、黄刺鱼、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编者注:有地方“五黄”中有黄瓜、黄蚬)。雄黄酒是在米酒或白酒中撒一些中药雄黄做成的药酒,因为有辟邪祛病的效果,所以最为重要。小孩子不能喝酒,但有用雄黄酒在小孩子额头上画“王”字的风俗,表示让小孩像老虎一样健壮。

茶食也是衢州不少地区过端午的节庆食物。所谓茶食,是用粗面条打结,用油炸熟的一种食品,有甜、咸两种。在衢南的一些地方,端午节早餐要吃粽子、大蒜和鸡蛋,中餐要喝雄黄酒,晚餐要吃茶食。

在衢州,端午节还有其他节日食物。有些人家端午节家席要上田螺当菜,据说螺肉像眼球,端午吃田螺寓意“明目增神”。常山的许多地方,端午节前后还要制作馒头、做米丸。

●采菖蒲,插艾叶

采菖蒲、插艾叶是衢州地区端午节的一项重要传统民俗。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一大早,就要采来菖蒲和艾枝或艾叶插在家门上,据说是“菖蒲作剑斩妖魔,艾叶树旗招百福”,期望通过插菖蒲和艾叶的行为来祈福健康。

在衢江北区,在解放前还有一项独特的端午民俗:正午时要在小孩子的肚脐附近、耳根用艾绒点着火炙烫,叫“炙端午火”,说是可以祛除疾病。解放后,这项民俗渐渐消失了。

衢州人对端午节还有一说,认为端午节是药王菩萨的生辰日,相传每年这天,药王菩萨神农氏要出来晒百种草药,所以不少地方还有端午晒草药的习俗,一般都是青木香、仙鹤草、车前草等中草药,认为假如这天天气晴好,药材可以晒完、晒好,这一年可以减少疾病。

●挂香袋,系五色线

端午节,还有几道靓丽的风景线,就是各种香袋了。用草药放在色彩艳丽的香袋里,挂在身上,可以防止蚊虫的侵扰。有些地方则是佩戴一个荷包,里面放一颗樟脑丸。

孩子的健康是很多端午传统民俗的祈福初衷。衢州的很多人家,到现在还保持着这个习俗:端午节,让小孩子穿上用黄布绣着五毒(蜈蚣、蝎子、壁虎、蜘蛛、蛇)的肚兜,脚上要穿上虎头鞋,胸前佩戴用彩色布包着香料的鸡心形小袋(因“鸡心”和“记性”谐音),寓意增强记忆力,读书取得好成绩。

在衢州南部的传统民俗中,婴儿在端午节要在胸前佩戴虎字布兜。小孩子的脖子上要系五色线(古称“百岁索”),手腕处和衣襟中都要系戴鸡心形的大小香袋,午时正还要佩上赤灵符。

●撒石灰,投雄黄

因为端午节前后,往往雨水丰富、气温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蚊虫滋生,如果不注意打扫卫生、杀虫灭菌,很容易让人感染得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聪明的古人把端午节过成了一个“卫生节”,通过把一些保持清洁、杀虫灭菌的手段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民俗”来让大众保持身体健康。

衢州的很多家庭,还保留着在端午节这天大扫除的习俗。早餐后,要打扫房舍卫生,然后在墙角、厨房、水沟、床底、天井等阴暗处撒放驱虫杀菌的石灰。有些讲究一点的人家,还会从中药店买来驱虫的草药以及樟木、檀木等,点燃用浓烟熏死苍蝇、蚊子等害虫,有水缸的人家,有些会在水缸里投放一点点雄黄来杀菌。

●游端午,送乞目

在衢州老民俗中,端午节还有一些娱乐节目。以前,端午节有“游端午”一说,中饭后,大人小孩不能赤脚,要穿上鞋袜上街游玩,叫“游端午”。

除了游端午,现在已经不太常见的衢州端午老民俗,还有一项“送乞目”。具体做法是这样的:用一大碗清水,把许多剪了菱形小孔的竹箬浸在碗里,上面放几朵蕖花,合家人再蘸这个水来洗眼睛,说是这样能让双眼明亮些,所以这个活动叫做“乞目”。眼睛洗好后,把它们倒出门外,叫做“送乞目”。

(本文衢州端午节民俗整理自《衢州民俗大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