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届教博会参会小结•末一天

 陈昱行思录 2021-08-12
​今天上午,第五届教博会闭幕,闭幕式之前9-11点是大湾区教育论坛。一般闭幕式上会有重要信息,可惜我不能现场参加,因为下午需赶回合肥,明天还有重要活动,考虑到有网络直播且可以回看便决定不去会展中心,否则会很不方面,时间赶。
酒店WIFI网速像一只懒蜗牛,视频直播根本看不了,手机屏幕上只有转动的小圈圈。罢,回家看。
下午候机中,脑海里回顾了四天的一些经历,试图梳理点什么。教博会如此广博丰富,不要说短短三四天,即便三四十天恐怕也不能看完全部,得一漏万的情况是必然的。那就说说所得之“一”吧!



聚焦一个领域
本次参展,我们的成果是“数学画”教学实践与研究,属于学科教学改革;本次参会我也就给自己圈定了关注主题,那就是数学教学创新成果,兼顾教育管理方面成果。
即便如此聚焦,也还是不能看完一个领域之全部。那只有选择,本次进入视域的是:数学魔术,数学游戏,数学新世界等成果。
即便只选三、四项成果,也还是不能足够深入,“博览”是也。



发现一个入口
本人对视觉形式的学习有着先天性的兴趣,这或许也是“数学画”教学的隐性成因之一。这是主观性的,而我更加坚信视觉形式在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客观价值。
这些客观价值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深入研究。研究的入口有很多,我们做了很多直接研究,即在“数学画”教学实践中研究;这次教博会给了我另一个入口,那就是做间接研究,可以在“数学画”之外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我就从吴如皓老师的数学魔术中获得了很好的信息!视觉形式在他那里是用来化解魔术自带的“杂绪多”困难的,是一种聚焦,是一种放慢……“可视”带来的是“助思”。
我需要打住,谨防由于激动而信口开河,落下“无实证”“不学术”的铁证。那就百口莫辩——当然也从未想争辩。总之,只是“入口”,后面慢慢来。




找到一个新解
作为数学教师,怎样更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随着前期工作的完成,我们的研究渐渐进入一种困境,我称之为“低阶徘徊”的“案例重复”。
出路有吗?当然!
出路在哪?需要寻找。
我找到了一条,简言之在“认知心理学”里。千真万确,认知心理学的丛林里有我们需要的路。怎么理出这条路?这个问题太大,不宜在此铺展。知道有路——找出路——走路,这样的路径,似乎已经扭转了我们原先“行与思”的行动研究路子,成了“思与行”的深化提升之路。
本次教博会,我又找到了一条。如果说认知心理学链接的是儿童,是学生,那么这条路链接的是数学。在哪?数学新世界里!我基本可以确定数学新世界里有这条路,所以特别要致敬施皓耀教授及其团队。
其实,两条路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的,尤其后者有前者的视角。


强化一个认识
参展的四天里,我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一件事——这个世界是联系的整体。不是说之前我没有联系的整体的眼光,也不是说我之前有多么封闭;而是说,这次教博会让我知道世界的联系性开放性已经不仅仅是世界的特性,更是世界的发展动力。或者说,与其说“世界是联系的”,不如说“世界因联系而美好”。
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打开,需要诚恳,需要包容,需要坚持,需要学习!


此刻,我们登上了回程的飞机,将从夏天回到冬天。略略梳理如上思绪,除了一种心理上的轻松,还有对冬天的思念。我知道,在合肥的冬季里我的伙伴们正在为明天的活动而忙碌。
每次来南方沿海,都会格外注意这里的椰子树和棕榈树🌴。我问司机,为什么台风一来其他树歪的歪倒的倒甚至连根拔起,它们却安然无恙?司机答,它们的根非常密,一根根手指粗!我边应声点头边补充,它们没有枝蔓,一根树干上几大片柔韧的叶子。
(活动结束,行走继续,2019年11月23日下午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