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爱好者》2021年第8期:从流浪儿成为一名指挥家——卞祖善

 阿里山图书馆 2021-08-12

图片

图片


封面人物:卞祖善

图片


本期的封面人物是指挥家、音乐学者卞祖善。不久前,卞老应邀来到上海,参加上海芭蕾舞团举办的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研讨会。每次回到第二故乡上海,他都有一种回家的温暖。从大学毕业离开上海到北京工作,整整六十年过去了。六十年来,卞祖善与上海的缘分一直绵延不绝——在上海,他接受了完整的音乐基础教育与专业高等教育,上海的文化滋养了他,让他成长为音乐家。上海有他情同父母的恩师和情比手足的同窗,还有他最珍贵的青春成长记忆。

卞祖善与上海的缘分始于1949年解放前夕,当时十三岁的卞祖善贫苦无依,离开家乡江苏镇江来到上海,想投靠在上海做工的哥哥,没想到哥哥也正处在失业中,自身难保。这时,卞祖善幸运地被上海基督教难童教养院收留了。他在那里参加了唱诗班,钢琴老师黄兰玉女士教他弹钢琴,引领他进入音乐大门,给了他最初的音乐启蒙教育。后来,卞祖善进入育才学校就读,那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于1939年在重庆创办的一所儿童学校,1946年学校迁到了上海。

如今,耄耋之年的卞祖善仍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他无限感怀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我从流浪儿成为一名指挥,离不开上海的培养浇灌。有生之年,我要继续传承、践行先辈们的美育理想,坚持不懈地为中国音乐贡献一份力量。”

卞祖善为《音乐爱好者》的读者们特别录制的视频
采访与报道:第二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


2021年6月19日晚,第二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在苏州金鸡湖音乐厅隆重上演。最终,经过评委们的现场打分,来自中国的文子洋凭借作品《望川Ⅵ.姑苏》获得了本届作曲比赛的一等奖,同时赢得了十万元奖金。决赛前夕,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苏州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接受了《音乐爱好者》杂志的专访。

在采访中,陈光宪为我们题解了一下本次作曲比赛的两个创作主题——“建党百年”和“江南文化”。首先,今年正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的事件一定要有好的作品去歌颂和反映,国外很多经典作品都是以历史上的大事件作为题材来委约创作的。至于第二个主题“江南文化”,他认为苏州交响乐团作为一支年轻的队伍,有自己的原创作品是很重要的。原创作品要能够反映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苏州地处江南腹地,他们希望无论是比赛作品还是委约作品,都有江南特色,所以希望用“江南文化”这样的主题反映江南地区的情、景、人,让大家听起来更为亲切。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金鸡湖作曲比赛提高了委约作品的数量,是因为主办方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曲家专门来为苏州交响乐团创作作品。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其实这也是为中国的交响乐事业添砖加瓦。上一次委约,主办方请的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作曲家、教授、专家,但今年除了邀请老一辈作曲家以外,还邀请了不少中青年作曲家。

这次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初赛的评委基本上是作曲家和音乐学院的教授,主要是从作曲家的角度来评比。而决赛的评委中增加了苏州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陈燮阳和首席指挥许忠,作为指挥家,他们对乐队的理解可能和作曲家有不同的视角。



附片档案:维奥蒂《第二十三小提琴协奏曲》及交响协奏曲

图片

优雅、理性、均衡是古典主义的代名词,而浪漫主义则是对自我与激情的传达。看似格格不入的两种风格,却在旅法意大利小提琴家维奥蒂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交融。这位小提琴家以丰富细腻的表达、轻巧典雅的风格和充满情趣的演奏影响了十九世纪的创作与小提琴演奏风格,人们将之称为“维奥蒂”风格。本期的附赠唱片是Naxos出版的维奥蒂《第二十三小提琴协奏曲》及交响协奏曲

图片

维奥蒂出生于1755年,他的父亲是一名爱吹法国号的铁匠。尽管维奥蒂并未出身音乐世家,但他从小便展露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维奥蒂的父亲为他在集市上买了一把小提琴,正是这把小提琴开启了他的音乐之路。

《第二十三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旋律和管弦乐配乐都非常精湛的作品,对独奏家的演奏综合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从维奥蒂的音乐世界中,我们不难发现理性与感性的碰撞以及典雅与情感的交融。作为古典主义作曲家,维奥蒂强调个性发展与个人风格的建立,成为浪漫主义“自由思想”的拥护者。情感与音乐的相得益彰,使其独具个人色彩的音乐风格深深影响了后世小提琴音乐的艺术审美。

图片

亲爱的读者,你喜欢我们这样解读杂志的方式吗?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吗?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交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