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十八罗汉

 溱湖之恋 2021-08-13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十八”是一个吉数,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数量表达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等。佛教中也有许多“十八”,如“《十八部论》”、“十八界”、“十八变”、“十八层地狱”等,“十六罗汉”变为“十八罗汉”显然与这种“十八”情结有关。在历史上嵩山少林寺也出现过少林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图)

 

 

【十八罗汉】
布袋罗汉 长眉罗汉 芭蕉罗汉 沉思罗汉 伏虎罗汉 过江罗汉 欢喜罗汉 降龙罗汉 静坐罗汉
举钵罗汉 开心罗汉 看门罗汉 骑象罗汉 探手罗汉 托塔罗汉 挖耳罗汉 笑狮罗汉 坐鹿罗汉

坐鹿罗汉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坐鹿罗汉。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又名宾头卢尊者。

欢喜罗汉

迦诺迦代蹉尊者——欢喜罗汉。妖魔除尽、玉宇澄清 扬手欢庆、心花怒放。

举钵罗汉

诺迦跋哩陀尊者——举钵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托塔罗汉

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静坐罗汉

诺距罗尊者——静坐罗汉。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後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

过江罗汉

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

骑象罗汉

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骑象轩昂、颂经朗朗怀众生、目及四方。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

笑狮罗汉

伐阇罗弗多罗尊者——笑狮罗汉是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八位。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

开心罗汉

戍博迦尊者——开心罗汉。开心见佛、各显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无穷。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

探手罗汉

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灵通、自得其乐。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

沉思罗汉

罗怙罗尊者——沉思罗汉。佛祖十大弟子之一。沉思罗汉那尊塑像俗称沉思罗汉,他的特征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

挖耳罗汉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闲逸自得、怡神通窍 横生妙趣、意味盎然。

布袋罗汉

因揭陀尊者——布袋罗汉。无量寿佛、乾坤宝袋 欢喜如意、其乐陶陶。因揭陀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

芭蕉罗汉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罗汉。悠闲隐逸、傲视太虚 仙风道骨、超脱凡尘。伐那婆期梵文为雨的意思。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後图中的芭蕉树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雨。

长眉罗汉

阿氏多尊者——长眉罗汉。巴林石雕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领神会。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的特征,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

看门罗汉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门罗汉。看门罗汉威武标杆、警觉凝视 禅杖在握、勇炽邪魔。

降龙罗汉

迦叶尊者——降龙罗汉。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据《法住记》说,以上十六位罗汉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们常驻人间普渡众生。

伏虎罗汉

弥勒尊者——伏虎罗汉。在中国佛教领域,最高佛道的释迦牟尼佛 (如来佛祖)座下处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原本没有固定的形象,是后来的艺术家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现存最早的十六罗汉雕像在杭州烟霞洞,是吴越王的妻弟发愿所造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