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肇堂家书(十二)

 睿说 2021-08-13

瑞肇堂家书
第十二封


吾儿:

昨天和你谈到究竟是应该特立独行还是融入环境来交到更多朋友的事情,我又把之前的信都看了一遍,觉得我们谈到的内容有些脱离现实。

去年你初次离家,我和爸爸最怕你不适应,无论是视频还是信件都不敢触及生活,因为触及生活的细节会引发各种由于我们鞭长莫及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你说的最多也是“反正你们什么也干不了。”

是的,父母对于子女之爱就是如此,你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事事替你包办,但是即便我们对你的爱是倾尽全力的,我和爸爸也都清醒地知道,这种爱的最终目的是是放手。

所以我们永远在想要替你做事的欲望和袖手旁观的理性之间挣扎。

你马上十五岁了,比起去年离家时,在外貌上更像一个成年人了,可是你有没有发现,成长所带来的烦恼更多了?比如你所谈到的那些现代文学永远的主题,知性和兽性的问题。

让一个还在成长的孩子来客观地观察自己的成长也许是件残忍而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成长就是认知、否定,再认知,再否定的过程。不愿意记录自己是不是因为担心明天的自己会认为昨天的自己愚不可及,傻得可笑?

你昨天问我,不会真的认为洛克那样的一群人是可以做到像书上写的那样去改变世界吧?

也许因为信号不好,你没有说完,而我有些误解,但是这个问题让我有些担心,让我产生了你会有由洛克向吉丁滑去的倾向。

吉丁是社会生活中的大部分的那种人,他情商很高,游刃有余,佷快达到了他的目标,相比较而言,洛克就显得执拗倔强而格格不入。

因为是文学作品,作者一定要放大每一个人物的优缺点,才会引起更大的争议和共鸣。但是我并不认为放弃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去追求大众认可的当下的快感或者荣耀是正确的。

吉丁的失败就源于此,吉丁的痛苦根源也是这个。

洛克看起来与世人所不容,可是他的精神是放松的,他的人格始终是独立的,他从不犹疑,也没有那种自我认知的痛苦。

我和爸爸同意你到美国来,并不是不认可国内的教育,而是不想让你陷入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这种大环境下,如果你到了美国,没有学会独立思考,而是陷入另一种价值认同的漩涡里,那么才是真的失败。

那些鸡汤常常说要融入和认同,我认为只有找不到自己的人才需要别人认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个体的差异才产生异彩纷呈的文化特色。

认同,首先是认同不同于别人的精彩的自己,大家都喜欢用电脑,Ipad,我喜欢用钢笔,这不是装腔,这是“我”喜欢。

当然,大家都喜欢的游戏我也喜欢,也不是盲从,而是“我”喜欢。那些说“这样做会没朋友”的人首先失去的是自己。

昨天我让大姑妈画了一幅画,她画完之后说感觉很开心,好像喝了杯提神的咖啡。

许多可以独立做的事情,比如跑步、画画、拉小提琴,都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我不知道这种行为会不会分泌多巴胺,但是我知道,人是活在当下,是由这些小小愉快和成就感累积成的。

站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领奖的成就感并不比画完一幅画自我欣赏的成就感多。领奖是因为你超越了大多数本来就不如你的人,画画或者拉一手有难度的曲子是因为你超越的和你旗鼓相当甚至难以控制的自己。

前者是意料之中,后者是意料之外。你觉得那种愉悦更加强烈并在记忆里长久存在,更值得去争取?

也许15岁的你不愿意承认这个烦恼的存在。也许你会说我对你的担忧是空穴来风,但是我不会在今年的信件里再使用小心谨慎的呵护口气了。

我想让你明白,这一年,你要真正准备面对的是“奇怪的自己”。这个“奇怪的自己”存在于每一个长大的孩子身体里,常常想要控制你而让你不易察觉。

周一你和我说到,你早就想明白了,别人怎么判断你是别人的事情,你听了别人的判断而产生情绪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听了很认同。

周二你又说,不能去做和大众不一样的事情,不然就会没朋友。你说你现在重要的是要交到朋友。我也很认同。那么我们想知道,你现在概念里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呢?

亲,你欠我两封信了。

爱你的妈妈

2015年9月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