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辑】速冻食品能否持续“升温”?

 现代物流MF 2021-08-13

后疫情时代,凭借疫情火速出圈的速冻食品业如何在回归常态后,发展势头不减,还更上一层楼?

沉寂多年后,速冻食品在疫情的催促下重回大众视野,此时消费者能脱口而出的品牌非三全、思念、湾仔码头莫属。前瞻产业研究院对北京消费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常吃的速冻食品品牌三全、思念、湾仔码头,选择比率分别为32.0%、28.7%和28.0%。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分析,疫情期间,有26%的消费者在过去一年中未曾购买过速冻食品,而这些新消费者在此后3个月重购的比例占到了30%。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速冻食品的增长速度有所趋缓,但仍处高位。如今速冻食品呈现怎样的发展格局?市场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基于市场变化,速冻食品企业如何在竞争赛道中占据上风,确保绿树常青?


火爆的速冻食品业是何格局

速冻食品产业出生在美国,快速成长于欧洲和亚洲,上世纪70年代,伴随行业工艺在日本得到锤炼,速冻食品首先在餐饮业进入公众视野。到了2005年,历经从萌芽到快速发展时期后,速冻食品开始了长达12年的整合期,整个行业一度“消沉”。经过前三阶段的原始积累,速冻食品行业按下了高速发展快进键,尤其因“疫情”这一市场红利吸引,速冻食品市场入局者数量与日俱增。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经营范围含速冻食品”为条件查询可以发现,截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共登记注册超8.1万家速冻食品企业,其中在业/存续状态的企业超5.6万家,新增速冻食品企业7,163家,同比增加63%。

入局者众一定程度上加剧行业竞争,但从发展层面而言亦说明速冻食品市场极具成长潜力。据Frost & Sullivan研究数据,中国速冻食品行业规模由2013年的828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19年的1,4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0.0%。其中,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速冻食品企业呈梯队式布局,形成产品销路覆盖各类终端的全国性行业巨头、依托连锁餐饮门店快速发展的区域性行业新锐,以及依托本地市场的地方性小微企业三大细分领域竞争格局。

B、C端需求的“反作用力”

速冻食品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导致依附零售终端的销售模式满足速冻食品企业快速发展倍显吃力,亟需拓宽餐饮渠道。在中国餐饮市场规模突破4.6万亿元的背景下,基于餐饮消费量不断攀升,餐饮形式多样化,速冻食品企业迎来拓宽渠道新机遇,例如安井食品与呷哺呷哺、海底捞等连锁餐饮品牌合作;海欣食品控股百肴鲜开拓速冻米面市场。为迎合发展趋势,各速冻食品企业深耕速冻食品解决方案,以餐饮渠道切入,抢占B端市场增量。

相比B端,速冻食品C端的需求更可观,据统计,目前中国速冻食品C端需求占到了七成,尤其疫情突发,各类方便食品和速冻食品成了消费者宅家抢购首选。在天猫平台上,海鲜丸类总销量同比增长1,675%,水饺馄炖类总销量同比增长78%,即食火锅总销量同比增长144%,汤圆总销量同比增长60%。家庭消费者逐渐养成对速冻食品的消费习惯,速冻食品行业蕴藏着极大的成长空间。

供应链基础铸就行业强者

乘着“互联网+”东风,速冻食品从线下向线上延伸,随着冷链物流基础建设逐步完善,冷链物流直接连接起产地与餐桌,形成从前端采购到终端客户配送的全程供应链服务,将更好地为速冻食品行业保驾护航。例如,三全食品等企业先后定位中央厨房概念,研发推出速冻菜肴成品及半成品,同时郑州千味央厨食品有限公司,发力餐饮端,逐步抢占下游餐饮业速冻产品供给份额。

“中央厨房-自建终端”模式

三全食品以鲜食项目切入正餐市场,颠覆了“工厂-渠道-消费者”的传统模式,并通过自建终端,打通工厂向消费者的直通渠道。以三全食品作为中央厨房,将产品通过自动售卖机直接配送到消费区域,无缝连接厨房到餐桌。“中央厨房-自建终端”直通模式摒弃中间渠道环节,打造工厂与消费者的直通产业链,节省大量渠道投入,同时厂商对市场的把控力与应变力也得到提升。

三全食品鲜食项目采用O2O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形成闭环循环:工厂先进行餐品加工生产,消费者通过APP在线上点餐,在自动售卖机上取餐,同时可以在APP上进行反馈,由后台数据处理后工厂进行改进。如此一来,三全食品可基于APP获得的大量消费者数据,实现精准营销,在用户规模化的同时做到服务个性化,消费者网络下单后通过线下物流直接配送。


探索现代化食品生产工艺

千味央厨前身千味有限原是思念食品旗下全资子公司,2016年独立出来后,专注拓展速冻面米制品餐饮渠道市场,致力提供中央厨房定制化、标准化的速冻食品及相关餐饮后厨解决方案。目前千味央厨在郑州工业园区拥有2万余平米的综合现代化工厂,2019年年产能达到9.9万吨,并规划IPO上市拟募集资金建设新乡三期,投产后产能预计达19.6万吨。

在现代生产工艺上,千味央厨可谓不遗余力,通过自主研发弥补速冻米面制品生产的自动化设备不足,如蛋挞切块机、自动油条生产线、芝麻球全自动生产线等,保证创新产品快速量产、成本可控进而抢占市场。其实,早在2014年千味央厨还在思念食品体系内时,便率先在行业内建立了“模拟餐厅后厨”研发实验室,以模拟餐厅后厨工艺的产品研发及制作为出发点,最大程度还原餐企后厨的制作工艺,主动研发新品供餐饮大客户选择,其中每月向百胜送样多达上百个,实现菜品制作效率最大化。

不管是以“中央厨房”概念创新流通模式的三全食品,还是具备强研发能力、注重现代化生产工艺的千味央厨都极力完善冷链基础建设,以获取更高的成长性。受益于餐饮行业繁荣兴盛以及连锁化率提升,作为餐饮食材主要品类,速冻食品具有可预见的发展潜能。具体到企业发展,基于龙头企业扩产增能,注重新品研发,强化供应端基础来看,随着企业自身配套基础设施逐渐成熟,必将与速冻食品赛道新机会不期而遇。

END

本期文章精选推荐
01

【力荐】未来冷链 将如何乘风破浪

02

【物流中心案例】业界首个AMR月台集货 铸造医药智慧物流新高度 ——专访九州通医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素梅

03

【物流中心案例】盒马的物流,有哪些秘密?

04

【观点直击】不只提供空间 还是“创造附加价值”的据点

05

【观点直击】万象俱新,“十四五”规划出台 ——中国冷链物流进入混战时代

06

【观点直击】艾思珂恒温箱助力一体化冷链解决方案,它到底有什么魔力?——专访厦门艾思珂冷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欲晓

07

【观点直击】经历“不惑”之年 它如何求变?——专访广运机电(苏州)有限公司协理 徐从光

08

【观点直击】智慧冷链仓储的先行者 ——专访上海和泽园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盛颖

09

【物流中心案例】智能图书仓库知多少

10

【观点直击】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 全方位的变革 ——专访CFB 集团 CEO 许惟抡

11

【物流中心案例】智能托盘密集库别有“冻”天

12

【观点直击】使命召唤 ——冷链巨头再起航

13

【观点直击】后疫情餐饮业 的出路是什么?

14

【大咖有约】蔬菜流通的中间环节 会不会快速被“干掉”?——李光集

15

【焦点报道】高质量和无压力作业能否共存?

16

【观点直击】垃圾处理先行者  彰显国企之风范 ——专访中航翔凤国际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17

【物流中心案例】普通仓储如何不普通?平凡的仓库 不平凡的工艺

18

【物流中心案例】为何客户对它情有独钟?

19

【物流中心案例】技术+经验 锋馥助力快递巨头 提升大件分拣能力

20

【物流中心案例】重型货物的自动化, 该如何进行?

21

【特辑】食材供应链餐饮的顶梁柱之一?

22

【特辑】新基建,冷链发展助推器?

23

【特辑】预制菜如何撑起千亿市场?

24

【特辑】新式茶饮3.0的“幕后推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