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正教授讲《人本主义疗法》

 周正心理 2021-08-14

人本主义心理学精华《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曾说:“弗洛伊德向我们展示了心理当中悲观的一面,现在我们必须用健康的另一面来补充。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一直关注有各种心理问题的人,比如弗洛伊德研究幼年伤痕带给人的一生的影响,人们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必须揭开伤痕,得以愈合。马斯洛却从截然相反的角度切入,对心理健康的人进行研究。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包括饥饿、口渴、空气、睡眠,对于生存来说,获得充足的食物和水,比获得同伴尊重或做一个艺术家重要。
2、安全需要
当生理需要满足时,人们就会更多的被安全需要所推动,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工作稳定、回避恐惧与混乱。
3、归属和爱的需要
人们有了工作,有家,饭桌上有吃的,但是这些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并不能保证幸福,对爱和友谊的需要就出现了。人们谈恋爱,结婚,交朋友,建立感情联系,亲情、爱情、友情让人有了幸福感。
4、自尊需要
归属和爱的满足会把我们推向自尊的需要,马斯洛把它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感觉自己有能力、有成就的需要,以及被赞赏、被尊重的需要。即自我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当人们所有低级的需要都满足之后,一种新的不满足感就会出现,我们还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还想实现什么目标?我是谁,我的价值在哪里?当我们确认了真实的自我,并且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时,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

周正教授讲《人本主义疗法》

精神分析是对疾病的理解、异常的理解,对造成我们挫折、神经症、缺陷的理解,这是它的特长;而人本主义从人性的角度,共性的角度,每个个体都会碰到的角度,对人性的理解、个体的理解,是它的特长和优势。
精神分析只对幼年有伤痕的人起作用,没有幼年伤痕的人可能就没作用,但是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都适用,因此叫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自我意识,探索内部潜能,充分发挥自我实现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变自身不良的心理疗法。
精神分析把问题放给环境,认为是环境、母亲、创伤构成了这些事件,必须把这些问题解决掉。
人本主义从我这个人出发,研究的对象是我这个人,认为人人都有向上成长的潜力,人性都是乐观向上的。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好的,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不是因为人性本身,而是人性受阻,没有得到合理的展现,以至于出错了。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发展是动态的,又被称为整体动力,他认为各种需要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以一种层次和发展的方式,以一种强度和先后的秩序,彼此关联的一种需要一旦满足就不再具备支配的力量了,此时,将会有另外一种需要取得支配的优势,优势的变换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形成需要层次论。
生理的需要:是最强有力的,最基本的,它能使我们不要安全、不要爱。
安全的需要:避免危险,稳定的工作。
爱与归属:家庭、社会的团体。如果只给人爱和安全感、生理需要,人会依赖,会幼稚,如果一个孩子得到爱太多的话,就成了废物,过度的依恋会有麻烦。那么怎么样解决人既要有爱,又不要过度的依恋呢?需要成就感。
尊重:自重和他人所敬重,希望能胜任自己担负的工作,并有成就感。一个人没有成就感就会过度依恋,一个人只追求成就就会冷漠。如果希望自己胜任所担负的工作,有所成就和建树,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获得一定的名誉和成绩,尊重的需要将产生自信、有价值、有能力,得不到满足将产生自卑,进可能产生神经症。
自我实现:基本需要的最高层,个体对自我发挥和完成的需要,是个体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是个体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自由自在的现象,自我实现的需要忠实于个体的本性。就是说我房子有了、车有了、孩子有了,家庭幸福,这一切我都有了,我去做我喜欢做的、想做的事情去了,自我实现就是做自己的心愿。我坐在河边钓鱼,三天没鱼上钩,我愿意。这叫自我实现,没有功利目的,没有实际意义,只满足自己的心愿。
优势动机:一种需要一旦取得满足,相对弱势的需要马上就会出现,及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出现。
需要的层次的发展可以有变化,有的时候不是完全按照规律来,需要可以是交替的。随着层次的上升,能得到满足的人越来越少。越低层次的需要越迫切,高层次的需要不象低层次的需要那么迫切,但是得到满足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周教授讲亲子故事《亲娘什么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