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会总结:《精神分析引论》

 心理咨询师拉拉 2021-08-15


第六次读书会总结: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第一部分,对失误,出错等言行举止的回顾和总结,着重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我们必须对他人以及自己都会有所隐瞒?科学是绝对正确和不变的吗?当钢琴家失去记忆的时候,还是会弹钢琴,这是为什么?无意识和身体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艺术和无意识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大家如何理解“身体不会生病,生病的是意识”这句话?

第七次读书会总结:
1 同样一个事情,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无意识认同,导致不一样的人生。
2 玩手机,熬夜,追剧可能是在回避无意识的情绪,失眠也是抗拒进入无意识状态。
3 大众对消极情绪的普遍抗拒和回避,除了原生家庭以及集体意识的影响,可能还存在一个竞争情结。

第八次读书会总结:
1 梦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一个显性因素背后可能蕴含许多的隐性因素,一个隐性因素也可以通过多种显性因素表达出来。比如,上厕所的梦,上厕所是一个显性因素,背后的隐性因素可能是情绪的宣泄,也可能是性罪恶感;一个愤怒的梦,隐性因素是愤怒,但显性因素可能是一把火烧了一座山,也可能是摔坏一把椅子。
2 梦的作用不仅在于满足愿望,也可以只是呈现问题,重现问题,预示性,或者补偿性。
3 梦的扭曲可能提示我们存在压抑,压抑必然存在,这是意识和前意识对无意识的管制,这也是必须的,否则我们容易被无意识吞噬。

第九次读书会总结:
1 理解“日间残念”和“潜意识的心理因素”,“日间残念”通过激起“潜意识的心理因素”从而形成了梦。
2 如何理解梦是愿望的满足,并且思考,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满足吗?可以举例同意,也可以举例反驳。
3 情结也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所体现,读书被卡住的地方可能也是情结所在。

第十次读书会总结:
1 梦的补偿作用可以避免我们分裂,趋向于平衡和完整。
2 梦的审查作用是因为意识的存在,这个意识包括家庭教育,社会规则,道德,文化,文明等。
3 人们很难去解自己的梦,一方面可能是意识思维尚未分化好,难以在自由联想,象征意义和梦之间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可能是人很难抽离自身情感状态去客观审视自己的心理状态。
4 因为象征的丰富性,所以梦的含义也特别丰富,尽量多去挖掘梦的多重以及深层含义,这个有利于更深入的探索。

第十一次读书会总结:
1 俄狄浦斯情结的本质呈现是:两男一女,两女一男,竞争情结。
2 摈弃阴影会造成割裂的痛,我们不是要摈弃它,而是要整合它。
3 蛇的象征:无意识,本能,阴影,邪恶,冷静,智慧,诱惑,性。

第十二次读书会总结:
1 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的区别和相互关系;
2 力比多的退行和固置,都是有好处的,具体的好处是什么?需要各自追溯个人的成长经历。

第十三次读书会总结:
大家分享了各自的退行和固置事件,从退行和固置事件当中,我们进行觉察和分析,从而获得自我理解,接纳和突破。

第十四次读书会总结:
1 欲望,不是只有破坏性,也有建设性。
2 接受先天无法改变的东西,努力改变后天可以改变的东西,所谓的“认命”不是全然的放弃自己,而是意识到自己的有所不能,于是不再在“有所不能”的地方去苦苦挣扎。
3 神经症背后通常有两股力量在对抗,对抗越激烈,症状就会越严重,这个也揭示背后的生命力越旺盛。

第十五次读书会总结:
 关于症状和潜意识的关系,这里涉及到两股力量的对抗,一个是向上的,潜意识意识化的需求,一个是向下的,阻止潜意识意识化的,当向下的力量比向上的力量强大的时候,人体就会因为过度压抑而出现症状,相反,当向上力量比向下力量强大的时候,人体会因为释放而症状慢慢得到缓解和消失。
症状本身是潜意识在向意识传递信息,它不是洪水猛兽,我们要做的是,解读信息。

第十六次读书会总结:
1 重点讨论催眠,阻抗,精神分析,情结。
催眠是客体帮助主体绕过阻抗,或者先让阻抗放在一边,从而进入到潜意识探索。
精神分析是需要主体自主自愿地放下阻抗,进入潜意识探索。
产生阻抗背后通常都是情结,突破阻抗,我们才能直面和处理情结。
2 顺便聊了一下外倾,内倾,外向,内向,活泼,害羞的关键。
外倾是通过外界客体获取能量,内倾是通过主体自身获取能量。
外倾的人可能对外表现是外向的,也可能是内向的,内倾的对外表现也可能是外向的,也可能是内向。
对外表现活泼的人可能是内倾的,对外表现害羞的人可能是外倾的。
关键不看对外表现,看获取能量的方式。

第十七次读书会总结:
1 神经症肯定是在某些点存在固置,但是固置并不一定会导致神经症,这是一个量的积累问题。
2 人们容易固置在悲伤里面无法自拔,表现为受害者情结,悲情情结,苦情情结等,当我们处于这样状态的时候,就将自己摆在了一个弱者的位置,这是一种人格上的不平等,不利于我们发展出独立自由。
3 事物都有两面性,“认真”也是,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做得很好,但另一方面也会给别人带来压力,当我们既需要做好事情,又需要搞好人际关系的时候,如何去调节“认真”这个度?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第十八次读书会总结:
从力比多的发展讲到力比多障碍以及退行,大家都各自结合自身讲了例子,由此又延伸到表达问题,目标导向问题,理性和情感的问题,看见问题,沉默问题,背后都是各种各样的情结问题,模式问题。
看见,的确很不容易,需要控制或者超脱情绪,才可以看得到。
而一旦真的看见,从情感层面的看见,那么就跳脱了旧有模式,获得了新的成长。

备注:这本书阅读和讨论了三个月,到后期的时候,大家情绪上都有些急躁和焦虑,希望可以赶紧开始下一本书,但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单纯的数量和速度,而是为了质量和深度,很多时候,经典著作的确比较艰涩难懂,读起来会比较缓慢也会比较吃力,但也正是在克服阅读困难的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抗急躁,抗焦虑,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让心灵有了更稳定沉静的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