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振兴乡村教育,建议从“学校软硬件、工资标准、身份转变”着手

 教而育之 2021-08-16

文|教而育之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而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0-14岁人口为22245万人。

10年时间内,虽然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数量增加了3000多万,但是很多农村学校却因为没有生源,被迫关门。

既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人数没有减少,为什么农村学校越来越少呢?乡村教育的颓废不可阻挡吗?

有人建议,要想振兴乡村教育,应从三方面着手:

1、全国所有的中小学校,软硬件全部按同样的标准建设。

2.全国所有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执行同样的标准,偏远地区的教师享有补贴。

3.中小学教师的身份转为教育公务员,实行强制流动,每3-7年流动一次。

这些建议有没有可行性?是否能真正振兴乡村教育呢?

10年内,每天消失27所小学

根据教育部网站信息显示:

2010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257410所,普通初中56479所;

2019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60148所,普通初中52895所。

10年间,全国消失小学近10万所,初中近4000所,一年平均消失1万所小学,平均每天消失27所,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一所小学消失。

在这些消失的学校中,绝大多数是农村学校。

乡村教育的颓废呈不可阻挡之势,越来越严重。国家提出乡村振兴计划,而振兴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要一环,振兴乡村教育,刻不容缓。

振兴乡村教育的三条建议,是否可行?

关于振兴乡村教育的三条建议,是否可行?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1、全国所有的中小学校,软硬件全部按同样的标准建设。

这件事国家已经在做了,并且做得很好。

早在两年前,全国累计2767个县就已经通过国家基本均衡认定,占比95.32%。

目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的硬件标准已经基本均衡。农村学校也有标准的教学楼、实验室、运动场等硬件设施。

至于软件均衡,对学校来说,最大的“软件”其实是老师,国家也已经在实施过程中。

通过教师“县管校聘”,促进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就是为了实施城乡学校的“软件”均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县管校聘”变成了“末位淘汰”,优秀教师留在了原学校,没人要的教师被“发配边疆”,这样的结果恰恰适得其反,会造成城乡教育的更不均衡,与教师“县管校聘”目的相违背。

城乡学校硬件好均衡,但是软件想均衡,就真的需要考虑第二、三条建议了。

2、全国所有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执行同样的标准,偏远地区的教师享有补贴。

两个学校隔一条马路,一所学校属市区,一所学校属县区,两个学校同教龄、同职称的老师,每个月工资相差近2000元。

——教师工资的真实情况

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是统一的,但是各地的津贴、补贴相差很多。

国家已经对乡村教师发放了乡村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这从一定程度上放缓了乡村教师进城的脚步,但是乡村教师向城市流动的总体趋势仍没有改变。

假如全国所有中小学教师,执行同样的标准,就必然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也必定能吸引优秀教师扎根乡村教育。

3、中小学教师的身份转为教育公务员,实行强制流动,每3-7年流动一次。

现在的教师流动是单向的,一直都是农村优秀教师向城市流动,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很少能流动到乡村学校。优秀教师的流失对乡村学校的影响是致命的。

把中小学教师的身份转为教育公务员,然后实行强制流动,每3-7流动一次,对乡村教育振兴来说,非常必要。

写在最后

城乡学校硬件建设基本一样,学校教师同样优秀,哪位家长愿意再把孩子送城里上学?

振兴乡村教育,从“学校软硬件、工资标准、身份转变”着手的建议是否可行?你认为呢?

我是教而育之,感谢您的阅读,也感谢您的关注、转发、评论、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