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骏学术思想总结及十三味和中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8-16

马骏教授,躬耕杏林近60载,已连续担任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安徽省名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师承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医理论研究的继承与创新,治学严谨,大医精诚,学验颇丰。擅长脾胃病的诊治,尤其对胃痞、胃脘痛、泄泻、吐酸的辨治,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学术理论和诊疗体系。精于辨证,擅用经方,治人无数,屡起沉疴。指出脾胃病证治应在“调和致中”的宗旨下,遵循“权衡病机;升降同用;润燥并举;通补兼施:寒热并调”的原则。提出脾胃病治疗十法“温、清、消、补、和、疏、润、升、降、通”。本文第一部分介绍马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第二部分是马教授在“调和致中”理论指导下运用“和”法辨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整理。第三部分是马骏教授自主研发的院内制剂的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十三味和中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观察。第一部分马骏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1.在治学上,马教授博览群书,精研经典;博学名家,择善而从;知常达变,融会贯通;勤于临床,勇于实践;教学相长,传承传扬;博学笃志,精益求精。2.在学术上,马教授遵循祖国医学整体辨证的理念,强调分期论治。崇尚脾胃学说,重视脾胃在中医脏腑理论中的主导地位。调和阴阳,坚固五脏应以脾胃为本;治疗杂病时往往从脾胃立法遣药。马教授十分重视脾胃后天之本及顾护胃气的重要性,认为脾胃得顾,生化有源,邪不可干,诸脏皆强;脾胃健旺,元气充足,则体健无病。

3.马教授临证注重证辨“寒热、虚实、气血”。诊治脾胃病时,“证辨”为纲,“寒热、虚实、气血”是目,以纲为重,纲目并举。临证强调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选方用药力求和缓,切不可追求标新立异。治脾病时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之品,“醒胃汤”为马教授自创代表方;治胃病时力求平衡通顺,多用和中、清利、降逆之品,“清胃和中汤”为其代表方剂。全面权衡,重点突出,统筹处之,以“和”为贵。


4.马教授擅用“和”法治疗脾胃病,擅随证合用经 、古方、时方、验方,灵活化裁;提出牌胃病证治遵循“权衡、寒热、升降、润燥、通补”十字。临证时强调急则治其标,务求其通;缓则治其本,务求其平;即所谓“胃病贵在平衡通顺”,用药轻清流动,滋而不腻,稍佐行气之品,以动中有静,适其升降之性。


5.马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针对脾胃病虚实夹杂、寒热错综、脏腑同病的病理特点,首次提出脾胃病治疗十法:“温、清、消、补、和、疏、润、升、降、通”,分别为散寒通阳法、清热和中法、消导醒胃法、补气健脾法、和中醒胃法、疏肝和胃法、养阴润胃法、升清益胃法、降逆调胃法、及化瘀通络法。该十法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根据临床可一法独施,亦能数法兼用,常屡治屡验。第二部分马骏教授“调和致中”理论指导下运用“和”法辨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整理1.“调和致中”既是中医治疗时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标。“失中和”是人体产生疾病的基本病机,包括气血、阴阳的失衡,而“调和”是治疗方法,“致中”则是目标。中医的治疗皆通过“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及“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等方法,调整机体阴阳失衡的状态并纠正阴阳的偏胜偏衰,达到阴阳的平动态衡,使脏腑由“失中和”的病理状态转变为“中和”正常生理状态,则疾病自愈。对致病因素或机体失衡病理加以治疗,以纠正其失衡的状态,从而达到动态平衡的“和”的状态。“中”是判断疗效的标准,“中”即意味着“和”,为判断人体阴阳平衡的生理状态标志。

2.马教授从理、法、方、药四方面来阐述“和”法在脾胃病中的理解与应用。3.马教授指出:“和”法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通过调和之法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以期中焦如衡,这是马教授学术思想的核心。临证时,和法的具体应用体现在以下五方面:权衡病机;升降同用;润燥并举;通补兼施;寒热并调。旨在调和,务求其平。临证特色上,马教授治疗胃痞、胃脘痛、吐酸、泄泻等中医常见病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分别就其临床辨治予以阐述。

4.“调和致中”理论指导下的对药应用在治疗脾胃病过程中,马教授善于在“调和致中”的理论指导下使用固定药对,在选用“对药”时,马教授强调平衡阴阳,兼顾润燥、升降、散敛、通补,统筹兼顾,制方对药相伍为用,调理气机升降出入;或者取其相反相成之效;或以辛开苦降,以平为期,力求“调和致中”。列举教授常用的固定药对。

5.从老师的名案分析中,总结出老师精于辨证,立法准确,处方灵活,用药严谨。无论经方、合方还是时方、验方,都要做到要因证设法,因病设方。只有辨治正确,才能效如桴鼓,而药量的多少、药味的加减,可酌情灵活化裁。笔者收获颇丰,终生受益。第三部分马骏教授研发的院内制剂十三味和中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1.目的:评价院内制剂十三味和中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2.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十三味和中丸和多潘立酮片,14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证候疗效、中医单项症状积分及钡条胃排空率。3.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十三味和中丸和多潘立酮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81.6%,胃排空总有效率为70.3%和7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不良反应,但十三味和中丸对上腹疼痛、早饱等症状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多潘立酮片(P<0.05);两组治疗后精神、心理状态均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予十三味和中丸能有效改善FD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症状和精神心理状态,对

上腹疼痛、早饱等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是治疗FD肝胃不和证安全有效的中成药,其作用机制为促进胃排空、防止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