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岳全书》治疗内科杂病补益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8-18

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为通一子,明朝末期浙江绍兴人。是温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因其临证善于运用熟地,又有“张熟地”之美名。在晚年,景岳完成了记述他一生学术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景岳全书》,该书共六十四卷,载有临床各科理法方药。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重点论述景岳的补益思想以及内科杂证的症因脉治。书中论述中肯全面,其中景岳的很多学术思想和他对临床疾病的独到见解以及自创方剂,都备受后世所推崇。 本课题以《景岳全书》书中卷九至卷三十七“杂证谟”中所涉及的补益方剂142首为研究对象,借助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对所研究方剂中的药物频次、性味、归经,药对、药组、药物类型及主治病证等进行挖掘性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中医药学理论分析,探讨《景岳全书·内科杂病》补益方剂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142首方剂分属补气剂、补血剂、补阴剂等7大类。123种药物分属补气药、理气药、安神药、补血药等19大类,共使用998次,平均每方使用药物8.1味。 从药物使用种类及频次来看,《景岳全书·内科杂病》补益方剂以补气药使用最多,为278次,占药物使用总次数的27.86%;其次为补血药。


补气之品以人参、黄芪、茯苓、白术为主;

补血之品以熟地黄、当归、白芍为主。


从气血阴阳分类来看,景岳治疗内科杂病时,首重补气。他推崇“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的说法,认为“旨哉斯言,是实治身治病第一大纲”。 从药物性味上讲,《景岳全书·内科杂病》补益方剂的用药以甘温、甘平为主,而少用、慎用苦、寒、凉之品。性温者使用了456次,平性药物使用了345次,分居药物四气使用频次的前两位。在药味方面,味甘者使用了775次,居第一位。景岳强调阳气对人身的重要性,提倡“阳非有余”之说,在治疗疾病时注重对于阳气的顾护,认为苦寒的药物容易使人体阳气受到损伤,故在临证时应当谨慎使用。而“甘能滋阴”,“补必兼温”,甘温、甘平之品既能够滋养阴液精血,而又无伤阳伐正之弊。所以用药主甘温、甘平,而远寒凉。 从药物归经上讲,景岳重视先天后天,而二者之中又以后天为重。对全部药物进行统计,入脾经者最多,共49味,使用569次,占总使用频次的57.01%。而将脾胃二经用药频次相加更是如此。

他在“论东垣《脾胃论》”篇中,赞成李氏的观点:“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而元气亦不能充,此诸病之所由生也。” 对熟地与当归、人参与熟地、附子与肉桂、白术与黄芪等有代表性药对配伍药组配伍进行理论分析,以探求《景岳全书·内科杂病》补益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


1.补气剂中常配伍:①健脾利湿药。脾虚失运,最易生湿。健脾则生化有权,利湿则脾气得以健运。②行气药,使之补而不滞。③升举清阳药。主要是针对气虚下陷的病证,依“下者举之”的治则,于补气剂中配伍升举清阳之品,从而提高补气升阳的力量。


2.补血剂常配伍:①活血化瘀药。一方面,血虚之证,血液运行往往不能畅达,易于凝聚成瘀。另一方面,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所以,加入活血祛瘀的药物,既有生新血的作用,又有防瘀祛瘀的效用。②补气药,以补气生血。

3.补阴剂中常配伍:①补阳药。对于阴虚者,若仅仅单纯养阴,则无以化生阳气,已经亏损的阴液也难以得益,而且过用阴凝的药物还容易使阳气受损。故张氏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在补阴剂中配伍补阳的药物,以助阴之化生,即所谓“阴中求阳”之法。②清热药。阴虚则阳亢,而疾病易从热化,因此补阴方剂宜加入适量的清热药共同使用。

4.补阳剂中常配伍:①补阴药,即景岳:“阴中求阳”之法,肾为水火之脏,其内存真阴真阳,由于阴阳互根互用,因此补阳的方剂若配伍补阴药,则可使阳有所依,从而收到补阳之功。

②收涩药,主要是针对肾虚封藏失固的不同兼证,以期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 另外,景岳重视补益脾胃;用药慎用攻伐,喜用平和之品,药物过偏、过猛易伤正气;提倡温补,提出“阳非有余”的观点;“治贵精一”论,立法处方,力求做到方证相对应,精一而不乱;用补之法,贵在先轻后重,务必使之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