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了老了,走不动了!”只能无奈接受并任其发展吗?

 王芳军教授医家 2021-08-19



司空见惯的事实  

一些年长者拄着拐杖,走着走着,就会发现自己走得越来越艰难,双腿或单腿疲累不堪,感觉麻木甚至伴有疼痛,只得停下来歇歇。看着身边的年轻人健步如飞的样子,不由得感叹:“老了老了,走不动了。年轻真好呀!”

01

人老了就一定会行走不便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退化,老人家仍要像年轻人那样行走矫健,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但如果要说肯定会行走不便 ,就远不是那么回事了!君不见不少七八十岁的长者仍然精神抖擞,照样参加健身、长跑甚至是冬泳,让许许多多的年轻人都羡慕不已。

已不年少的冬泳团队(网络图片)

02

为什么会出现行走不便呢?

出现行走不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下肢动脉是下肢行动的能量来源,当其狭窄到一定程度时,下肢的血供就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了。这时,就会出现下肢无力、疲累和麻木等症状,行走也会出现困难,摸起来常常也是冷冰冰的。

03

任其发展会如何?

如果任其发展,症状当然会越来越重。其主要表现是“间歇性跛行”,疲累麻木感越来越重,跛态越来越明显,步行距离越来越短,不得不停下来歇一歇后才能有所恢复。再后来根本就不能行走,甚至休息状态下都会疼痛(称为静息痛)。再后来,下肢就会出现发紫、发黑,趾端坏死,伤口不愈合等等,整条腿可能就要报废,不得不截肢,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缺血明显的下肢照片

04

为什么会引起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

引起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主要病因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其原因与通常所说的脑梗、心梗原因类似,都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往往是全身性疾病,所以它们往往也会并存,或先后发生。比如有些做了心脏冠脉支架或颈动脉支架的患者,不久后又因出现下肢的症状而需要进行下肢动脉的治疗。除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之外,糖尿病的足部病变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也可引起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

05

如何明确动脉是否有狭窄或闭塞呢?

彩超检查常常可作为下肢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而CT的血管重建对于介入术前的动脉血管总体状态的评估非常有价值,属于无创方法。而DSA血管造影则是下肢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因为有微小的创伤,常常不作为术前的首选方法,但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对于指导具体的治疗方案实施,以及对治疗效果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则是最合适的。

DSA显示左髂动脉闭塞

06

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呢?

首先是内科药物治疗,积极治疗“三高”即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可防止病变进展,使用抗凝、抗血小板的药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而加重动脉狭窄的程度。但对于已经发生的下肢动脉闭塞,单纯内科药物治疗收效甚微。外科手术治疗有血管旁路、人工血管重建、血管内膜剥脱等术式,但因创伤大,已经不作为首选方法。微创性的血管腔内介入疗法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的治疗技术。

07

介入治疗如何进行?

首先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血管穿刺,将细小的导管在电视透视监控下,沿着血管通路准确地插入到病变的血管段,进行DSA血管造影,即能准确而直观地显示出动脉血管狭窄或堵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然后,在前述造影图像指引下,即可利用这条已经插入病变血管局部的细小导管就可作为实施介入治疗的通路,或注入溶栓药物进行局部溶栓,或配合导丝、长鞘、球囊、支架等器械进行闭塞血管开通、血栓清除、斑块旋切和血管扩张成形等各项精细操作,从而恢复动脉的通畅,逆转下肢缺血的状况,达到保肢的目的。

治疗前显示下肢动脉多处狭窄及闭塞,治疗后动脉显示清晰

遇有这些情况怎么办?

有可能需要找介入医生看看,作一个检查和评估了。身体发肤,不可不珍惜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