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侯乙墓中藏着楚国复国的秘密

 西一里2l6sluho 2021-08-19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楚争雄篇(18)

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506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而被吴军攻破了老窝的楚昭王,则带着他留在郢都难舍的情结,以及一帮文武大臣,徒步渡过雎水(位于今湖北当阳市),流亡在楚国西北部的荒泽之中。

吴军统帅伍子胥当然不会放过他们,他派出了追杀部队,四处围追堵截楚昭王,一定要将这个极具威胁的流亡政府扼杀在摇篮之中。

可以想见,楚昭王的这场亡命之旅一定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据《左传》记载,“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为了摆脱吴军的追杀,楚昭王竟出动了非常规性武器,用烟火驱赶大象冲击吴军,打过游戏《帝国时代》的同学都知道,成群结队的大象兵有多可怕,步兵车兵在它面前都是“浮云”,只有骑射兵与日后的火器部队才能与之抗衡。但当时吴军显然都没有。好在这群疯狂的大象应该是负重之用,数量不多,而且楚王意在逃跑,也没有足够的兵力跟在大象后面反击,否则几百年后田单火牛阵大破燕军一举复国的壮举,有可能提前上演。

曾侯乙墓中藏着楚国复国的秘密

图:河北定县西汉墓出土铜车饰图像摹本

现在中国已经没有野生大象了,但在三千年前,中国遍地都是大象,所以商朝人经常捕猎大象食用、驯养大象打仗,我们在博物馆也能看到大量象牙、象骨制成的殷商文物,事实上,河南的简称“豫”在象形文字里就是一个人牵着大象的意思。原来,三千年前的黄河流域乃亚热带气候,跟现在海南差不多,所以电视剧《封神演义》里商纣王短发短袖,那不是天雷滚滚,而是经过认真考据的,相当有水平。

曾侯乙墓中藏着楚国复国的秘密

商代以后,气候慢慢变冷,中原人蓄发戴冠穿上了长袍深衣,中原象也慢慢迁徙到长江流域。所以楚王驱赶大象抵挡吴国追兵,事情虽小,却还是被鲁国史官当成稀罕事儿记在了史书上。而多亏了这群大象,楚昭王一行才得以暂时逃离险境,渡过长江,遁入了穷山恶水的云梦泽之中。

曾侯乙墓中藏着楚国复国的秘密

图:商代夔纹象尊青铜器(左)和西周鸟纹象形尊(右)对比

但楚昭王并未因此而逃离险境,云梦泽虽然地形复杂、山泽密布,比较容易摆脱追兵,但这里遍地都是凶猛的野兽和比野兽还要凶猛的野蛮人,对于这些被世界遗忘的生物来说,丛林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他们才不管你们是什么大王公主,最多就是肉嫩一点的禽兽猎物。

危险如期而至,一夜,这些身心俱疲的楚国人露宿在山林之中,正要进入梦乡,突然四周杀声动天,一群披头散发的野蛮人怪叫着冲进了他们的营地,见东西就抢,见人就杀。楚昭王刚爬起来,一把长戈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距离他的脑袋只有0.5米。

眼看昭王就要一命呜呼,楚大夫王孙由于奋不顾身地冲过来挡在他的身前,大声喝道:“住手!这可是楚国的王!你们想干什么!”

0.5秒后,只听得“喀啦”一声,王孙由于被一戈正中肩膀,鲜血直流,他娇吟一声,晕倒在地。

“我管你们是谁,在这里我们就是老大,天王老子也要一边儿去!”

楚昭王吓得魂不附体,一边爬一边大叫:“护驾,快来护驾!”

鍼尹固带着人乱打一阵,冲上前来,扶起不停发抖的昭王,夺路而逃。

昭王又叫:“我的小妹还在里面,谁去救她!”

话音未落,下大夫钟建背着楚公主羋畀杀开一条血路,朝他们跑了过来,口中大喊:“大王放心,公主有我保护,咱们快逃吧!”

昭王这才心神稍定,当下也顾不上辛苦带出来的金银财宝和拼死保住他性命的大恩人王孙由于,跟着鍼尹固、钟建等人夺路狂奔。

身后,冲天的大火照亮了丛林的夜空,熟悉的哀号声和群盗的怪叫声响彻四野,昭王觉得裆部有点湿,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大家夜奔数里,见那群野蛮人没有追上来,这才松了一口气,寻着一棵大树坐下来休息。

曾侯乙墓中藏着楚国复国的秘密

折腾了半夜,天色已渐渐明了,噪耳的鸟鸣声响彻山林,微风拂面,晨意盎然,昨夜的惊险好似一场大梦。

钟建轻轻地放下公主,折过脸去,不敢看她,早晨清新的空气,伴着少女的清香,沁入他的心田。

一时间,小伙子心醉神迷。

而羋畀则满面红霞,低着头一语不发,气氛尴尬而微妙。

昨夜钟哥哥宽厚的肩膀给了她从未有过的安全感,而他背着自己奋勇杀敌的英姿又是那么的帅气逼人……

这一切,都让羋畀春心荡漾,荷尔蒙流窜全身。

在两个情窦初开的年轻人心中,爱情的小草悄然萌发。

心理学告诉我们,内心的恐怖可以刺激出爱情的荷尔蒙,这就是电影里男主主角和女主角亡命天涯后往往会变成一对爱侣的科学解释。

而一旁的楚昭王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数年后便将小妹许配给了钟建,并将他提拔为主管宫廷乐舞的乐尹。没想到,在这段暴力血腥的历史中居然也有如此浪漫的一段插曲。

这时候,公子子期等一干文武大臣也跟了上来,金银财宝是全没了,好在人没死多少,就连重伤的王孙由于因为躺在地上没人管居然也侥幸逃了出来。

楚昭王清点了一下人数,发现重要人物大多还在,心情顿觉宽慰了不少:“太好了,大家都没事儿!钱虽没了,但只要保住性命,咱们总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只是这个云梦泽不能再待了,这里的人比吴国人还可怕。”

大将斗巢说:“大王不必担心,我们斗氏的封邑郧邑离此不到四十里的,咱们可以先去那儿避一避。”

大家一听这个主意不错,纷纷附议,就这样,楚昭王一行又马不停蹄的去往郧邑(今湖北沔阳县一带),他们满以为这次总算可以舒舒服服的安顿下来,没想到前面有一个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们。

斗氏一家共三兄弟,老大就是郧公斗辛,老二叫斗怀,老三就是倡议者斗巢了。

三兄弟中,老大和老三都是“好人”,换而言之就是所谓的“忠臣”,惟有斗老二跟伍子胥一样是个有仇必报的真君子,他一见仇人楚昭王送上门来了,不由大喜,表面上装出热烈欢迎的样子,心中却偷偷动了杀机。

原来,在几十年前,斗氏三兄弟的老爸斗成然原是楚平王的得力干将,曾为楚平王逼死自己的哥哥坐上楚王之位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是后来,斗成然居功自傲,常常不把楚平王放在眼里,楚平王便借奸臣费无忌之手除掉了他。

正所谓“父债子偿”,斗老二虽然没有伍子胥那种奋然决绝的勇气,但当仇人之子送到了自己砧板上的时候,他也没有理由轻易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知弟莫若兄,斗老大在饭桌上观察到斗老二眼神闪烁、面色异常,就知道有点儿不对劲了。他趁着斗老二上洗手间的机会,偷偷跟了上去,一把拉过二弟,质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儿瞒着我!”

斗老二嘴边掠过一道阴狠的笑容:“既然你猜到了,我也就不瞒你了,楚王是我们的大仇人,我要杀了他为父报仇!”

斗老大大惊:“你,你胡说些什么!”

“哼,当年楚平王杀了我们老爸,现在我杀死他的儿子,又有什么不对!”

“闭嘴!你这个想法很危险,君讨臣,谁敢仇之,君命,天也!”

“狗屁,现在楚国都没了,还有什么君命!你这个懦夫!我不管,我就是要杀了他!”斗老二扬着剑,恨恨得往外走,看来是要去召人马了。

斗老大一看糟糕,赶紧报告给楚昭王一行,楚昭王欲哭无泪,这真是才出龙潭,又入虎穴,刚出虎穴,又入狼窝,我的命好苦啊!

还是斗老三比较冷静,他说:“大王,不如我送你去随国吧,随君是我的好朋友,我可以保证,他绝对可靠!”

一旁的公子子期怒道:“亲兄弟都不可靠了,好朋友能可靠吗?你能保证随君不会贪生怕死把我们送给吴国人?”

斗老三无言以对。

这时候楚昭王说话了:“如果要这么说的话,那这世上就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供我们容身了!小巢,寡人相信你,你带我们去随国吧!”

曾侯乙墓中藏着楚国复国的秘密

图:楚昭王墓

于是,斗氏兄弟又连夜将昭王护送到了随国(今湖北随县南)。

其实,楚昭王的心中一点儿底都没有,当高高在上的楚国王权轰然崩塌,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可怕世界,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他百分之百的相信,但是他又能怎么办呢?听天由命吧!

另外一边,吴王阖闾正忙着应付楚后宫的美人,也没心思管楚昭王的死活,但伍子胥当然不会对这个心腹大患置之不理,他听说楚昭王竟然逃出了吴军的手掌心跑到随国去了,立即亲自带兵前去要人,他给随君写了一封信,上面说:“姬姓周朝子孙凡是封在汉川一带的,都被楚国灭掉了,而你们随国正是其中一个。现在我们灭掉了楚国,不正是帮你们报了先祖的仇吗?可是现如今隋君您却要包庇楚王,这么做如何对得起周天子,又如何对得起你的祖先?所以,我劝你还是赶快把楚王交出来吧,我们可以把汉水以北的土地全部封给你!”

随君看了信,抱着头纠结起来:吴国人提出的条件很优厚啊,再说楚王不过是一个亡国之君,我干嘛要放着好处不要而去得罪气势汹汹的吴国人?只是楚王和斗巢千里迢迢的跑来投靠我,而我却翻脸无情落井下石的话,岂不是让天下人说我不讲义气?咋办,咋办呢?

这一刻,楚昭王真是命垂一线,他的死活就在随君的一念之间,还好之前楚臣公子子期多留了个心眼儿,千钧一发之际,他安插在随国宫中的线人及时将这个重要情报告诉了楚昭王他们。

曾侯乙墓中藏着楚国复国的秘密

楚昭王大惊失色,他习惯性地又开始收拾起包袱了:“唉,寡人怎么这么命苦啊,还没睡几个安稳觉,又要跑路!”

子期拦住昭王,急道:“大王千万不能走,现在随国四周都是吴军,现在出去不是去送死吗?”

昭王一摊手:“那怎么办,总不能留在这儿等死吧!”

子期在房内不停地踱着步,突然一拍脑袋:“对了,为臣相貌与大王相似,不如让随国人把我交出去,或许可以骗过吴国人。”

“不行不行,你这不是陷我于不仁不义吗?”

“大王,事情紧急,顾不了那么多了,您还是让我去吧!”

楚昭王想了半天,觉得还是自己的命重要,于是假惺惺得掉几滴眼泪,让子期替他去赴难,自己却躲了起来。

子期穿上楚王的服饰,径自来找随君,说:“还是把我交给吴军吧,这样楚随两国都能免祸。”

随君还是拿不定主意。这个决定还真的不好下,在这种时候,只要稍稍走错一步,随国随时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咋办呢,占卜呗!让上天来帮助自己解答这道难度系数超高的选择题,无论对错,咱们都认了,于是随国的太史献繇用乌龟壳占了一卦,卦象显示把子期交给吴国不吉利。

随君一看,老天爷叫我们不要交人呢!好吧,那就按照上天的旨意来办,坚决不交人!

于是随君给伍子胥回了一封信,说:“随国一向是楚国的附属国,且世有盟约为证,所以你们请回吧,何必非要为难一个亡国之君呢?”

伍子胥见随国不肯交人,大怒,便想出兵教训他们一顿,没想到随国人还真硬气,一连几日,坚守不出,死活不肯服软。事情一时僵住了。

说起来楚昭王也是够惨的了,本来,楚国身为春秋时代数一数二的强国,地盘大小弟多,数百年来傲视天下,压根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中原列强也没有一个能拿它咋样,就算是一代霸主齐桓公、晋文公,也不过略挫其锋,而无法动摇其根基。可是轮到楚昭王这儿,楚国却莫名其妙变成了一个软柿子,随随便便就被吴国区区三万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师丧国灭,宗庙为墟,昭王自己也落得个亡命天涯、被天下人耻笑,真是有辱楚国历代先王啊。

好在郢都虽破,楚国的人心还没有散,百姓们虽然对昏庸无能的楚国政府没啥好感,但他们却也不愿意做亡国奴,纵观吴军入楚后奸淫抢掠之恶行,这些人未必会比楚国君臣好多少,与其窝窝囊囊的去做吴国的二等公民,不如奋起一搏,赶跑吴国人,恢复楚国的江山。

所以,当楚昭王正在四处逃命挣扎求存的时候,另外一支楚国的残军却在公子子西的带领下提出“各致其死,却吴兵,复楚地”的口号,发起了爱国救亡运动。为了安定国人,子西还自称楚王,摆出了楚王的车马仪仗,以此号召国人,组织抗战,很多百姓父兄都携幼扶老从吴占领区逃了出来,自发组成武装,投奔公子子西,为复国事业奋臂斗争。不久,楚昭王在随国的流亡政府与公子子西取得了联系,子西便带着大队人马长途跋涉,赶往随国与昭王会合。如此一来,随国这块硬骨头变得越发不好啃,伍子胥无奈,只好暂时撤退。

就这样,楚昭王又奇迹般地逃过了一劫,他十分感谢随国的救命之恩,当即割破公子子期胸口的皮肤,取血和随国国君盟誓,从此以诸侯之礼对待随国。而楚昭王也终于结束了他艰辛的流亡之旅,开始在随国静待机会,积蓄力量,图谋反攻。

而关于昭王奔随这一段历史事件,在现代考古中也得到了证实。

1.据《左传》记载,楚昭王在随国时,住“公宫之北”,时间长达近一年。后人将他住过的地方称“楚昭王城”。清同治《随州志》引《史记正义》说“楚昭王城在随州随县北七里。”据文物部门1957年普查,认为楚昭王城在今北郊星光村“荒草子遗址”,据说楚昭王住在随国期间,痛定思痛,认为楚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楚国的水军不如吴国,于是在这里训练水师,因而形成了楚人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

2.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15000余件珍贵文物,曾国即是随国,随应为其都,以都城命名其国,乃先秦之通例。这些文物中包括震惊天下的曾侯乙编钟和曾侯乙尊盘,我曾在国家博物馆零距离欣赏过曾侯乙尊盘,其震撼的感觉至今犹在眼前,这绝对是中国青铜器制造史上的巅峰之作,这样的东西,绝对不会有假货,因为就算以如今的现代工艺,也绝无可能将其仿制,一切只能用十个字来形容:巧夺天工,似非人间之物。

曾侯乙墓中藏着楚国复国的秘密

图:曾侯乙尊盘

另据专家考证,在曾侯乙编钟中,还有一件楚昭王的儿子楚惠王在公元前443年给随国国君曾侯乙赠送的“鎛(bó)钟”,并猜想此事应同当年随国保护昭王之事有关。根据考古鉴定,曾侯乙死于公元前433年左右,年龄约42—45岁。保护昭王的那位随君应是曾侯乙的父亲。而正是因为这件事,导致楚随关系进入了一段长时间的蜜月期,所以,曾侯乙能享受到楚国的最高礼遇,陪葬了大量楚国赠送的青铜器。

或许也正因为楚国的宠爱与庇护,曾侯乙的墓葬中还有很多令人震惊的东西,比如21个陪葬女子,比如7吨半重的世界最重古代棺木,比如僭越了天子礼制的九鼎八簋(按照周礼,诸侯只能是七鼎六簋)。如果没有楚昭王的这次惊险逃亡,我们应该不可能在曾侯乙墓中看到这些宝物。

曾侯乙墓中藏着楚国复国的秘密

图:巨大的曾侯乙外棺

另外,古书上还流传了不少与楚昭王流亡有关的小故事,据贾谊《新书 谕诚》载,昭王在逃命的时候,有一次穿在脚上的鞋破了,他就脱下无法再穿的鞋,背在肩上。途中,背着的鞋子掉落在地,大约已走出三十步了,昭王还是走回原地把失落的一只鞋捡起,他身边的侍从不解问道:“大王你干嘛如此爱惜那个破鞋呢?看看,都不能穿了,要是我,早就把它丢了!”

昭王看着自己的破鞋,深情地说:“你们不懂。寡人现在虽然还没有穷到连只破鞋都不舍得丢掉的地步。可是,寡人是穿着这双鞋逃出来的,我对它已经有感情了,我带着它出来,就要带着它回去。”大家听了昭王的话,都受到了一次震撼教育,大王都如此爱惜旧物,我们怎么能再奢侈浪费呢?从此,楚国上下就形成一种省俭风气,没有人随随便便地丢弃旧物了。

看来,楚昭王的流亡之旅,可以说是楚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多年来,楚人安于享乐,不思进取,再加上连年内斗,消耗了不少元气,这才被吴国这个东海小邦慢慢追上,最终遭受灭顶之灾。可正是由于这场劫难,楚国自上而下开始反省自身,开始变得团结起来。这还真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吴国的入侵,虽然给了楚国严重的打击,却也及时震醒了这头沉睡的雄狮,从而在楚人当中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个凝聚力,让楚国得以在春秋战国之交悄然蜕变,并在战国时代重回超级大国行列。

曾侯乙墓中藏着楚国复国的秘密

而对于年轻的楚昭王而言,相信这一段痛苦而艰险的亡命之旅,一定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挫折和磨难往往是最能锻炼人的,而通过这一年来的流亡生涯,年少的楚昭王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从这个方面来说,楚国历代先君又还得感谢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