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市第三医院:不明原因多次脑梗,原来是多了个“心眼”

 昵称UZWbF 2021-08-20

红网时刻8月18日讯(通讯员 李娟)54岁的伍先生(化名)三个月前突发脑梗死,整个人左侧肢体乏力,讲话也吐词不清。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溶栓治疗后,情况有所好转。然而就在上周,伍先生病情再次加重,口眼歪斜,连站都站不起来。家人意识到情况不好,赶紧将他送至长沙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七病室。CT及磁共振检查提示颅内多发腔隙性脑梗。医生无奈地告诉伍先生,他再次得了脑梗死。

伍先生想不通:自己除了偶尔血压有些偏高外,血脂、血糖均正常,不抽烟、不熬夜,饮食清淡、规律运动,怎么还会接连发生脑梗呢?医务人员为伍先生完善了血脂、血糖、颈动脉及下肢血管彩超等相关检查,排除了血管因素;常规心脏彩超也没有特殊发现,但是细心的超声诊断科医师李娟考虑伍先生再次发生脑梗的原因可能在心脏上,于是为他行右心声学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卵圆孔未闭,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大量);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进一步证实了伍先生房间隔中部有大小约20x3毫米的隧道样结构,有红色分流血彩通过。

这下伍先生再次脑梗的病因找到了:原来是多了个“心眼”,即卵圆孔未闭。

▲正常超声显影,左心房、左心室内未见气泡▲有异常通道,左心房、左心室内有大量气泡。

超声诊断科主任李涛解释,我们常用“心眼多”来形容人爱算计,其实,心脏内还真有个“心眼”,就是卵圆孔。卵圆孔是胎儿期左右心房隔膜上的小孔,通过这个小孔提供胎儿发育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卵圆孔一般在出生后第1年内闭合,若3岁以上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成年人中约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留下很小的裂隙的情况,称卵圆孔未闭。正常情况下,心脏结构完整时左、右心腔内的动、静脉血是不直接相通的。当人大笑、咳嗽或打喷嚏等使劲动作时,未闭的卵圆孔便会像门一样被推开,左、右心腔内的动、静脉血出现混合,这种现象称之为血液分流。这条像通道一样的裂隙细小狭长,经过的血流速慢,较易形成血栓,若血栓进入到左心动脉系统,便会出现体循环栓塞,医学上称之为反常栓塞,最常见发生于脑部。

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在无分流时对人体没有影响,当出现明显分流时可能会造成危害,包括不明原因的脑卒中、偏头痛、减压病、用力性晕厥、暂时性失语、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伴有冠脉异常的心肌梗死等。因此,卵圆孔未闭的确诊非常重要。

为防止再发脑梗死造成更大的伤害,经过评估,伍先生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了介入封堵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三天再次右心声学超声造影检查时,没有发现明显的血液分流。

李涛提醒,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主要依靠右心声学超声造影、经颅多普勒微泡实验法及经食道心脏超声。目前右心声学超声造影因简便、实惠、高效、基本无创的特点,常应用于可疑人群筛查。因此,对于有着不明原因的经常头痛、晕厥、脑梗死史等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一旦确诊,可通过抗凝、抗血栓药物及手术介入封堵等方式有效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