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问《花木兰》——请尊重中华文化

 文武入道 2021-08-20

王艳梅/文

  《木兰辞》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尽孝双亲的故事,不带任何神话光芒,我们千年来所赞扬传颂的巾帼不让须眉,是实实在在有史可循的真实故事,木兰精神世界共享!观刘亦菲版电影《花木兰》,台词、场景、武斗、画面感毋庸置疑,但观后几点疑问着实不能释怀……

  一、花木兰一家住在土楼里?

  设定明显不符合史实。因为土楼大概是宋元时期才初步形成,而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巾帼女英雄。

  二、祠堂里挂大红灯笼?

  按国人传统习俗,祠堂是历代祭祀祖先的地方,虽然大红灯笼很能体现中国元素,但祠堂里挂大红灯笼明显不符合中国历史传统习俗。

  三、穿越式“对联”,是否要气死语文老师?

  影片中,母亲带木兰相亲时,媒婆家门口的对联: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望世间眷属全是有情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出自元代《西厢记》,与北魏时期前后差了近一千年。此对联差强人意又无横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意境悠远,绝不是字数对称就称为对联。

  四、花木兰功夫里有太极拳?

  影片中花木兰武术动作里竟然包含太极拳章节,太极功夫先创宗师张三丰,是元末明初的人物,而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当时尚未有太极功夫。

  五、出征原因是因为花家无男丁?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姐姐和幼弟未出现提及,出征原因是父亲年迈腿疾,幼弟尚小,并非影片中所述花家没有男孩。

  六、关键镜头处理是否过于草率?

  对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暮宿黄河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等镜头历程不知所云。看到最后也没有等到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开头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看的真是满脸懵懂。“几斤粉面西北风也刮不掉”的夸张妆容、抹胸服饰更是不合南北朝豫东乡村史实和当时审美。

  七、花木兰有开挂的人生,有超能力?

  花木兰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女孩儿,普普通通如你,如我,如她,只为了替年迈腿疾的父亲从军,不得已走上了战场。凭借自身努力和女性智慧,从一个普通女孩儿成长为真勇士,靠的是坚韧的个人意志和誓死保卫国土的壮志,而绝非凭借超能力,凤凰护佑,女巫加持,影片将木兰的人生过于浮夸,花木兰十二年战场生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历经万难,九死一生,绝非从小到大像开了挂一样顺遂离谱。

  八、木兰女儿之身究竟是何时知悉的?

  《木兰诗》曰,“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而影片里,则是木兰红衣美颜,领兵杀敌,波浪长发,解救皇上,过早现身女儿身……

  想要拍好一部异域的文化作品,必须抱着尊重的心态,去认真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一版“文化错误”的电影,作为中国人要花很多功夫拨乱反正,不照搬,不臆想,真诚的了解,恰当的表达就够了,偏偏整部影片充斥了对中华文化的无知和不屑。权当迪士尼公主片吗?作为木兰故里人,绝不违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