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格自传》“讲述我的个人神话“

 龙泉清溪 2021-08-20

《荣格自传》“讲述我的个人神话“

《荣格自传》是分析心理大师荣格于83岁高龄时回顾自己一生的作品,近期由现代出版社再版。这本书虽为自传,实联邦基本格中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书中,荣格打开自己的心扉,以平实的语言跟人们一起探讨他丰富的人生和浩瀚的精神世界。

“我只能依据内心的体验来理解自己。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形成了我独一无二的一生,而我在这本自传中所描述的,也正是这些。"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能了解荣格不平凡的一生,还可以窥视荣格博大精深的心理学理论。

一本讲述内心体验的自传

《荣格自传》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83岁时写下的一本自传。

自传的写作并不容易,因为既没有评判的标准,也没有客观依据让自己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荣格认识到,在许多事情上他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即便如此,“我并不确切地知道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人是无法拿自己与别的生物来进行比较的。因为人不是猴子,不是牛,不是树木。”犹如他一生最主要的研究领域,荣格这本自传主要谈内心体验,因为“一生值得讲述的事件,是那些从转瞬即逝的世界闯进了永不流逝的世界的事件",这其中就包含了他的各种梦境和幻觉,从幼儿时期的记忆就是如此。这些梦境和幻觉构成了他后来科学研究的主要素材。

荣格不厌其烦地详细回忆并记录了幼年时期的很多场景,比如躺在儿童车上时看到的斑驳阳光,小汤匙送到嘴里的温热牛奶的味道,生病时母亲抱着他哼唱的优美歌谣......这些温情记忆与大多数人的童年并无不同。不过,荣格在审视自己的一生时,发现自己童年时可能就有了惊人的潜意识。

荣格回忆,有一次女仆带他去诺伊豪森市,当路过莱茵河瀑市桥时他突然摔倒,一条腿已经滑出了栏杆。就在差一点儿要掉下去时,多亏女仆及时抓住了他。“这些事表明,在我的潜意识中有自杀的冲动,或者说,我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极大的抗拒。”荣格写道。循着这些与常人相异的线索,荣格谈到了那些本不该属于孩童时期的焦虑和恐惧感。莱菌河的沉闷轰鸣,穿着拖地黑长袍的耶稣会会士,还有“走入地下洞穴”的协都让他焦虑、恐惧。

回忆起这些事件时,晚年的荣格顿悟,从儿时的梦里他解开了尘事的密码,心却被埋葬在地下,直到许多年后他才挣脱出来。“如今,我才恍然,其实,那是我把光亮引进黑暗的仪式,也是我进入黑暗王国的必由之路。于是,我的精神生活就从潜意识中开始了。”荣格写道。

读心理学家荣格写下的童年回忆,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令人深感扑朔迷离的奇幻,仿佛不是在阅读一本“传记”,而是读一本充满想象力和后现代意识的小说。这也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无法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我的成长历程,因为,我无法把自己作为一个科学的命题来加以体验。”而他自己甚至一度也闹不清楚,尽管在传记里他作的是直观的表述,那么“我所讲的是我的童话,还是我的神话”?

与弗洛伊德的学术恩怨

荣格与弗洛伊德交往以及分道扬镳,也是影响他毕生学术研究的重大事件。在这本自传中,荣格也坦诚而详实地作了记录。

经过多年的系统学习,1905年,荣格获得精神病学科大学任教的资格,同年成为苏黎世大学精神病医院的主治医师,任职达4年之久。后来因压力太大辞职后继续担任编外讲师,讲授心理病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基础,以及原始心理学。“自从走上精神病学研究道路,除了皮埃尔·让内的学术论文,弗洛伊德的研究成果给我提供了丰富的滋养。荣格回忆,尤其是其解析梦境的方法,对他理解精神分裂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极大裨益,并且他发现《梦的解析》中很多学术理论和自己不谋而合。

1907年,荣格和弗洛伊德第一次在维也纳会面,他们一口气畅谈了13个小时。“弗洛伊德是我遇到的第一位真正的学界名人,……他的学术观点毫无平庸之见,闪烁智慧之光,我觉得他异常聪慧,思维敏锐,在任何方面都值得学习。”在一些学术会议上,荣格还曾为弗洛伊德辩护。不过,他对弗洛伊德的“性学理论”始终不能认同。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创伤作为压抑的原因,而荣格在治疗实践中发现,其他因素如社会适应情况差、生活状况悲惨等原因导致了性格内向情绪压抑、没有面子等心理问题。他还把这些医疗案例交给弗洛伊德,不过并没有得到重视和肯定。

1909年是两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的关键之年。荣格受邀到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城的克拉克大学作关于联想实验的学术报告、弗洛伊德也受到了邀请,两人共同前往。在不来梅碰头后,发生了弗洛伊德昏迷事件,而这一事件是因为荣格谈及“沼泽尸体”间接引发的。在德国北部某些地区发现了溺亡或掩埋于泥潭的史前人类尸体,被称为“沼泽尸体”,荣格因记忆混淆把它们和不来梅储铅地窖的干尸混为一谈。他的兴致勃勃让弗洛伊德心情烦躁,气愤到情绪激动以至于在办公桌旁昏厥过去。后来弗洛伊德解释说,误以为荣格讲关于干尸的话

题意味着希望他死去。

1912年,弗洛伊德再次因为学术之争在荣格面前昏厥过去。与此同时,荣格意识到两人之间巨大的观点差异,以及将来可能会因此而分道扬镳的后果。“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我陷入矛盾痛苦之中,无法继续动笔。应该隐瞒自己的思索,还是拿友情冒险呢?我最终决定写出来,这样让我丧失了弗洛伊德的信任和友谊。”

博大的心理学理论

这本书虽为《荣格自传》,实际上是荣格毕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荣格主要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求学以及心理历程,后半部分则着重论述了他的一些思想成果这也正如他的人生,多数思想成果都在后半生呈现、完成。书中他对自我人生剖析和“分析心理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了解荣格不平凡的一生的同时,也可以窥见他博大精深的心理学理论。

了解这些观深的理论对普通读者来说有些困难,不过并不影响阅读书中荣格谈到的一些相对浅显的理论,比如荣格对潜意识的部分论述。“我们的生活认知远远超越意识的界限,潜意识和我们一同生活、我们表丽并不知情,我们城注重港章识关注神话、我们的生活就会越圆满。“荣格谈到、潜意识都告诉我们一些么,或者作出什么样的生动形象暗示,给我们提供理解认知的机会,有时候会告诉我们按照任何逐辑都无法获知的事情。

荣格举了几个有些不可思议又令人深思的例子。其中他谈到,二战期间有次他从异地乘坐火车回家,随身携带一本书、但是根本读不进去。因为火车开动瞬间,他的脑海里突然袭来清水者的景象,那是在服兵役期间一次不幸事件的回忆,令他心神不宁。下车回家后这种回想仍然萦绕心头,并且发现孩子们的表情也非常不自在。原来,幼小的儿于在停船靠油地不慎落水,因为他还不会游泳,差一点被淹死,好在哥哥马上救他出水。“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正是我在火车上被幻觉困扰的时候。荣格认为,潜意识就是这样给人们作出提示,当然也会提供其他事情发生的暗示讨论了几个亲身经历的例子之后,荣格认为如果具备了类似的经验,人们就会

相对重视潜意识的潜力和本领。只需一丝不苟认真提取,知道这类“通知”总是带有主观意味,它们可能和现实丝丝入扣或者暗藏引线。“依据我的经验,基于潜意识给出的这类暗示,所获得的见解可以指点迷津,使人高远瞩。”荣格写道。

在这本自传中,荣格几乎没有写到过旅行、遇见过的人以及环境的记忆,他自言这些相对淡忘了。“然而,我所碰到的另种现实,也就是我与潜意识的较量,却铭刻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在这个国度里,贮存着丰富的宝藏,与此相比,其他的一切便都然失色了。”在自序里,“讲述我的个人神话”,大概是荣格谈到的他写这本自传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