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汉初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南华易阁 2021-08-21

为什么汉初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公元前202年,在打败项羽的楚军后的第四年,刘邦在今天的山东定陶称帝。刘邦最初的王爵名号是汉王,因封地在汉中得名,于是沿用这个王号,国号也称汉,国都选在离汉中不远的咸阳,改成咸阳为长安。

自汉高祖至汉景帝,西汉这60多年一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在经济上表现为减免百姓赋税,让平民有余粮。在政治上实行无为而治,不折腾不骄奢。在军事上不主动出击,尤其是对北方匈奴退避忍让,屈服和亲。那么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除了恢复国力与民休息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首先是当时的分封制度让刘邦不敢征收太多赋税。汉初吸取秦王朝的教训,没有完全实行郡县制,也没有完全像周朝那样实行诸侯分封,而是把两者杂糅起来,郡县和诸侯王并行。很多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历史的倒退,从历史发展过程看确实是倒退,但从稳固国家的层面看在当时也是迫不得已。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并不是一枝独秀,而是豪杰并起,汉军不过是诸多势力当中的一个,还不是最强的一个。刘邦是一边征伐兼并一边拉拢收买,这才慢慢壮大起来。比如对项羽就是厮杀到底,对彭越和魏豹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就是拉拢和收买。既然是拉拢就要给人许愿承诺回报,封王侯赐土地最能打动人心,封爵位能荫庇子孙,给土地能世享荣华,只有这种封赏有足够的吸引力能把别人拉拢过来。

西汉建立后对功劳大实力强的军事势力封了王,一共七个,包括韩信、彭越、英布等。同时为了制约他们也对刘氏子孙封了王侯,异姓王侯没有血缘关系纽带,在刘邦看来当然不放心。可当初打天下的时候已经给了王爵,如今收回来怕是人家要造反。地方王侯享有高度自治权,有自己的军队,税收不用上缴,官员自己任命,等同于国中国。这个时候要是对郡县百姓征收重税,引起百姓不满,像秦末那样出现农民起义,难保这些异姓诸侯不会趁乱而起。到时候刚建立的政权必将瓦解。

为了稳定局面,刘邦一方面安抚百姓减轻赋税,另一方面对这些地方诸侯势力逐一清除,找借口挨个讨伐,事实上刘邦做了皇帝一直没闲着,一直在对付这些地方势力,最后死在征讨淮南王英布的过程中。

第二个原因是汉初对匈奴的惨败。汉高祖刚开始对匈奴是主动出击,先是让韩王信领兵打匈奴,没想到不仅没打过还被俘虏,更没想到不仅被俘虏还被策反,联合匈奴一起攻打汉朝的平城甚至达到了山西腹地。平城在今天山西大同,是蒙古草原进入中原和关中地区的门户,此地一旦失守国都长安就暴露在匈奴铁蹄之下。刘邦一气之下决定御驾亲征。汉军足有32万一开始接连告捷,可是刘邦自任先锋又轻敌冒进,独自带队先行,在平城白登山遭遇埋伏,被层层围住。汉军主力与之失去联系又值北地寒冷冬天缺衣少食,刘邦眼看要丧命于此,靠着陈平贿赂匈奴阏氏才逃过此劫。经此一役汉高祖认识到匈奴的强大,知道以当时的国力不能与之硬拼,尤其是在北方草原与匈奴骑兵对战毫无优势,不得已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军事上从此罢兵只守不攻。一直到汉武帝时期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因为不用大规模打仗百姓兵役徭役的负担较小,可以全心投入生产发展经济。

第三个原因跟汉文帝的成长经历有关。汉文帝名刘恒,是薄夫人所生。薄夫人原来是魏王后,魏王投降之后刘邦把薄姬收编称为薄夫人。薄夫人在朝中没什么势力,加上刘恒生的比较晚,比刘盈刘如意都小,继位本来排不上他,刘邦对刘恒也没有表现的很疼爱。吕后掌权后把他们母子贬到代地,相当于流放。代地大体是现在的山西大同到河北张家口一带,刘恒很小就被封为代王,去代地也算名正言顺,可是在汉代之前代地属于穷乡僻壤苦寒之地,刘恒被贬到这里按常理来说与帝位无望。所以从小刘恒就没得到上天眷顾,不仅出身不好,小时候又在偏远地区长大,导致朝廷中没有依靠,也没什么亲近大臣更谈不上自己的势力。再加上他登上帝位是靠周勃陈平等人的举荐和支持,对这些大臣不得不言听计从,自己的权力较弱,施政空间比较小。陈平和周勃一个丞相一个太尉,一个管内政一个管军事,都是跟着高祖皇帝打天下的重臣,朝中威望极高而且很有能力,汉文帝权力受严重制约,不得不听他们的。而这些跟着高祖打天下的重臣自然会沿用高祖留下的政策,休养生息。

第四个原因是汉初皇室很多人信仰道家。这个传统实际上发源于汉文帝一家。首先是薄夫人自己信仰道家,对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非常推崇,对任何事都不争不抢顺其自然,吕后作乱诛杀了不少高祖遗孀,却放过了薄夫人,大概就是因为看她崇尚道家思想无欲无求。汉文帝自小跟着薄姬长大,耳濡目染也喜欢上老庄思想,还有汉文帝的媳妇窦氏,阴差阳错也被迁到代地,可是因祸得福获得代王刘恒的宠爱,后来成了皇后,景帝时期成了太后。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一个太后一个皇帝一个皇后,等于皇帝一家子全信了道家,上至文武大臣下至黎民百姓也都开始跟着学,全国上下对老庄推崇备至,无为而治的理念深入人心。官吏们少做事,老百姓不闹事,其乐融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早期,因为窦太后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尤其是在景帝和武帝早期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加上背后的窦氏势力比较强大,窦太后就通过自己的言行把道家思想在皇室内部传播下去,不仅在都城如此,地方刘氏宗族也有很多道家信徒,比如淮南王刘安就是一个,他召集门客写成的《淮南子》是道家重要著作。一直到董仲舒弄了所谓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这套看似儒家却似是而非的东西道家思想才被儒家取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