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之我见

 如水138 2021-08-21
《论语》之我见

一下言论是我个人读《论语》时的思考,写这篇文章也是自己头一次在今日头条上写文章,欢迎观者评论,提意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我看过很多的解释,但都不能把三句话联系起来,个人以为这些解释,可能与古人的意思相左。琢磨许久,还原情景,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这句话是《论语》开篇学而篇第一的第一句。大凡一本书的第一篇都是前言或总论,也就是说这句话是总论的总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学会了一门知识或手艺,在某一时刻能加以运用是一件快乐的事。换一句话就是学以致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是论语要告诉人们的事。也就是说学以致用是孔子的主要理念。

在解释第二句前要把“朋”字的意思说明一下,朋在古时候的意思和现在有差别,那是“朋”的意思不是现在的“朋友”,而是同门的意思,同门为朋,志同为友。大家都是孔子的学生,就是“朋”,是同门师兄弟。

孔子这种“学以致用”的思想,很远很远的人都来向他求教,孔子很高兴。这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

《论语》之我见

最后一句话最重要!那就是他来了,孔子也教了,可是这学生没学会!换现在的老师或家长,是这样反应的,桌子一拍,“猪都教会了,你还不会!”,这是怒!孔子不是这样的。他不但不怒,而且不愠,“愠”就是叹气。孔子是“吾日三省吾身”,他是反省自己,我为什么教不会他,我要怎样才能教会他。只有达这样的境界的人才是君子。

希望现在的老师或家长都能明白这样的道理。受教育者才能真正受益。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做老师,做领导,作为一个一般人,都是这样。所以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