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大泻肺汤

 廿氏春秋 2021-08-21

金性药(阴):有敛固之功,可补肺益肾养脾泻肝抑心。15
①金中金(阴中少阴) 3
五味子,金中金。酸,温。归肺、心、肾经。敛汗止渴,敛肺止渴,涩精止泻,安神明目。
胡麻油,金中金。甘,微温。入肝、肾、大肠、小肠经。疗疮滑胎,凉血止痛,生肌解毒,治瘖生发。
犬肺,金中金。酸,温。入肺经。温中补肺,止咳降逆,行气下水。
②金中水(阴中正阴) 3
薯蓣,金中水。甘,平。归肺、脾、肾经。健脾补肺,益肾养阴。
王瓜根,金中水。苦,寒。入胃、大肠、心、肺、膀胱经。泻热利水,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益气生津。
地榆,金中水。苦、酸,寒。入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收敛解毒。
③金中木(阴中少阳) 4
枳实,金中木。苦,微寒。归脾、胃经。破气行积,化痰除痞。
牡丹皮,金中木。辛、苦,微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石膏,金中木。辛、甘,大寒。入肺、胃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
雄黄,金中木。辛,温。有毒。归肝、胃经。解毒杀虫,祛痰。
④金中火(阴中正阳) 3
豉,金中火。甘、辛、微苦,偏凉。归肺、胃经。发汗解表,调中下气,清热除烦,除躁降逆。
皂角,金中火。辛、咸,温。入肺、大肠经。祛风痰,开窍闭,除湿毒,消肿,杀虫。
咸豉,金中火。甘、辛、微苦,偏凉。归肺、胃经。发汗解表,调中下气,清热除烦,除躁降逆。
⑤金中土(少阴中阳) 2
芍药,金中土。苦、酸,微寒。归肝、脾经。生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杏仁,金中土。苦、微辛,微温。有小毒。归肺、膀胱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大泻肺汤

治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欲得气利者方:

葶苈子 [火中金](熬) 大黄[火中木] 芍药[金中土](各二两) 甘草(炙)[土中木] 黄芩[水中木] 干姜[木中土](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服。

解析1:

“肺实,则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是病。 肺病用金体,是病为肺金五行中之木亢太过,土亦亢,克肝木五行中之土、水。“大泻肺汤”方中葶苈子为火中金,大黄为火中木,芍药为金中土,炙甘草为土中木,黄芩为水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以肝木“木体”之子“火体”中之金、木(木体之土生火体之金、木体之水生火体之木),承而制(化解酸金克辛木)之“金体”中之木、土;以“金体”之母“土体”之木,以“金体”之子“水体”之木泻“土体”之木;以防克制肺金之土太过,以“金体”中之土补扶“金(本)体”之土,方证见(图5—18)。 

解析2:

泻本(火克金):火金(葶苈子)

泻所克(金克木):火木(大黄)

补生我(土生金):金土(芍药)

图片

肺实“'金体’之木亢太过,土亦亢,克肝木五行中之土、水”是病则用“大泻肺汤”是方,葶苈子为君药,大黄、芍药为臣药,炙甘草、黄芩为佐,干姜为使,化辛除燥,治便闭身面肿,痰涎喘咳不得卧。是方一君二臣二佐一使。

天(水)五(升)阳数也,地(煮取)二(升)、六(味)阴数也;脾实为数五用二、六数并泻方,再服,日二取阳证以阴泻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五脏五输穴五行互藏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的井,荥,输,经,合。

图片

五输穴配属五行首见于《灵枢本输》,指出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难经六十四难》补全了阴阳各经脉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即“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均依五行相生规律而来,提出了十二经的五脏五输穴分类也含有五行互藏理论。

图片

     属于五脏(五条阴经:肝心脾肺肾)的穴位各有五个输穴,井、荥、俞、经、合对应的就是木、火、土、金、水,其排列次序是: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属于六腑(六条阳经:膀胱、胆、胃、大肠、小肠、三焦)的五输穴,井、荥、输、经、合” 对应的五行是从“金”开始的,也就是金、水、木、火、土

  排列次序是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图片

我们将五脏五输穴同二十五味的五行方位相比类,同气相求,根据《辅行诀》的组方思路,也可形成五输穴的大泻肺汤。

大泻肺汤组方法则配伍的五脏五输穴

大泻肺汤

治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欲得气利者方:

葶苈子 [火中金](熬) 大黄[火中木] 芍药[金中土](各二两) 甘草(炙)[土中木] 黄芩[水中木] 干姜[木中土](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服。

药名:葶苈子(火中金),配伍穴名火中金(灵道)

药名:大黄(火中木),配伍穴名火中木(少冲)

药名:芍药(金中土),配伍穴名金中土(太渊)

药名:甘草(土中木),配伍穴名土中木(隐白)

药名:黄芩(水中木),配伍穴名水中木(涌泉)

药名:干姜(木中土),配伍穴名木中土(太冲)

穴位密码3每天学习群 82716593

穴位密码5伤寒学习群 273819936

穴位密码6每天学习群 136590148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