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在送教路上的我们

 特教梦 2021-08-22

走在送教路上的我们

惠淑娅

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

 每天早上背着书包上学校,对普通儿童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场景,但对于一些身体重度残疾的孩子而言,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为了切实保障残疾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为了让“折翼天使”也能与其他孩子一样接受良好教育。为此,我校对全区建档立卡特殊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暑假之前,我校已对全区所有建档立卡的特殊儿童进行了初步摸排、评估,了解了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确实不适合入学的特殊儿童制定了详细的“送教上门”实施计划。崔晓丽校长表示:“对于这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正常入学的特殊儿童,我们一定要克服各种困难,把'送教上门’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让他们也能实现自己的求学梦!”

        我所送教的是一个叫晓晶的十五岁大男孩。我们同行的一组人顺着蜿蜒盘旋的山路驱车爬行一个多小时后,才看到了晓晶的家:一间小小的瓦房,一进大门就能看到后院的土山,家里的陈设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一间带土坑的小小卧室,一条窄窄的过道放着的简易单人床,唯一的家用电器是那台九十年代的黑白电视机,这就是这个家的全部。初见晓晶时,孩子穿着一身脏得已看不出什么颜色的衣服,脚底的鞋也已满是破洞,孤零零一个人坐在小山坡上,静静地望着家门前谈笑的人群,一双眼睛虽睁得大大的,但却黯淡无光,或许他也想加入其中,但又害怕别人的轻视或嘲笑吧?

  看到我们的到来,晓晶害羞地低下了头,一句话也不愿说。王阳老师亲切地握着孩子的手,轻轻呼唤:“晓晶,别怕!我们是学校老师,以后每周我们都来给你上课。”我从旁边端来把小凳,拉着他的手,让孩子坐下。同行的闵珂、王苗老师打来一盆清水,指导着晓晶把脸、手、胳膊洗干净。孩子看到镜子里不一样的自己,羞涩地笑了,这才是这个花季少年该有的模样。

 我们与晓晶的父亲聊天,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父亲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个信息:孩子耳聋残疾,上学有啥用,让他出去打工还能多挣几个钱。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里,子女的教育根本不受重视,更何况是一个特殊孩子呀。闵老师听明白家长的意思后,立刻给家长讲一些法律政策,孩子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年龄不足打工是违法的……我们也在一旁说:“孩子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出去难道不怕被别人欺负吗?”经过老师们的耐心劝解,家长渐渐打消了让孩子打工的念头。

为了孩子能顺利融入社会,暑假里每个周四,我们都来到晓晶家里进行送教。我们几个老师根据孩子的需要,从人民币面值的认识开始,对人民币的计算让孩子扎实训练,我们还带孩子去了附近镇上的集市,训练孩子自己付钱买东西,让他独立去理发、买菜、进超市。在一次次的相处中,晓晶越来越自信,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快开学了,我们都做孩子父亲的工作,让他送晓晶到镇上的初中就读,我们崔校长也及时与普校校长联系,帮助孩子回到校园,如果孩子确实适应不了普教生活,我们会一直送教下去,因为大家谁也放心不下那个总是坐在山坡上微笑着等候我们的大男孩。

在我们这儿,送教的故事很多很多。新学期,我校的送教学生增加到六十多名,任务加重,但老师们都毫无怨言。正如崔校长所强调的:送教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一要有爱心。只要有爱,孩子们才能从内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二要有耐心。孩子由于身体原因接受都比较慢,一个知识点可能要反复训练多次,我们切记一定不能浮躁;三要有恒心。送教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它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送教上门”不仅给特殊儿童带去了欢声笑语,让特殊儿童在家也能学到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也给他们的家庭带去了一片阳光般的温暖。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定会将“送教上门”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用爱心与耐心为这些特殊儿童撑起一片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