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智课堂教学中的“小细节”与“大效果”

 特教梦 2021-08-22

培智课堂教学中的“小细节”与“大效果”

王沛

新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培智课堂教学中,面对不同类别的培智孩子(智障、自闭症、脑瘫学生等等),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践行“以生为本” 、“平等参与”、“让每个学生受益”、“差异教学”等现代特殊教育理念?其实细想,再远大的教学理念,不都是通过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小细节呈现出来的吗?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一些小小细节,也是值得我们去用心推敲的、精心设置的。

那么,反思和总结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就有很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学校上学期,就是要求教师听课后必须做点评,并按点评质量考核。这样一个学期,不轻易间我就储存了许多听、评课随笔感悟。于是趁暑假闲来无事,翻开上学期的听课、评课笔记,再次回顾整理,发现了一些课堂上的小细节问题,值得我们培智教师去关注和重视。

教师课堂提问方式的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提问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口语回答式的提问,如“这是什么颜色?”另一种是肢体语回答式的提问,如“哪个是正方形?指一指。”

无论是培智学生、自闭症学生还是语言发育迟缓学生、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学生,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他们回答问题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有口语的擅长口语表达,无口语的擅长肢体语表达,有的学生即使有口语,也因为对某些问题口语回答困难,这时也用肢体语言回答。

作为授课老师,在设计提问时,不仅要明白这一点,而且更要注意这个细节。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表达需要的提问方式。比如,听L老师教学“认识圆柱体”一课,在巩固环节,该教师拿一个正方体问一自闭症学生:“这是不是圆柱体?”,结果该学生随口答“是”。实事上从前面的几个教学环节上看,这个学生是能认识辨别圆柱体的。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一该生对问题的理解及回答存在一些障碍;二教师不熟悉学生,造成“提问方式”不恰当:三该教师的应变能力不足。建议换其它提问方式,如“哪个是圆柱体?指一指”。

同样,对无口语反馈信息能力的学生,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指一指”、“拿给我”、“放在一起”等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反馈学习信息。对有口语的学生,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可设计一些口语回答的提问方式,也可以设计一些用肢体语言回答的问题。

教师的“板书”活动和学生的“板演”活动少了

以前没有多媒体的时候,我们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识字能力、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板书教学要点、教学进程,在巩固练习环节上,将练习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后来有了多媒体,虽然弥补了先前视觉、听觉信息冲击的不足,但是同时也使部分教师懒于动“粉笔”。如,前段时间我听一节三年级的“得数是4的加法”课。一节课下来黑板上没出现一个粉笔字。4的分解图示、几加几的横式算式、练习题等,全部用多媒体呈现。有的学生有书写能力,为什么不把练习题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上黑板演练,而非要让学生看着课件做口头加法练习?   

数学的推理经多媒体演示只能短暂停留,作为培智学生是无法瞬间捕捉信息储存在大脑中,更多的还是需要在黑板上展示逻辑步骤,让学生慢慢理解。教学加减法,这一类的逻辑关系,就需要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演示,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速度在黑板上提供演示进程,让学生逐步悟清悟透。

由此看来,我们的培智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建议不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现代信息手段的提供上还要多加考虑。

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管理重视不足

培智学生在课堂上问题行为很多,时不时出现一些自言自语、突然大哭大闹、躺在地上等等问题行为,作为授课教师,如何去管理学生的这些行为?是忽略?还是停止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去处理?

一般认为,“自言自语”是自闭症学生走神,没认真听讲,开小差的代名词,某学生突然推倒桌子;某学生任意离开坐位;某学生老是东看西看……。可是,该生此时此刻为什么要自言自语、为什么要大哭大闹、为什么要推桌子?……如果你在适当时候,了解学生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也许就能班助学生减少课堂上的不良行为的出现。这对老师帮助学生调控情绪、自主管理自己行为,以及调整整个教学策略等会有帮助的。

因此,对于课堂上培智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要给于适当关注,不要动不动就呵斥学生,或请助教带离教室,这些都不是完全可取的。作为特殊教育,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应是课堂教学的长期目标之一。

总之,课堂教学是个师生、生生互动自然生成的一个动态过程,如何以学生为本,实施适合学生的教育,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课堂,是现代特殊教育与传统特殊教育的分水岭。作为培智教师,无论是上课还是评课,关注一些课堂的小小细节,对提升我们的专业修养,提高培智课堂质量,促进培智孩子的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