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勤思考、谋出路

 特教梦 2021-08-22

勤思考、谋出路

马素晓

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培智五班一直都是益智学校老师眼中比较听话、程度比较好的一个班级,但是当我真正和他们接触之后才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小霖是一个特别积极进取的学生,无论班里有什么活动都是第一个上场;小豪是一个活泼好动、热劳动的孩子,每次下课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他和他的兄弟小鹏在校园里四处游玩;小玺是一个有才艺的孩子,时不时的就能给我们高歌一曲;小阳是一个懂礼貌并且乐于助人的孩子,下课我们经常能看到他推着班里的小辉去厕所;小霞是一个喜欢学习、善于思考的孩子,每次去五班总能看到小霞在做题;小辉是一个特别勇敢、愿意坚持的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喜欢迎难而上;小淼是一个喜欢模仿的孩子,所以当我们看到小淼在教室门前大声的哼哼一些什么东西的时候,大概就是他又在家里听了哪一段戏曲吧!

可是,当他们的这些独有的个性出现在课堂中的时候就变了质,我教五班的劳动技能课程,我们的课堂经常就是聚在一起讲解、实操,所以课堂中学生的活动是比较自由的,不像其他课堂一样只能端坐在座位上。也许正是劳动技能课堂比较自由,慢慢的我发现他们在我的课堂中连纪律也变的散漫了许多,当个别同学在实操的时候,其他同学就开始各展所长了,于是班里边就会出现学生玩耍、唱歌、“管闲事”等各种情况。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及时整治了课堂纪律,但是过了一会他们似乎就又忘了,这可不行呀,该怎么办呢?

看来该整理劳技课堂的课堂常规了,于是我就在每节课的课前和学生们一起巩固课堂常规——上课不能做什么?,让学生都说一说,做到心中有数,再正式开始上课,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他们最多坚持20分钟就又忘了,需要再次说一遍,看到这样的情况,我觉的我想的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需要改变策略了.......

正当我苦思冥想之时,《正面管教》这本书给我指引了一个方向,在《正面管教》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我们不应该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而是要教给孩子要做什么,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我解决问题的思路错了,我不应该执着于让学生知道课堂上不能做什么,而是应该让他们想一想课堂上我们可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劳技课堂进展的更加轻松、顺利。教给孩子要怎么做,让他们去思考、去参与解决这个课堂难题不是更好吗?这样孩子也是这个活动积极地参与者,他们也更愿意去执行他们所想到的解决方案。

于是,在周三的课前,我和五班的孩子一起进行了一场简单的头脑风暴,让他们去想一想课堂中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好呢?他们想到了课堂上要保持安静、课堂上要坐好、课堂上要看着老师、课堂上要听从老师安排.......,当他们将不同的想法都说出来以后,该怎么让他们做到他们所说的这些行为并坚持到下课呢?

我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向他们告知这节课他需要做到的事情,例如:小豪和小霖他们是在课堂中能够听从老师的安排,小阳是能够坐在位置上,小玺和小鑫则是能够在课堂上保持安静,同时为他们两个安排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由同学们共同商量出了两位裁判——小霞和小辉,由他们观察班内的学生,如果他们能够做到,就可以奖励一枚代币。一节课下来,我们有序的进行着我们的教学,课堂纪律也在悄悄的变化了,小鑫和小玺的歌声出现在课堂的上的机会少了,小阳一节课下来基本可以坐在位置上,小霖和小豪也很服从老师的安排,没有因为不愿意做而发脾气。整节课堂明显比之前的进步了很多,通过尝试我也明白了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通过这个尝试,我也更加认同《正面管教》中的看法: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们不要做什么。当孩子需要改掉不好的行为时,我们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用一个好的行为去代替。而告诉孩子要做什么才能解决问题,就是在让他们想一想有什么好的替代行为,当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合适的替代行为时,他们也更愿意做出更好的行为选择,因为这是他们想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尊重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和孩子一起去思考、探索,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共同进步、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