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我们都是女娲的后裔,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女娲族”

 与春天同行 2021-08-23

上一篇文章,我们通过还原《山海经》里神秘的“女娲之肠”,证明女娲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女娲,到底有没有补过天、造过人呢?

我的答案是“有”!

《山海经》:我们都是女娲的后裔,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女娲族”

“女娲”的事迹,散见于《山海经》《淮南子》及《风俗通义》等古籍中,这些作者绝不是凭空杜撰的,他们的素材应该直接或间接来自女娲时代。

问题是,这些远古信息是靠什么保存、流传下来的呢?

首先我们知道,女娲时代,自然灾害频发,《淮南子》写到女娲,开头就说: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一幅天崩地裂的场景。

《山海经》:我们都是女娲的后裔,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女娲族”

有学者认为,《淮南子》记载的“女娲补天”神话,很可能和陨石撞击地球有关,这一天文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地震、山火、洪水等一系列灾难,尤其是处处泛滥的大洪水,几乎给全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我们看到,在苏美尔、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以及希伯来、玛雅等古老文明中,都有关于这场史前大洪水的记载,这绝不是巧合。

而从《淮南子》的字里行间,排除明显的神话元素,呈现的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也许我们会看到,在汹涌而来的灾难面前,身为部落首领的女娲挺身而出,带领族人齐心协力,共抗天灾

很多人因此存活了下来。

在幸存者看来,陨石把天给撞破了,是女娲带领他们脱离了灭顶之灾,这不就是“女娲补天”吗?

《山海经》:我们都是女娲的后裔,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女娲族”

而在灾难最严重的时候,女娲族人应该也和《圣经》中的希伯来人一样,有过长途跋涉的流浪生涯。

为保证途中食物充足,他们从河洛地区出发,分散向各个方向,走了很远、很远。

很多年后,又像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重返迦南地一样,女娲也带领族人回归了故土,荒芜的土地重新得到开垦,人烟逐渐稠密。这,或许就是“女娲造人”神话的源头。

这样看来,女娲确实是创造了“神迹”。

当年,跟女娲族一起归来的,还有他们在远方的所见所闻,这些宝贵的知识和信息,都被精心地保存下来,也就是说,上古时期有形的文化遗产,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它们成了大禹时期创作《山海经》的重要素材,尤其是《大荒经》,显然跟女娲族及其后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山海经》:我们都是女娲的后裔,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女娲族”

这下问题来了:远古时期,人们是通过什么载体向后世传递信息的呢?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不相信女娲的真实性,不相信神话的内核是历史,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神话所描述的年代,和已知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年代,中间相隔了千年、万年,如果神话的内核真是历史,那么这些历史信息是怎么传递下来的呢?

依靠口口相传,或在岩壁上涂鸦,似乎很难传递如此丰富的内容。

《山海经》:我们都是女娲的后裔,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女娲族”

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女娲族可能用到了一种特别的载体——玉版。

据《竹书纪年》记载:

(黄帝)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于海,得图书焉。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竹书纪年》

注意,这里的龙图、龟书是带文字的,跟我们熟悉的河图、洛书内容不一样,但载体很可能是一样的。

掀开“龙马负图”这类神话的面纱,我们不难推断:所谓龙图、龟书,应该是指被打磨成龙、龟形状的玉版,或者刻着龙、龟图案的玉版,而这些,应该是女娲或者女娲的后人留下来的,他们将自己获得的知识刻写在玉版上,或藏于大山,或投入大河,或陪葬于地下,既是一种祭祀天地山河、逝者亡灵的方式,也是一种知识和文明传递的途径。

《山海经》:我们都是女娲的后裔,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女娲族”

关于玉版的考古实物,我们目前发掘的很少,但不是没有,比如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凌家滩遗址,比黄帝时代稍早一点,这里出土了一块玉版,上面刻着的图形,被有些学者认定是最早的八卦图。

此外,该遗址还出土了鹰形玉版、龟形玉版,乃至人形玉版,证明在远古时代,玉版确实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载体。

《拾遗记》记载,尧帝也曾在河洛之滨得到玉版方尺,上面有天文和地理的图画,此外还有金璧,上面的文字记载的,居然是天地造化的开端。

《山海经》:我们都是女娲的后裔,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女娲族”

另据《左传》记载,大禹当上天子后,九牧,即九州的首领,向大禹上贡了两样东西:一是贵重金属,二是本州图画。

上贡图画得有载体吧?在没有竹简,更没有纸张的时代,玉版作为载体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传说大禹治水时,从洛水得到的“洛书”是刻在灵龟的背上,其实应该是刻在龟形的玉版上。

所以咱们就能理解,《山海经》为何记载了那么多产玉石的地方,对玉石的品种也是不厌其烦地介绍,这就跟我们今天谈论纸张的品种一样。

《山海经》:我们都是女娲的后裔,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女娲族”

我们不要低估了中古时期对上古史的了解程度,宋代以前的人看过的上古史资料,比我们现代人要多得多,所以他们的记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以上几种古籍的记载,就给我们传达了三个重要信息:

一是远古时候,先民们曾以玉版记载重要信息,这些就是最早的图书。

二是玉版集中出现的地点,在黄河、洛水一带,也就是洛阳盆地附近,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洛阳盆地是上古时代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

而且,从《中山经·中次六经》描写的洛阳盆地,周边的山脉来看,它们都有一个突出特点:盛产玉石!这就为制作玉版提供了充足材料。

第三个关键的信息,是黄帝之前可能就出现了文字,“仓颉造字”的传说不是虚构的,而仓颉显然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了造字任务。

《山海经》:我们都是女娲的后裔,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女娲族”

说到这里,我们倒是很想知道:女娲和黄帝,一个是神话传说中的造人之神,一个是正史记载的华夏始祖,

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史学界普遍认为,黄帝和女娲是有传承关系的,而这一点,我们在《山海经》里也找到了相关线索,比如《海外西经》提到“轩辕之国”时说: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文中提到轩辕之国在女子国的北边。我们前面文章说过,《海外经》作为述图之作,其相邻的两国,不一定是空间上的概念,也有可能是指时间上的传承关系。

另外,轩辕之国的人特别长寿,活到800岁就算短命的了。我们也早就知道,历史上最长寿的人是彭祖,他就活了800岁,而彭祖正是轩辕黄帝的第八代孙(另说第七代孙),这间接证明了黄帝和轩辕之国的关系,此轩辕即彼轩辕,彭祖则很可能是轩辕之国最后一个拥有长寿基因的人。

《山海经》:我们都是女娲的后裔,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女娲族”

这段记载还透露,轩辕之国还有个重要特点就是“人面蛇身”,这跟我们了解的黄帝可大不一样,而跟伏羲、女娲是一样的。

其实,我们只要看看蛇和龙的关系,就都明白了,黄帝族的图腾龙,最早是由蛇演变而来,一开始只是比蛇多了四只脚,再后来逐渐进化,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我们现在有些地方,还习惯管蛇叫“小龙”呢。

《山海经》:我们都是女娲的后裔,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女娲族”

总之,《山海经》这一条资料,暗示了轩辕之国传承于女子国,即黄帝族传承于女娲族。

女娲族,才是中华文明的真正起点!

今天就聊到这里,别忘了关注蝉大侠,咱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