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后感

 念禹 2021-08-24

这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一本书,主要讲小说的创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有一些他自己写小说的感悟,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每每看完这类书,都会让我燃起成为一个职业小说家的冲动。

不知道从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最让人着迷的两件事就是创造和毁灭。而写小说无疑是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也可以把这个世界放在掌心,又随时毁灭的一件事。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对于小说家而言,会分成两种,一种倾向于天真,就是说不会太在意自己的技巧,更多的是心之所至,有表达的欲望,渴望把故事告诉别人,更为纯粹;而另一种偏向于感伤,会更为纠结于技巧,是否每个细节环环相扣,是否会有逻辑无法自洽的情况,都在他们的思考范围之内。作者的观点就是,“小说家越是能更好地同时表现出天真和感伤,他的创作就越好。”

这个结论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真正要操作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有时候当表达欲望强烈的时候,你很难控制住自己去要求自己注意技巧,但是这往往会造成我们投入了非常强烈的情感,但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表达的技巧,导致读者没有办法很好地接受到,就会造成脱节。但是如果太过注重技巧了,我们就无法让读者感受到真挚的情感。这可能就是文字的艺术,没那么容易,否则人人都是小说家了。

作者认为,描绘的难点在于为那些无法亲眼目睹的人用词语描述某种事物。小说的,或者说文字的魅力就在这里,我们通过阅读文字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在可能短短几个小时,想象自己跨过时间的界限,突破地域的限制,度过了别人的一辈子,见证整个王朝的兴衰,一个国家的覆灭。但这样的浓缩,势必会给文字的描述和表达带来一定的难度。

小说的篇幅不能太长,因为这样会让读者无法将更多的细节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小说的篇幅又不能太短,因为太短了容易把很多细节处理得过于简单,无法把事情很多地讲述清楚,无法让读者投入到这个故事里去。怎样才能处理得当,当真也是需要足够的磨练。

许多读者都会把故事的主人公当成是作者本人,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猜测,这有一定的道理。虽说并不一定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切身经历过的,但是作者对于在故事当中某一事件的感受肯定是真实的。那种感受就是作者所塑造的那个世界的方向,他理所当然地就是那个事件的掌舵人,这无可厚非。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村上春树在一次演讲时说到,有他的读者在见到他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呀。”这让村上春树觉得很不自然,他更希望他的读者能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而不是他这个作者本身,因为这有可能会影响作品给予作者的感觉。

但是优秀的作品总是或多或少的会有作者的影子,不投入精力和灵魂的作品怎么能是直达人心,令人触动的呢?

喜欢这样一本小书,淡淡而又深刻地谈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事业,简单易懂。推荐给各位喜欢读小说的朋友,或许会有一些启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