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预后很差。但随着近10年外科技术的逐步精湛、围术期管理的进步,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0%~70%[1]。肝癌患者也因此收获了更大的生存机遇,可以说肝癌治疗正处于充满曙光的时代。
但肝癌切除术后肿瘤易复发,患者3年肿瘤复发率>50%,5年肿瘤复发率>70%[2]。肿瘤复发已经严重影响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所以,筛查影响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应当受到重视,并积极处理,一方面可以控制肝癌的快速进展,提高生存期,另一方面还能减少肝癌复发率,改善肝癌的预后。

图片来源:摄图网
那么,对于患者来说,有哪些因素是能够直接影响肝癌预后且自己能够留心注意的呢?为帮助大家了解一些简单易懂的肝癌预后知识,科普君为各位觅友简单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高危因素。
肿瘤直径与肝癌的侵袭、转移能力相关,也是多种肝癌分期系统的主要依据。肿瘤直径越大,术后肿瘤更易复发,研究发现[3],以肿瘤直径5 cm为界,肝癌最大直径<5 cm组的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0%、72.1%、58.6%、34.4%。
而肝癌直径>5 cm组的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2.7%、38.5%、28.6%、17.8%。肿瘤直径>10 cm的患者行肝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肿瘤直径为5~10 cm的患者。

图片来源:摄图网
除了肿瘤大小外,肿瘤数量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已有研究结果显示[3],肿瘤数量≥3个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6.1%、15.2%、9.4%,而肿瘤数量<3个组分别为78.4%、67.9%、54.3%,表明随着肿瘤数量的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越小。
肝癌属于富血供肿瘤,其主要转移方式为血行转移,因此微血管侵犯的出现可能是导致肝癌发生、发展、转移及复发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4],在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患者中,当不伴有微血管侵犯时,其3年累积复发率仅为3.3%,但当其伴有微血管侵犯时复发率增加至12.8%,这表明微血管侵犯严重影响肝癌的预后。肝癌转移常提示预后不佳,有报道[5]晚期肝癌伴不同部位转移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3.1±1.28)个月,预后不佳。
肝癌有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型肝癌三种组织病理学类型。知名肝癌研究专家黄振河在观察105例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不同的肝癌病理类型其预后有差异,肝细胞癌中位生存期为34个月,预后最好,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肝癌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22个月。
有研究指出,乙肝病毒所产生的非结构蛋白X能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导致肝细胞处于一种炎症刺激的状态,久而久之,就很容易产生癌变。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如果在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脏仍持续处于病毒感染的环境中,易导致肝炎复发,使肝细胞坏死、肝功能继续受损,且会使肝细胞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导致肝切除术后肝脏恢复能力下降,影响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及疾病预后。
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在肝癌的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指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这一微环境相当于是肝癌细胞的保护屏障,能减少癌细胞遭受自身的免疫,形成免疫抑制作用,从而快速增殖或转移至其他部位。
国外研究学者Kamarajah SK[6]指出,肝纤维化评分能影响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患者的长期预后,其研究发现F0-4纤维化患者的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69%和19%,而F5-6纤维化患者分别为80%、57%和36%,表明肝纤维化评分越高肝癌患者预后越差。而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易发生肝功能衰竭且病死率增高,预后差。因此尽早筛查出肝硬化并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肝癌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可靠的证据指出[7],抽烟、酗酒与肝癌有着明显的死亡关系,呈正相关性,并且酒精的使用会降低肝脏中烟草致癌物的代谢效率,两者独立或共同作用促进了肝癌的产生、进展,肝癌病死率也随抽烟、喝酒时长及数量的增长而升高。
这也能说明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病情重的原因,除了自身抵抗力较低或合并有基础疾病多外,也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积累有很大关系。

图片来源:摄图网
除了自身不良生活行为会加重患者肝癌病情外,患者的情绪、心理活动对疾病也产生影响。国外研究专家Hansen L等[8]报道,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在疾病折磨下,易产生焦虑等多种心理问题,导致出现身心疲惫、依从性低等后果,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因此,“癌症患者大多是吓死的”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有研究证明癌症患者在缺乏社会支持或长期处于慢性压力状态下体内激素分泌水平会升高,而这可能会减少抗炎反应并促进炎症发生。
且缺乏社会支持患者的血液中自然杀伤细胞计数和存活时间均减少,这会使得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
此外,缺乏社会支持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刺激会使患者机体产生某些应激介质,可能通过激活某些特异性信号通路或改变肿瘤微环境从而导致肿瘤转移而影响肝癌的预后。
综上所述,影响肝癌预后的因素多种多样,但这一切的“红色警报”都是为了提醒患者,让患者对自己的自身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假如说的确触碰到以上某根红线,比如肝脏肿瘤大于5cm或已经出现了微血管侵犯,但这并不是就意味着被判了死刑,而是在告诉你,你需要比没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加注意了,需要更加关心自己的身体,需要去医院寻找更为专业的帮助,这也是科普君长期坚持的意义。
虽然科普君的建议并不能代替临床医生的医嘱,但科普君希望可以宣传更多的基础健康知识,让觅友们重视体检,重视复查,重视身上可能存在的一些隐患,从而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抗癌之路,任重道远,您的发声对改善肿瘤患者及家属广泛面临的困境至关重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参与这场专属于肿瘤患者的重大事件!为争取医保扩容、规范诊疗、社会关怀献上属于自己的力量!点击上方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