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调肝,解郁排浊,利水渗湿,应对脂肪肝,3招足矣!带详细思路参考

 五行健康辨证 2021-08-24

脂肪肝,初期基本上没什么症状,对生活也毫无影响。只有当脂肪肝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诱发诸如胸腹满闷、食欲不振、腹胀、恶心、欲呕等症状。严重的一般容易演变成肝硬化。这毛病,基本上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了。

脂肪肝,以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只要肝脏对脂肪类物质的消化、吸收、氧化、转化以及分泌等代谢过程的动态生理平衡失调,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贮积量超过肝湿重的5%以上,或者肝组织有一半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化,就是脂肪肝。



当然,在中医里,古人可不懂这些,更不懂化验,所以对于这个定义必然不会知道。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脂肪肝的?对其形成,又有怎样的理解?

脂肪肝的形成,在古人看来,责任主要在于3个脏器。分别是肝、脾、肾。


首先是肝


肝 主疏泄。我们之所以能正常代谢,脏腑能正常工作,都是依靠肝的疏泄。说白了,它就是脏器里面的“润滑剂”。润滑剂充足,脏器就运转顺畅。因此,脂肪肝的形成,首先在于肝郁。肝气郁滞,疏泄失常,代谢失度,水谷精微不化气血而成痰湿,痰浊瘀阻又难以排泄,于是就堆积在肝脏上。体现出来,就是脂肪肝。


其次是脾


脾主运化。如果脾虚,水液运化失常,那么水液就变成痰湿。痰湿阻滞于内,不仅会以脂肪的形式“堆积”在肝脏上,反过来还进一步影响脾的运化。而脾的虚弱,又导致土壅木郁的一个局面,令肝的疏泄能力更差。如此恶性循环,脂肪肝就找上门来,而且不断加重。


最后是肾


肾的功能之一,就是“主水”。《素问》里有记载:“肾者水藏,主津液”。肾气充盛,则一身脏腑代谢水液的能力就有保证。同时,肾也决定着尿液的形成和排泄。具体讲,就是肾在蒸腾气化的作用下,可以让水液中清者为人体所用,浊者化为尿液排出。如果肾气亏虚,水液中浊者内积,瘀阻于肝,这啊,就是形成脂肪肝的又一成因。


有了脂肪肝怎么办?


今天在这里,分享一张当代名家的临床验方。

组方:白术30克,丹参3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茵陈15克,山楂15克,丝瓜络15克,柴胡9克,郁金9克,每日一剂,分2次或者3次温服。


临证加减:


肥胖。加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

泄泻。党参15克,炙甘草5克,干姜6克。

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的拟制者,是我国青海杏林名宿伏新顺先生。


方解:


柴胡、郁金、茵陈能疏肝、解郁、行气、利胆,这是为了解决肝的问题。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利水,山楂消食降脂,助脾胃运化。这三味药的目的,在于健脾化痰、降脂祛浊,解决脾的问题。然后看猪苓和泽泻。

猪苓入肾和膀胱经,可以利水祛浊。泽泻与猪苓类似,也入肾和膀胱经,可以利小便,清湿热。

两味药配合,行肾水,泄肾浊,令肾“轻装上阵”,代谢排出尿液的功能恢复正常。

最后,用丹参活血化瘀,改变因为痰浊瘀阻所致的血淤问题。

现代研究发现,丹参的确可以改善肝脏内微循环,增加肝血流量。



所以说,疏肝、健脾、调肾,用这三招来打通身体代谢的渠道,是化解脂肪肝的重要手段。

总的来说,健脾调肝,解郁排浊,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是调理脂肪肝的重要思路。这还能应对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症见恶心、欲呕、胸腹满闷、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苔腻、两胁发胀、肢体困重乏力、精神疲惫不堪等。

当然,中医方剂,是经验的总结,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所以也就不把组方贴出来了,只是带大家了解疾病的前因后果,以及中医的基本调理思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