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仍图石滩织竹箩

 东江 2021-08-24

大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应该记得,在农村每家每户都会有很多竹子制作的用品,比如箩筐、篮子、畚箕、筲箕、筛子、鸡笼,等等。竹器轻便、经济实惠,从今天环保的角度来说,竹子生长周期短,大约两三年就可成材,砍伐竹子对环境几乎没什么破坏。不过,随着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农耕生活退出了许多人的生活。拿我来说,不少小时候在农村用过的物品,现在都叫不出名字来了。

竹器虽然用过很多,但我却很少见过这些竹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因为在我老家农村,并没有人会制作竹器,基本上都是从街上买回来的。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位远房亲戚会织竹器,他还做了一把小一号的斛斗和一个小鱼篓(我们本地叫“蔂”),很可爱,可惜的是没有保存下来。这位亲戚去世得早,我也没见过他织竹器。近日,承蒙朋友带路,到仍图石滩村访问了一位织竹器的师傅黄伯。

仍图,原来是博罗县的一个镇,2003年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到惠城区汝湖镇。石滩村位于仍图圩镇的东面,毗邻东江。江边茂密的竹林,为制作竹器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石滩村素有制作竹器的传统。我们拜访黄伯的时候,他正在编织一只箩筐。黄伯今天71岁了,身材精瘦,精神矍铄。他织的是一种小型的箩筐,他说这种小箩筐装稻谷一担大约80斤,而一般箩筐一担可装120斤。只见他在做好的框架上,熟练地把长长的竹篾编进去,这样,一只箩筐就基本上成型了。他说,每个师傅不是什么都会织的,而是你会织这几种,他又会织另外几种。他自己就以织箩筐、畚箕为主,筲箕、鸡笼这些他就不在行,至于竹椅之类的,就完全不会了。也难怪的,术业有专攻嘛。

黄伯说他从小跟着父辈学织竹器,做了几十年了。到现在,他已经不再需要靠织竹器养家糊口了,有时他会到圩镇上去喝喝早茶,找老朋友们聊聊天,喝杯小酒,乐也融融。闲暇的时候,他还是会拿出老手艺,织些东西。他说他不喜欢打牌,又有这门手艺,织点东西既可以打发时间,又可以挣点家用,还可以锻炼身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他说,村里会织竹器的师傅还有几个,不过大都上了年纪了。


朋友本来说还带我们再去看村里另一位老师傅做鸡笼的,谁知一打听,那位老师傅下地干农活去了。她觉得有些遗憾,我说没关系的,凡事还是要随缘。其实,我们都只是外来的看客,来去匆匆。对于石滩村织竹器这一面临式微的老手艺,我想他们当地人更有条件去记录、去挖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