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光平凡人物|阿渡:行走江湖的艺人

 乡情记 2023-08-03 发布于湖南

       这周二村上进行市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想趁机到村上各处走走,于是我主动提着票箱跟着一个组出去了。在刘老家,一个老伯正在一间杂屋里做着手工篾匠的活儿,许多老人在那有说有笑,畅谈悠悠往事。

       篾匠老人正在制作一张很大的“盘几”,盘几是农村晾晒物品的必备神器,有着环保卫生、清爽透气、防鸡防虫等诸多功效,要是家里没有几件竹盘几,都感觉家里缺了干菜制作的底气和灵魂。当然,家里没有几件竹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正宗的农村人。

       这个大盘几映入眼帘,脑海中瞬间回忆起在中沙走访的时候,有专门制作盘几的篾匠艺人,他们工作间的地上往往刻画着几个非常标准的同心圆,大概是为了使竹器盘得更周正更漂亮!


       于是,我忍不住发问,“咦,请问您老,怎么这盘几制作地上没画一个圆呢?”


       “你知道做盘几要在地上有个标准圆,看来你不是从城里走出来的伢几。”

       和老人攀谈许久才知道,他不是新元人,是各家各户请出山制作篾活的江湖艺人!因有选举任务,来不及细说,我提着票箱就离开了。

       在附近的易师傅家,我看到其家堂屋里间有竹篮、竹篓、竹盘几、竹筛子等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竹制品。一打听,老易就是请的那位老艺人居家制作了五天篾活,每天工钱100元,管两餐饭,虽然工资不高,但也旱涝保收,勤奋就有。

       为更加了解老艺人的生活,第二天我再次去往刘老家。主人刘老看到我,非常开心,逗趣道:“武干部你今天走错门了吧。”“哈哈哈,刘老,我正是来您家偷学手艺的,瞧,师父就是您请的这位老艺人。”


       通过攀谈,得知老艺人名叫邓金辉,是山枣镇双林村人,从十六岁开始就与竹为舞,除了当兵的那几年,可以说不摸竹子的时间不多,真正做到了“手中有竹,心中无竹 ”的境界。

       邓老提及,他月山的一个亲戚家有一个老竹器,非常精巧实用,可惜手艺失传,已无人能做,遗憾之余,给邓老发来一张照片,且告诉了其大小尺寸。邓老只看了那么一眼,已成竹在胸,第二天手下竹条飞舞间,一个和图片几乎一模一样的老竹器已出落得清清爽爽。他亲戚激动得不得了,直感叹用起来相当顺手、相当好用。

       其实这看图制作的手艺不就是模具设计吗?甚至比机械制模还更需要水平,因为这不是三维视图。竹艺制作也是一种创作,像写小说一样,讲究一个竹骨架构、讲究竹条编织,讲究修饰技巧。这样打磨出来的竹器,即使款式相同,但都绝不雷同,每个都堪称独一无二的精品。

       竹,清秀俊逸,笔直挺拔,一年四季绿意葱茏。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东晋王徽之更是对竹爱之若狂。而竹,尤其是制作竹器的楠竹,在南方的山村里更是遍山皆是。人家掩映在竹林里,竹林也装饰着人家,装点人家的生活。可惜农村的竹篾匠已不多见了。

       闲聊中,邓老满口带笑,幽默风趣,我不禁为他的豁达开朗所感动,老人家吃百家饭,见多识广,交谈中受益匪浅。

       听主人介绍,邓老没有抽烟、吃槟榔的习惯,只在中午喝口米酒。每天来这里就是骑着一辆二八大杠载重单车,一路行云如飞。

       我忍不住询问邓老:“您老今年多大年纪啊?”
       邓老笑着说:“我啊,今年八十二了!”
       旁边的刘老接腔“你别信他的,净说笑话,他和我一年当的兵,和我一样大。”
       我一听也觉得应该没有,顺口答道“哈哈哈哈哈,你这说谎老头儿,你应该虚报了一点点的年龄,应该是七十二岁。”我们大家都乐了。

       不多时的聊天,邓老手下的两个竹篮已初具雏形,我也该赶回去吃中饭了,刘老赶紧挽留:“在我家吃饭吧,也快十二点了……”


友情链接:

李维:支教小记 感谢有你

黄炜玉:老  妈

阿渡:组织生活会上的自我解剖

阿渡:七夕节写给金霞的一封信

阿渡: 和老人搭伴故事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