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从何而来?从汉到唐再到清,三次逐步加强对西域控制的结果

 炫叶楓雪 2021-08-25

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历经19年后终于返回长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新疆地区设立管控机构,在此后的几千年的时间内,新疆地区和中原出现过断断续续地分分合合,直到最终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以纵向来看,对新疆地区建立了较为有力管辖的三个朝代分别是汉、唐和清。

西汉时,对西域的控制处于边关安宁和军事的需要,政府对西域的管辖和争夺最直接的目的是对付匈奴。当时的西域地区主要社会形态为弱小的绿洲城邦国家,匈强则附匈,汉强则投汉。而汉朝为了打击匈奴,实现“断其右臂”的战略方针而开始经营西域,在短短几十年内,依靠早期封建农耕国家国力的强大优势,很快就把匈奴势力逐出了西域。而同时设立的都护府,其对西域的管理并不很深入,多是一种汉朝对西域各小国的“调节者”和“保护者”态势,并不参与西域百姓生活中的民事事宜,汉朝在西域也没有派驻流官管理。

随着后来的东汉三国乱世开启,至西晋灭亡后,中国第一阶段对西域的控制宣告结束,第二阶段对西域的大规模控制和治理是唐朝。

和汉朝一样,唐朝最开始控制西域的动机同样是出于军事目的——对付突厥。但唐廷对西域的控制无疑比汉朝加深了很多:首先,唐朝在今新疆和中亚地区设立有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并且有上万人规模的正规野战部队,其次,当时西域地区有数量不少的汉族移民,而且唐朝政权的影响更加深入到了当时西域各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去,最后,在今新疆东部地区,唐廷设置西州等州县,已将其作为实土郡县对待。唐灭亡后,西域脱离,随后的宋、元、明三朝均没有实际性的控制西域。

清乾隆时期,清准战争进入末期,大获全胜的清朝再一次获取西域之地,乾隆遂赐名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在此之后,清廷设置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的广大领土,这是清朝管辖西域——新疆地区的开始。清朝管理新疆,较之汉唐,又有进步。在军府制的外表之下,部分新疆地区路线设立州县,并由朝廷派出满汉蒙古等各族流官管理,同时,在这些地区,朝廷已经作为民事纠纷的唯一和天然解决者而存在。同时,在财政上,清廷还对新疆进行“协饷”加以支持。到19世纪末,新疆建省后,整个西域——新疆地区也终于走过来几千年的历史进程,全部成为中国正式的建制。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从汉到唐再到清,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控制力度是在不断加强的。这一方面符合了生产力进步的大势,一方面也说明历史的中国疆域同样是逐渐形成和稳固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