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大脑升级的思维模型

 yeanmu 2021-08-25

01 

你的大脑应该升级

先弱弱问一句,你觉得自己的脑子好用吗?

用个统计学上的概念,
假设 60% 的人大致 4 个小时就能弄明白的事情,
你估计自己要用多久呢?

或开会时,
有人对你阴阳怪气地说了句:
「你最近真是深得领导喜欢啊」,你是否及时做出合适回应?还有
朋友的莫名生气,朋友的调侃,同事的讥讽等等

实际上,
我们一生都疲于处理这些
学习、工作和情感上的问题。

我们通常只是在处理各个问题,
但你有没有想过,
是否可以把大脑的处理升级?

这就像家里的电脑,各种问题就像电脑上装的软件。

如果软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会导致系统卡顿,
我们会考虑重装系统,
甚至直接换一台高配置的电脑了。

既然电脑都需要升级,更何况我们的大脑呢!

所以该如何进行自我升级呢?
那就算大脑能够升级,
升级后的好处呢?
行更流还是~

首先,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升级大脑非常有用,甚至,我认为这应该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没有之一。

02 
大脑的四个版本

我们先认识一下它。
其实人脑升级并不复杂,
它和电脑升级是一个概念,
即增加计算带宽

如何理解呢?
根据大脑(前额叶理性部分)计算带宽大小,大致将大脑分为四个版本,图 1-8:

1.0 版本:非理性

多数人大脑常见态,主呈现非理性状态,大脑在此阶段常处于自动驾驶阶段。

非理性不仅仅指冲动。理性和非理性区别在于:理性能做到控制自己能控制的部分,非理性指经常去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部分。

如,你可以控制自己早睡早起健康,这就是理性(可控);而你试图控制你朋友或爱人早睡早起,这就是非理性(不可控)。

又如,你可以控制自己的不闯红灯,这就是理性(可控);而你试图去控制成群结队的行人,失败后还生气就是非理性(不可控)。

2.0 版本:博弈

这阶段主要是博弈思维或相对思维。形成博弈的最大因素是人的最大利益原则,双方形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局面。

这很好理解,有竞争就有博弈。

体育竞技里就存在大量的博弈,比如足球比赛,你进了一个球,就意味着我落后一个球。而人生中,博弈也无处不在。大家都没有能接,但你比我多一点,都不行!

3.0 版本:批判性思维

特征是最优算法状态,主要包括洞见、想象力、批判性思维等。

作家林语堂曾说:「好的演讲,应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好。」这就是对演讲精简的概括。

不难发现那些极富洞见的人,经常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能够提出一种既打破常规但又十分合理的观点。

4.0 版本:无为

不单单指老子和庄子所说的无为、佛学追求的无我、心理学上的心流,中国现代许多顶级的企业家,也在追求一种近似无为的状态。

无为几乎是带宽无限状态。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它非常放松、一做事就能做得非常好的状态。无为是专注力和效率最高的表征,突破时空感!

如,你写作时文思如泉涌的状态,或者演讲时的澎湃感,甚至是打游戏的忘我阶段。

03
 
如何应对别人的非理性状态

以上大概就是大脑的四个版本,虽然,带宽数值并不是量化的,但大致能够说明大脑的不同阶段。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这四种状态,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只是在四种状态中所占比例不同。

现在我们将视角放在1.0 版本上,即非理性状态下如何高效处理各种问题。

我用「田地挑西瓜」做个形象套嵌:

(1)西瓜田地。一块一块的田地代表矩阵思维,形状很「田」的思维工具。

(2)两个西瓜。先挑两个进行比较,类比思维。

(3)切开看。无法确定时,一刀切开看西瓜剖面就知道了,剖面思维。

04 
矩阵思维

矩阵思维(matrix thinking)听起来高端复杂,实际上就是非常简单而实用的思维工具。

它很像汉字「田」,主要是指把复杂的想法或事物放到四块地里,通常能够做到让看似混乱的、凭感觉的猜测,一下子变得清晰。之前我在《决策坐标系》给的权衡利弊的方法就是用的矩阵思维!

之前的文章没看过也没关系,我们再来举个例子,你想追求个女生,却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去接近她。你可以把女生最重要的方面,如颜值才能(包括学习、技能、特长等才华),分别填进四个象限里,图 1-9:

(1)漂亮+有才能=完美型,
但因为这样的女生太完美,身边往往缺少真实的声音,她们的内心会稍显孤寂。所以,你应该用真实去面对她,用更多关爱去融化她。

(2)很漂亮+才能一般=人见人爱型
这样的女生因为长相甜美,而且一般不争强好胜,所以广有人缘。这个时候搞定她周围的人,或者在交流时对她的社会群体表示认同往往比较有用。

(3)颜值个性+很有才能=才华型,
值得尊敬,针对这样的女生,你要非常肯定她的才华。如,她很爱学习,或者很能挣钱,或者在瑜伽、摄影等方面很有成就,你要对这些不断地表示认同,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尊按摩。

(4)颜值个性+才能一般=潜力型,
往往自信心不足,那就睁大眼睛去发掘她身上的优点,使她感觉「遇到你之时,有着从未有过的美好」。

又如,公司发现员工工作不好,对其进行指责或罚款其实都是非理性的,因为这很难让他们变好。同样可以使用矩阵思维!

不难发现,工作不好无非是不想干好和能力不行。

于是有:
1)想干好,能力不错;
2)想干好,但能力不行;
3)不想干好,能力没问题;
4)不想干好,能力又不行。

所有企业都想把后三种员工变成第一种,如1-10:

二类员工通常是些上年纪,但态度端正的,这样的员可以直接让一类员工对其进行辅导。

三类员工往往是群感觉工作没挑战的人,应重新设置他们的游戏规则,让他们恢复活力。

四类员工更多是受氛围影响,应该让他们加入公司的各成长型组织,被其他人正面影响。

矩阵思维,就是看田选地!
当你能熟练运用时,
生活中百分之90%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比如精力时间管理,紧急-重要、不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四象限法则!还有企业高效发展四象限准则,个人发展,致富渠道等等等!

本质上都是利用的矩阵思维!矩阵思维可以解决生活中大部分问题,是绰绰有余的!

05 
类比思维

一个西瓜到底好不好,
再拿另一个进行比较就知道了,
这就是类比思维(analogical thinking)。

听上去简单,但是真正能够正确运用类比思维的人很少。

主要是因为进行比较时,我们都是用事物 A 直接比较事物 B。

如,星爷经典台词「你好像条狗啊」,两者之间并没有锁定一个标准,所以这样的类比并没有说服力。

他的另一句名言——「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就要好很多。

通常事物 A 后面,有别人想表达的背后理论,姑且称为理论 C。而类比的正确做法是,根据理论 C 找一个事件 B 进行类比,图 1-11:

如,有人对你说,「你长得这么高,不打篮球真是浪费了」(事件 A),背后的理论 C 是当你在某一方面有优势时,必须要发挥这个优势。这显然是很荒谬。

因此,你可以用这个类比「您口才这么好,怎么不去说相声呢」(事件 B)。

又如,明朝有个和尚说:「儒教虽正,却不如佛学玄妙,僧人能读懂儒教的书,你们却不能通晓佛家的经典。」(事件 A)

其中的道理 C 是一种事物包含另一种事物,那就证明前者更厉害,这个道理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所以,之后读书人张倬回复僧人:「不对吧,比如饮食,人可以吃的狗也能吃,狗可以吃的,人却绝不能吃。」

学会用类比思维,从此你也是抬杠专业选手!

06 
剖面思维

剖面思维(section thinking)
最早是建筑学里提出的,
指在一些非理性决策中,
一刀下去,
能够做到快刀斩乱麻的效果。

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事物中,都存在时间延迟现象。而很多人却天真地以为,事物总是及时回应的。这时就可以用剖面思维去揭露这种非理性。

比如,2014 年德国队力捧世界杯,主持人说这是德国足球重回巅峰,而实际上这是德国从 2000 年开始全面建立青训体系的成果。

又如,2015 年屠呦呦女士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时,新闻媒体的反应是「这是中国当代科学的重要突破」,但这实际是几十年前科学界就开始全面建设的成果。

你经常听到中国式后悔——「为什么我们前几年不在大城市买房?」

仔细一想你会发现,普通人在大城市买房多数动机因为毕业,开始在大城市闯荡。

所以,买房的时间轴应该是毕业—工作—买房。

图 1-12,你在房价还不算高的时候还在大学里,父母很难想到先买房进行投资。

那些恰好在房价便宜时期买房的人,也只是恰好在那段时间毕业或工作。

又如,一些初创企业爱模仿那些成功企业,如阿里巴巴做「双十一」「双十二」,它们就做一个「三十三」「四十四」。

小企业虽然和明星企业在同一个市场时间维度,但所处阶段其实不一样。

运用剖面思维,你会发现,有可能明星企业已经经历了产品驱动—渠道驱动—品牌驱动阶段,而初创企业可能还在产品研发阶段,却学明星企业搞饥饿营销,那多半就是东施效颦了。

(篇幅有限,这里挖个坑“下次再细聊”)

最后的话:

尼采曾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很多时候我们脚力有限,

所以,思维总是在天空中到处乱飞。

换个角度,思维才会被你牢牢抓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