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上的“命门”到底讲的是什么?

 中医陈孝和 2021-08-26

继续讲外经微言。今天讲第四篇:命根养生篇。

提到命根,咱们中医上,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命门。关于这个命门的解释很多,今天咱们先来谈一下命门这个概念。

命门这个词,最早在中医上被提出,是在《灵枢·根结篇》,它说“命门者,目也”,这里的命门,实际上指的是眼睛,这与咱们现在说的命门是两个概念。

《难经·三十六难》中,根据道家“左阴右阳”的观念,第一次提出“左肾右命”的说法,认为“两肾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明确地将命门与肾看成是两个不同的脏器。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命门这个说法都没有被提及到,只提及到肾的功能,到了宋元时期,命门这个说法又重新出现在医书中。

但从这个时期以后,对于命门的具体部位,生理病理这些方面的认识却是众说纷纭,每个人说法都不一样,到现在为止,也是历代医家争论不休的一个课题。

命门与肾,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两个脏器?生理病理以及处方用药真的有区别吗?最近几十年,很多中医大家都发表过对命门的见解,但都表达的很含糊,最后不了了之,也没有真正从概念上进行较区分,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

关于命门的生理功能,现在主流观点是张景岳提出来的:“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的说法。更进一步的来看,是根据赵献可“人生先生命门火”的论点,以此来强调命门主火的重要性。

命门的生理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按照张景岳“命门为水火之宅”的说法,那么“命火”即是指命门中阳气而言,“命水”则是指命门中阴精而言。

以此来理解,命火是人身阳气的根本,对温煦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肌肉皮毛,促进生长发育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所以又把命火称为真火、先天之火、真阳,元阳。

比如脾胃消化饮食,运化水谷精微,三焦通调水道,必须依赖命火的温煦,才能发挥正常。命水是人身阴精的根本,对人脏腑组织器官起着重要的濡润、滋养作用并且是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所谓“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又称为真水、先天之水、真阴、元阴,也是为了强调其命水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命门的这些重要生理作用,大家听起来与肾的生理作用是不是一致的?之前的时候讲过,肾为先天之本,阴精阳气犹如水火一样藏于其中。有关生理功能,肾阴、肾阳的作用,与前面提到的命火、命水也别无二致。

两者在说法上,无论是“命门为水火之宅”,还是“肾为水火之宅”,但“水火”所具有的生理作用,两者的理解都是相一致的。

如果“肾与命门是两个脏器",为什么在生理功能上却没有本质的区别?即便是按照“命门说”的“肾与命门关系至为密切”的说法,怎么也是有不同之处的,但是就实际生理功能来说,确实是不容易分清楚。就连“命门学说”的主张者张景岳,也曾不止一次地提到“肾有精室,或曰命门”,“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总主乎两肾,两肾皆属命门。

这里也可以看出,实际上古人也并没有明确的搞清楚命门到底是什么,基本上都是跟肾混为一谈。

中医上人体脏腑组织和生理功能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病理现象反推得出来的。谈到命门,也是如此,现在中医用命门火衰这个病理变化来论证“命门”的客观存在,实际上是有问题的。

例如,某些患者大病、久病,或年劳肾亏,或过度房劳,这些行为都会导致命火受损。当命门火衰,无以温煦脏腑组织、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时,临床上会出现头昏眼花、精神疲惫、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便频数、大便溏稀或五更泄泻、发育不良或过早衰老,男子滑精、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能怀孕,舌淡、舌质胖嫩,脉沉细无力等候。这些“命门火衰”的征候,实际上与肾阳虚衰是不是一回事,大家可以想一下。

“命门水亏”的说提的不多,历代强调命门主“火”的一面,虽然提及的很少,但是也能看到,常见的症状是头目眩晕,腰酸脚弱,绵绵发热,羸瘦憔悴,虚烦不眠,精神倦怠,脉虚无力等。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有“眩晕耳鸣,视力减退,健忘少寐,腰膝发软,形体消瘦,咽干舌燥、入睡尤甚,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额红,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或见崩漏。舌红少苔而干,脉细数。”

把这两组症状进行分析比较,病因都是由于阴精亏乏、虚火内扰所形成的,既可以说成是“命门水亏”,也可以为“肾阴亏虚”。

这里咱们从生理病理上,基本可以确定命门与肾实际上就是一回事,这一点在临床处方用药上也可以得到证明。

例如,命门火衰时,常用金匮肾气丸或是右归丸加减来治疗,这两个方剂也可说成是温补肾阳、治疗肾阳虚衰的代表方。温补肾阳的常用药物,比如附子、肉桂、鹿茸、杜仲、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冋样也可以温补命火来治疗命门火衰。

五更泻泄这个病,一般认为是命门火衰不能温暖脾土所致。治疗这个病的首选方剂就是四神丸加减,所用药物有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附子、炮姜、诃子、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除了健脾药之外,大部分是入肾经温补肾阳的药。这些常用的补阳药,就很区分哪些是温肾阳药,哪些是补命火的药。

临床上不论命门水亏还是肾阴亏虚,基本上都是以六味地黄丸填补肾阴,或者是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滋阴降火。常用药物如熟地、怀山药、山茱萸、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龟板、桑寄生等,这些药称为“补肾阴药”和“滋命水药”都能被人接受。正是由于命水不足与肾阴亏虚病理本质上是一样的。

用一句话再来总结一下,命门这个概念,实际上跟肾是一回事儿,咱们常说的命门火衰,跟肾阳亏虚也是同一个概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