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跟我谈阅读的时候,我会想到什么?

 慕蓉 2021-08-26

阅读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线上线下各式各样的读书会层出不穷,而且以书为粘性剂去黏住顾客群体,成本低,黏度却很高。但现代人对于阅读却越来越迷茫和焦虑,迷茫表现在不知道如何去选书和阅读,很多人是跟风买了书籍但自己却看不下去,焦虑表现在看完了之后感觉跟没看一样,没有记住书中的内容。究其根本就是现在的社会功利心比较重,做一件事情我们总希望又快又有效果,比如我们现在喜欢看手机公众号推送文章,并且最好是图文并茂,文字少一些,立刻能找到答案。然而,读书需要逐字逐句看,既费时又费力。

斋藤孝所写的《深阅读》这本书在序言部分就让我们重新审问了读书的意义。作者认为我们平时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需具备“深潜力”。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现代人基本上看手机被夺去了大部分时间,大家在各个平台上看心灵鸡汤文,但是总是觉得没有解决内心深层次的问题,在生活上、工作中的困惑仍旧存在,其实这跟我们平时没有进行深阅读有很大关系。通过阅读与作者对话,通过整个书的阅读带动自己思考,通过书中的对比知道自己的位置,通过书籍去找寻自己遇到问题的答案,这些都需要阅读去实现,这绝不是网络或者公众号文章所能给予的。

就像我在25岁时候结婚、26岁生孩子之后,没有办法很快适应这么大的改变,生活和工作陷入低谷,当时多亏自己从小到大阅读的习惯没有丢掉,通过看张德芬所写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带动我进行了吸引力法则相关书籍的阅读,使我很快从那段阴霾的日子中走出来。还有在育儿的过程中,当我有困惑或者无计可施的时候,我总能通过阅读找寻到答案。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我自己都会发现,读书不仅使人长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充满力量,也就是有力量去探询到河底的清流。

深阅读还能让我们与大师对话,学习贤人的视角。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与“大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而阅读这些大师们的书籍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深阅读》这本书就举了个例子,耶稣基督、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三人若以“何为上帝”为题目交谈,肯定会引发不可收拾的激烈争论,尽管这样的“梦之赛”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但我们可以同时阅读这三人的著作。

作为读者如果平时进行大量的阅读,就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尤其是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例如在阅读育儿书籍的时候,我们会读蒙氏、华德福、正面管教等各个类别教育观点的书籍,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能够了解到支撑每个类别教育观点的理论,正是因为大量育儿书籍的阅读,我们能够在自己育儿的时候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而不是盲从。如果只是偶尔看过一两篇育儿方法的介绍,是完全做不到因材施教的。

如果是读名人传记,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走一遍这位名人的经历。就像我在阅读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的传记《一路向前》,我能感受到每个重要节点他所经历的痛苦煎熬,为他的坚持和大的变革而心中暗自拍手叫好。深阅读就是能够给到我们这样跌宕起伏的感受,在慢慢的积累过程中内心变得强大。

以前的人阅读的时候会折角、划线、做批注、做摘抄,现代的人有了很多工具,比如拍照、扫描、电子书等等,总是希望通过这些现代化的工具直接找到答案,但却做不到像以前深阅读,而正是因为没有深阅读,我们就更加浮躁。在我做思维导图培训的时候,每当分享书籍思维导图,就会有学员问我几个问题:为什么读完书之后记不下来?为什么别人能够快速阅读而我不能?别人一年看200本书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我没有时间看书呢?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很多人读书的困扰,也就是成为了大家不能持续读书的障碍。而斋藤孝《深阅读》这本书就提供了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

第一,建议“自问自思”。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养成边提问边阅读的习惯,就能提高兴趣和关注的持久力,从而更容易吸收书中的内容。对于现代人来说,“问题发现能力”是一项重要技能,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绝不能就是一味的赞成作者的观点,而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去了解作者的思路,然后根据自己现实中的情况去提出问题,对比作者和自己的想法。就像我在读《平台战略》这本书的时候,就会思考我自己所在公司的战略方向应该是什么?盈利模式有哪些?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

第二,朗读阅读。作者斋藤孝提出了出声朗读,也就是要在看书的时候,不光用眼睛看也要读出声,尤其是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更要为孩子读出声。一个人的阅读习惯绝对是从小培养出来的,为什么调查现在的人阅读量大幅减少,其实主要原因就是电子产品太多,从小就围绕着电子产品,而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读书,而且要带有感情的朗读,不仅《深阅读》的作者在亲子阅读这块深有感触,只要是坚持进行过亲子阅读的家长其实都清楚自己是为孩子未来准备了一份丰厚的礼物。

第三,光有书架就能变聪明。喜欢阅读的人一定会在自己的家里准备书架,爱书之人相信都有相同的喜悦——就是收到书。每次有家长问我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时候,我就会告诉他们,囤书是有必要的。要专门为孩子设立读书区,而且要在家的很多地方都可以随手拿起书阅读。孩子都要这样,更何况成人更要为自己购置书架,每月定期购买书籍,这样才会营造出看书的氛围。很多人会很吝啬买书,觉得现在的书越卖越贵,但是反过来思考,一个人出书是花了很多心血的,我们应该用购买行动来感谢别人的分享。正如斋藤孝所说,正因为在关键的语句下做标注,折起关键页的页角,书才会成为自己一生的宝贵财富。

第四,“一天一本”——最简单的读书方法。《深阅读》的作者斋藤孝的读书节奏基本上是一晚上读一本多。有可能会有很多人感觉没办法做到,但是很多著名人士的阅读速度也是极快的,在白宫,西奥多·罗斯福习惯每天早餐前读一本书,间或三天读一本。阅读速度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但并不是越快越好,要根据不同的书来改变阅读速度,甚至有时要进行“跳读”。有的书比较容易懂,我们可以快速的扫过这一页,抓住这一页重点即可,而有的书比较难懂,可能看了2遍还没搞懂,这时就要跳过这段,或者放下这本书,参考同主题的书籍进行理解。

第五,“输出”使书成为自身血肉。有很多人看完书之后感觉像没看过一样,因为很快就忘记了书中的内容,实际上想记牢书中的内容,最实用的方法就是看完之后马上与别人交流,向别人把书的内容说清楚。这种交流不仅包括口头的,还包括写书评或者读后感。有时候看的时候很明白,但是说的时候就感觉说不出来或者说不清楚,这就说明没有理解书的内容。就像要向别人把题讲清楚,必须要把题转换成自己的思想才行的道理一样。想要对书的内容理解深刻,还可以参加读书会,就像拆书帮或者是十点读书会这样的组织,经常参加读书会活动,与别人分享,彼此交流意见,这样读书有动力,更会让自己对书的内容记忆深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