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盐铁论通有篇,汉代官商的无本生意,与奢侈消费发展经济之辩

 思明居士 2021-08-27

大家好,我是热带榕树,本篇我们共同探讨《盐铁论》第三章《通有》相关内容。

所谓“通有”,即互通有无之意,字面意思,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商业在经济中的定位和作用。

详解盐铁论通有篇,汉代官商的无本生意,与奢侈消费发展经济之辩

接下来你会发现,整场辩论中桑弘羊不断强调商业的不可或缺与高度重要性。

贤良文学的态度则截然相反,抛出了贸易无用论等一系列观点。

一、官方贸易

作为现代人,商业非常重要已经算是一种经济学常识了。

也正因为如此,个人在网上翻阅《盐铁论》该章节有关评述时,大家的态度也是相似的。

基本就是大力赞扬桑弘羊的超前思想,然后猛烈抨击贤良文学的迂腐保守。

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看古籍必须兼顾当时的社会状况,否则很容易出现曲解与误读。

例如《通有》篇中商业到底指什么?是大家默认的民间商业,还是朝廷组织的官方贸易?

这里我先说结论,至少在本章节中,辩论双方所说的商业全部指官方贸易。

比较间接的证据,首先,盐铁会议召开的那个时间段,整个汉朝的民间商业基本上就剩一口气了。

详解盐铁论通有篇,汉代官商的无本生意,与奢侈消费发展经济之辩

当时官府大力推行均输法和平准法。

什么是均输法?汉代税收多为实物税,农民交农产品,女工交纺织品。

现在不收这些了,大家必须自行把手里的东西折算成当地出名的土特产来纳税。

官府收了这些东西后运到外地买卖,可以赚取大笔差价。

至于平准法,则是由朝廷垫付本钱,在市场上买卖商品。

简单来说,物价下跌时,大量购入,物价上涨时,大量抛出,赚钱的同时还能稳定物价。

根据《史记》记载,桑弘羊自己都说,均输、平准的目的之一是干掉民间贸易。

所谓:

“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既然如此,在官商大行其道,民商奄奄一息的背景下,桑弘羊捧,贤良文学贬的商业,显而易见只能是官营商业。

除此以外,双方为证明自己论点而列举的大量案例,也可以间接提供证明。

详解盐铁论通有篇,汉代官商的无本生意,与奢侈消费发展经济之辩

例如第二回合辩论中,桑弘羊提到了冶金业、伐木业和渔业,贤良文学则列举了对外贸易的案例。

第三回合中他们又列举了盐业和水果行业。

其中伐木业、渔业和水果行业记载非常模糊,这里不敢下太过确定的结论。

但至少冶金业、盐业是没有疑问的,从生产、运输到销售,每个环节都实现了国有化。

至于对外贸易,也是由朝廷管制的,上个视频已经提过,这里不多赘述。

讲到这里,可能仍然有人觉得以上论证过程不够严谨。

那么这里我再列举一些更加直接的证据。

双方第一回合辩论中,贤良文学反驳了商业富民论,最后总结道:

“富在俭力趣时,不在岁司羽鸠也。”

所谓“羽鸠”,其典故出自《左传》,通常代指朝廷各部门官员。

翻译过来,就是富裕在于节俭、勤劳,顺应时事,而不是每年派遣官员到处折腾。

详解盐铁论通有篇,汉代官商的无本生意,与奢侈消费发展经济之辩

这里显然是指官商。

第二回合中,贤良文学又说,之所以要抵制商业贸易,是因为百姓不堪其扰。

所谓:

“劳罢力屈,而衣食不足也。”

禁止了商业,还能节省大笔费用。

也就是:

“故王者禁溢利,节漏费。”

以上两点指的也肯定是官方贸易,因为民间商人自负盈亏,没法无偿征发百姓,更不可能让朝廷出钱。

二、商业与财富

既然确定了《通有》中所谓的商业都是官商,接下来就可以真正理解辩论双方的观点了。

桑弘羊首先抛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现在辩论的问题不就是如何让百姓富裕吗?

你看,赵地的邯郸,齐地的临淄,楚地的宛、陈等等,都是著名的富裕大都市。

详解盐铁论通有篇,汉代官商的无本生意,与奢侈消费发展经济之辩

他们是靠努力耕种过上好日子的吗?不是!这些地方靠近交通要道,是因为商业富裕的!

由此可证,富裕靠的是方法谋略以及顺应大势,而不是辛辛苦苦埋头干活。

这里桑弘羊其实是想为包括平准法、均输法在内的官方贸易做辩护。

既然商业能够带动大家致富,那么朝廷参与到商业中,自然也是有利于百姓的。

贤良文学对此完全不认同,立刻进行了反驳。

他们同样列举了两方面反例,首先是同样处于交通要道的荆、扬,以及赵地中山。

当时这些地方的民风和现在不同,荆、扬地区的民众比较懒,赵地中山除了懒还奢侈,所以基本上都很穷。

其次,有没有不处在交通要道,但民众还比较富裕的案例呢?也有。

宋、卫、韩、梁地区,百姓比较勤劳,努力生产工作,日子过的相当不错。

详解盐铁论通有篇,汉代官商的无本生意,与奢侈消费发展经济之辩

基于此,贤良文学就有话说了,首先,你桑弘羊理论全错。因为:

“利在自惜,不在势居街衢。”

翻译过来,商业并非富裕的充要条件。那什么才是发展经济的关键要素呢?曰:

“富在俭力趣时,不在岁司羽鸠也。”

这句话中的俭力很容易理解,即节俭并努力工作生产的意思。

趣时中的“趣”同“趋”,引用的是儒家经典中的思想。

大意是想要百姓过的好,根本在于按时劳作,官府不能过度烦扰民间耽误生产。

总而言之,想要富,根本要素还是发展生产。怎么发展生产?官府减少干涉不要骚扰百姓。

现在像朝廷大搞官商,每年派大批官员折腾,根本就是南辕北辙。

贤良文学的话有案例,有论据,说服力很强。桑弘羊不方便正面硬顶,于是开始用逻辑一步步分析官方商业如何富民。

首先,天地间的自然资源是很丰富的,只不过分布不均匀。

有的地方木头多到用不完,有的地方很稀缺,有的地方鱼遍地都是,有的地方只能吃蔬菜。

详解盐铁论通有篇,汉代官商的无本生意,与奢侈消费发展经济之辩

百姓为什么穷?为什么物资匮乏?原因不就在这儿吗?所谓:

“百姓匮乏,财用不足,多寡不调,而天下财不散也。”

由此可见,朝廷开设官办贸易企业往来运送货物,本身就是让百姓富裕的手段。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先进的论点。

按照现代经济学理论,贸易本身就增加了社会总财富。

比如一个地方木材很多,另一个地方矿产很多,于是双方进行了交易。

表面上看木材换矿产,东西还是这些东西,只是交换了而已,社会总财富不变。

但事实上,贸易只有在双方都觉得划算的情况下才会进行。

我用木材换矿产,我觉得赚了,反正大树漫山遍野,自个也用不完。

你用矿产换木材,也觉得赚了,因为矿产也是满地都有,自己根本用不了这么多。

详解盐铁论通有篇,汉代官商的无本生意,与奢侈消费发展经济之辩

这种由贸易带来的物尽其用,本质上是双赢,等同于增加了社会总财富。

不过桑弘羊的理论并不完全符合现代经济学对贸易的定义。

他搞的官商体系,高度依赖行政摊派,以及对民众劳动力的无偿占有。

而贤良文学接下来的主攻方向也在于此。

三、以末促本

为了更好地理解《通有》篇接下来的内容,这里要先补充一个背景。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古代和现代不同,两者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工具还是保鲜技术等等都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限制了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两地距离越远,贸易成本越高。

想要不亏本,远距离上,商人一般都会选择高附加值的货物,例如珠宝、丝绸之类的奢侈品。

详解盐铁论通有篇,汉代官商的无本生意,与奢侈消费发展经济之辩

不然有可能产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地方木头100钱,另一个地方木头1000钱。

结果两地相隔太远,你买了木头贩卖到外地,木头100钱,运费10000钱,赔的血本无归。

既然如此,问题就来了,民间商人专门做生意,属于内行,肯定比官府会赚钱。

所以桑弘羊的官办企业,又是外行干贸易,又是千里运货物,到底是怎么做到不赔本的?

不赔本也就算了,又是怎么把民营企业全部挤出市场的?

这个问题史书中虽然没说,但结合记载很容易推测。

一方面,官办企业也和民营企业一样,远距离上尽量运送高附加值产品。

另一方面,民间商人做买卖要本钱吧?雇人运输要付工钱吧?

汉代官商都不需要,按照均输法,他们买卖的商品很大部分都是民众无偿缴纳的实物税。

详解盐铁论通有篇,汉代官商的无本生意,与奢侈消费发展经济之辩

至于运输,也是由服徭役的百姓负担,相当于干的都是无本生意。

基于此,贤良文学就有话说了。

他们首先引用了老子的典故,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好社会?

人们不追求、不生产奇巧奢华的东西,所谓:

“各安其居,乐其俗,甘其食,使其器。”

现在呢?桑弘羊远距离上大范围组织开展包括珠宝、玉石在内的奢侈品贸易。

这些东西不但没用,而且还造成了奢侈败坏的社会风气。

更重要的是成本很高。第一,大量开采黄金珠宝之类的矿产要花费人力物力吧?

第二,官方远距离贸易要征调大量民众服徭役,代价也很高昂吧?

第三,奢侈的风气造成工匠大量生产奇巧的物品,也是一种生产力浪费吧?

综上所述,桑弘羊虽然理论上讲的一套一套,办理的官商业也能赚钱,但实践中问题一大堆。

详解盐铁论通有篇,汉代官商的无本生意,与奢侈消费发展经济之辩

官商所获得的利润,也就是“溢利”,是建立在向百姓转嫁成本的基础上的,社会代价极高,根本得不偿失。

只有把这些官商都禁了,民众才能返回到生产岗位上,生活才能变好。

大家注意一下这里,贤良文学没有正面驳斥桑弘羊关于贸易可以增加社会总财富的观点。

而是强调了得不偿失,将攻击重点放在了官营商业的一系列弊端上。

桑弘羊显然不打算让对方回避问题,同时也要证明官商还是利大于弊的。

于是他在接下来的反驳中,先是借用了孔子的话,人要节俭,但也不能太节俭。

接着又引用《管子》的典故,不造华丽的宫殿,木材就不能充分利用,不做漂亮的衣服,女工就没活干。

这能说明什么呢?一定程度的奢侈并非坏事,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所谓:

“无末利,则本业无所出。”

讲完奢侈的好处,桑弘羊又用大量篇幅重新强调了远距离官营贸易增加社会总财富的论点。

综上所述,官营商业好处还是主要的嘛。

详解盐铁论通有篇,汉代官商的无本生意,与奢侈消费发展经济之辩

这番话贤良文学表示不能认同,什么奢侈能发展经济,本质不还是向老百姓转嫁成本吗?

孟子说过,不违农时,粮食就吃不完,按时养蚕,衣服就穿不完。

本来好好的,如果大搞奢侈之风,比如造华丽的宫殿,要用木材吧?要征调大量劳动力吧?

这些木材用光了,你让老百姓用什么?

青壮年的劳动时间被占用了,他们还哪有功夫去种田?

其他行业,例如女工纺织、厨师等等都一样,越是追求精美奢侈的东西,占用的劳动时间就越多。

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讲,用奢侈浪费的方法推动就业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民众不是机器,非得你下指令才去生产,他们平常也不是闲着的。

你奢侈浪费表面上看让大家有活干了,但实际上是占据了他们正常的生产时间。

至于桑弘羊提到的远距离贸易优点,贤良文学也回复了。

我们担心的不是禽兽、木材没法物尽其用,而是官商带起来奢侈之风没完没了。

这样下去连饭都要吃不上了,总之还是弊大于利。

到此为止,《盐铁论·通有》篇正式结束,总体来看,桑弘羊落入下风。

官办企业成本转嫁、奢侈之风损害经济等论点精准命中要害,确实不太好反驳。

不过贤良文学对远距离贸易,尤其是跨国贸易的厌恶,虽存在一定合理性,长远看确实过度保守了。

那么接下来,双方还将就什么问题展开讨论呢?我们下一篇再讲。


参考资料:

《史记》

《左传》

《管子》

《盐铁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