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换雅阁【“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令人惊艳的钧瓷 】

 大换雅阁 2021-08-28

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州的八卦洞、钧台一带。因此地宋、金两代属钧州辖境而得名。创烧于唐代,经过五代延续与发展,到北宋初期已成功地烧制出造型庄重典雅、工艺技术精良、釉色光润丰厚、颇受民间欢迎的钧瓷佳品,并对邻近的其他窑口产生了重大影响。

钧窑的重大创造是在青釉中加铜,经氧化、还原焰作用后,铜呈现红色,并与青色互相融合,形成青中带红、红里泛紫、紫中藏青或红蓝紫相间的瑰丽效果,犹如玫瑰,又像海棠,或似晚霞,变化之多,难以尽述,古人曾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等词语形容钧瓷窑变色彩的灵活、微妙神奇。在缤纷的釉色中,以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称最,为钧窑的典型釉色。釉面形成的独特的蚯蚓走泥纹在民国以前,曾被作为判断钧釉的唯一标准。

北宋晚期,宋徽宗喜爱江南的奇花异石,于是不断将江南花石运往京师,用来布置皇家园林。应皇室之需,在江南的苏杭设造作局,尔后又设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各种珍贵的花石树木,北运汴京,供皇帝享用,史称“花石纲”。为了种植远路运来的奇花异草和制作怪石盆景,朝廷将原禹州城里古钧台附近工艺水平最高的民钧窑作坊垄断为官办钧窑,并从民窑中搜集能工巧匠到官办窑场从艺,完全按宫廷需要专门生产御用钧瓷。由此,第二座官窑诞生。

官钧窑烧造时间很短,宋徽宗时创烧,北宋末期就因金兵攻入汴京,皇室仓皇南逃而停烧了,前后不过二十余年。同其他官窑瓷器一样,官钧窑瓷器在考古发掘的随葬品中从未发现过,宫廷以外的传世品也极罕见,因此民间流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官钧窑虽于北宋末年因战乱影响一度停烧,但民钧窑在金统治期间得以恢复,并一直延续至元代。

官钧窑烧制的各种宫廷陈设用瓷,都是根据宫廷设计的式样进行生产的,如花盆、出戟尊、洗等,碗、盘、钵类产品很少。带铭文的器物不多,主要是刻一到十的数目字,用以标注同类器物的大小。此外,还见有“奉化”

等铭文,是为宋代宫殿名,汝窑、定窑及钧窑均有此铭文。

钧瓷是笔者十分喜爱的一类,惊艳夺目,璀璨旖旎。不知道正在看的你喜欢吗?更多瓷器知识茶艺泡茶技巧关注我的微博@淳韵瓷器汝窑官窑白瓷青花瓷珐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