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发力端为啥南辕北辙?

 木香草堂 2021-08-28

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发力端为啥南辕北辙?

建国以来我国进行八次教学改革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经过20多年的探索,产生了大量成果形形色色的模式都在热闹一时后无疾而终不仅没有提供可行的参照,反误导了很多学校的课改探索。其主要原因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发力端却选择了以“教”为中心,造成了“教”和“学”两条腿之间的差距不减反增,使努力与目标发生了严重偏离

改革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依然瞄着“教”这一端发力,结果是越努力与目标的偏差越大。

本次课程改革在“教端”可谓下足了功夫:

一是教材建设热火朝天。中小学教材管理制度作出重大调整,构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一标多本多方参与,出版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中小学教材系列,形成优胜劣汰的中小学教材区域自主选用机制

二是教师培训如火如荼。各级教育部门十分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各种层次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压茬进行暑假寒假一个省市几十万大军线上同时培训,许多老师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培训了几个轮次,真正实现了全员、全学科、多层次培训。

三是课例建设轰轰烈烈一师一优课全国范围征集课例,各层级的优质课、示范课展示、同课异构活动应接不暇,运动式的观课听课评课成为课改常态,建立起了数以万计的课例系统。这些热闹非凡课改动作,促使教师在教学方面一味求新、求变,教端的力臂越伸越长。

改革发力端应该是“学端”为什么始终都没在这一端发力呢?

新课改致力于建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力求改变学生过分依赖教材、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改在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理念和具体的措施,但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充分展开,教师从教案设计到教学实施,始终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进程,最后通过布置指令性作业落实教师指定的学习内容,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至今我们仍知之甚少,我们仍不知道教师、教材、环境对于学习者的影响各占多少比例?我们仍不知道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让2小时的学习过程缩短为1小时并保证效果;我们仍无法评估学习活动成功与否的具体原因;我们仍不知道学习的驱动力有哪些?各个驱动力的驱动原理是什么?我们仍不知道学习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如何?感知、记忆、模仿、练习、理解、运用对学习的作用、作用原理、作用效果如何?我们更不知道如何才能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枯燥、痛苦、焦虑。诸多学习问题等待着大家的探索与突破。

遗憾的是,近年来几乎所有学校的学法教育严重失位由于没有学校系统的学法指导,学生又有极大的需求,只能接受社会上名目繁多的脉冲式、片段式的学习方法,与校内学习严重脱节,无法使学生形成一套完整、规范、有效的学法体系,造成大多数生的学习没有章法,盲目低效,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学习效率加重学习负担。

瞄准“学端”发力,努力实现“学端”与“教端”的动态平衡才是下一步课改的正确路径。

新课改现状同最初设计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减反增,甚至蔓延到了幼儿园,已经成为了显性的社会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努力开展学法指导成为新课改努力的方向。

首先,要开展教师学法指导的指导。学法教育决定着学习理念的落实、学习方式的改变,决定着新课改最终的成败。目前绝大多数的生没有学科规划,没有规范的学习流程和考试流程,学习时随意、盲目强调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开展教学,却没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做系统的研究和推进,不当的学习方法和不良的学习习惯,任何一项都可能对学习产生决定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育者应该先受教育,要加大对教师学习方法的系统科学培训。

其次,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科学习指导纲要。在新课改专家讲座中,不同专家的任意发挥造成了一定混乱,譬如,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解读五花八门,弄得老师们无所适从,教师“不教教材”仿佛成了政治正确,殊不知,教材内容是生唯一可以接触到的完整学科知识体系,学生不读教材必定无法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在这个前提下谈培养能力、学科素养和素质教育,是无源之水。一定不要把我们的老师都当成教育专家对待,给广大教师提供的理念、知识一定要科学规范且能够操作。

第三,形成系列化的学法指导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关键。新课改要求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要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但是由于自身的学习理念不成熟、经验不足,造成大多数生难以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学法不当,导致学习效率低,负担沉重。目前,我们仍不清楚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如何把2个小时的学习缩短为1个小时并保证学习效果;不知道学习成功背后的具体原因;更不清楚怎样才能减轻学生学习中的枯燥、焦虑、痛苦等情绪。关于学习还有很多亟待研究的问题。学习的驱动力有哪些?各自的原理是什么?驱动效果如何?学习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如何?如何精准评价一项学习活动成功与否?对于学习活动的改进,教师应该从什么方向入手?一系列重要问题迫切需要教育专家和一线名师合作攻关。

第四,加强学习指导才能真正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学会学习”比“学习什么”更为重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生主体”、“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等教育理念逐渐从新知变成共识。课程改革,无论是改技术还是改关系、改文化,都指向一个“学”字:学生自主的学、合作的学、探究的学、体验的学;老师则围绕学、突出学、服务学、促进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就是将学生学习的梦想化为态度、兴趣,化为动力、方法,化为行动,让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让他们愿学、会学、乐学。加强学习指导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他们强大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应试策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