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

 新用户9913Bpb0 2021-08-30

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

——南京“亲近母语”学习体会

张丽娜

    今天的会议内容紧紧围绕“文学”和“写作”两个话题展开。付雪莲老师将教材中的文体分为5大类,分别是:韵文类、诗歌、叙述类、散文类以及实用类。不同的文体应当开展不同的教学。例如叙事类的,应当采用默读、略读方式,去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散文类的则要通过朗读去读出作者的感受等等。

而丁云老师在分享中侧重点在韵文类中的童谣和儿歌教学,我觉得有句话特别好,那就是“活泼泼的童谣遇见活泼泼的孩子”。可见童谣和儿歌不是死的,是活的,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不正是我们的儿童吗?因此在教学儿歌童谣中,应该调动起儿童所有的感官去感受韵文带来的美,让孩子思维活过来、身体动起来、体验多起来、想象飞起来。例如统编版语文一上《说话》中“小溪流说话,哗哗,哗哗。”“哗哗”是象声词,可以“哗哗哗哗”读,这是急性子的溪流,也可以读“哗,哗,哗,哗”,那这是优哉游哉的溪流。那么儿童诗怎么教得好,是离不开孩子的生活感悟的。仔细观察我们生活中的孩子,一回家是不是就抱着手机电视,说着成人化的语言。儿童的天性是自然,让我们的儿童回到自然去吧,当我们的孩子放下手中的手机去观察大自然,一定会找寻到大自然的神秘密码,大自然会馈赠给孩子数不尽的宝藏。

 刘颖老师则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心愿。语文教学中最难的部分之一就是孩子的写作了。孩子们不愿意写,老师想着法子的给孩子看优秀范文照着仿写,孩子们写着写着作文里的爸爸妈妈都是一个样,小妹妹永远是扎着马尾辫,有红扑扑的脸蛋。我们的孩子愿意写作吗?我想是不愿意的,甚至对老师而言,也是谈作文色变。在刘颖老师看来,儿童写作是快乐的。

1. 我为什么写作文?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写作文啊?如果只是一个作业,怎么会有创作的热情。刘颖老师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她为孩子读了一本童话书《我要大蜥蜴》,书中的主人公非常渴望一直蜥蜴,可是他的妈妈不同意,因此他给妈妈写了好几封信表达自己的想法,信里向妈妈写了自己上过养蜥蜴的课,保证自己会收拾好蜥蜴的窝等等,最后打动了妈妈。班级里的孩子也纷纷模仿书中的小男孩向父母写作,恳求得到一直属于自己的小动物。所以一个有意义的创作动机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

2. 这个说法不一般!

回顾孩子的写作,都是千篇一律的语言,就如上文写的小女孩一定是有红扑扑脸蛋的。那是不是可以鼓励孩子有新鲜的语言。就如落叶,让孩子想象可以想到什么呢?可能说像蝴蝶、小鸟,在普里什文《十月》中将落叶写成降落伞、螺旋桨等,新鲜的语言一定是有新鲜的视角的,孩子要走到大自然中去。

3. 一个好玩的题目!

一个好玩的题目也可以让孩子有写作的心愿,比如《我不喜欢的一道菜》、《特别的水果》、《我出生啦》等等,一个好玩的题目就可能让孩子有很多话想要表达,去写作。

 最后是王一梅老师带来干货满满的突破写作难点。王老师提出儿童写作既生活,写作就是对事物的观察、回忆和再现。因此儿童教学要突破三个难点:

1.观察力

观察有五个好朋友,既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手,在观察中5个好朋友都要动起来。同时观察要细致,王老师以黄昏为例子,黄昏会落在哪里,可能落在河边,再细一点,落在河边的椅子上,如果在细一点呢,黄昏落在河边椅子的报纸上。观察得越细致,那些温暖的情感才能涌现,比如黄昏可能还落在蜘蛛网上,蜘蛛想网住阳光,黄昏可能还落在小狗的眼睛里、蒲公英的种子里等等。因此我们带着孩子欣赏美景的时候,要刻意提醒孩子记住这些美景的,成为ta的回忆,写作的时候才能提取。

2.想象力

王老师说,她所有的创作都是和小时候的记忆有关,可是有些记忆已经被遗忘,那些就要借助想象力。想象力可以补充观察得不足。王老师就以一条小鱼为例子,指导孩子展开想象:他(她)是谁? 他(她)多大了?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名字是什么?一个想象就是一次创作。

3.感受力

为什么写的文章没有引起大家的共鸣呢?那是因为情感没有共鸣。因此王老师建议想突破感受力要抓住生活的细节,带着情感去感受生活。王老师以绘本《长大做个好爷爷》切入,在这本绘本里都是熊爷孙在一起温馨的场景,熊爷爷告诉小小熊:生命是就像一件珍贵的礼物,千万不要浪费,小小熊也向爷爷承诺自己会好好努力。最后爷爷去世了,小小熊心里有个愿望:长大后我也要做个好爷爷。多么棒的文学作品,当孩子读完他一定会有想写的内容。所以阅读是可以帮助孩子感受生活的,让孩子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