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读《给教师的建议》51-55

 新用户9913Bpb0 2021-08-30

共读《给教师的建议》51-55

11封信

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

上周一,因为要参加一个会议,所以没有和大家一起共读,总觉得时间少了一次。星期一的例会,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会议,而是一次共同学习活动。

我始终觉得尽量少开会,把开会的时间拿来学习,这才是正道。这几年来,我一直探索怎样的学习方式,才是老师们喜欢的。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在我们的共同学习中,我期望不仅能够让我们自己得到提升,还盼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怎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我们想要的。

十一条建议

要使知识“活起来”

这一条建议与之前曾经读过的其中一条是一样的,一定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学有所用。否则,就是在死记硬背,而死记硬背就会出现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

在我自己的教学中,就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对需要掌握的成语,能够用这个成语造句,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就没有任何压力;而另一些学生,对这些成语一点感觉都没有,更别说是说成一句话,那么他们如果要掌握这个成语,就只能是背诵默写记忆。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是有多么差。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的优秀生是经常利用现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的知识。他们的学习就会非常有效,而且成就感十足。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另外一部分学生,也能够体验到这种学习的快乐,让他们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乐趣。

问题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教学,把学生的求知欲望给灭得差不多了。我在我们班级里最大的苦恼就是,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几个优秀学生反应很快,而其他学生根本没有反应。我始终不相信,这些孩子刚进入学校的第一天也是这样的。我敢肯定,几乎每一个孩子进入一年级,都对求知充满好奇,都喜欢高高举手。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学生不再举手发言了呢?或许,我们总是有标准答案,来否定学生的错误发言;或许,我们虽然曾经叫过他们发言,但是内心里根本就不是期望他发言,而是早有准备让另外一个同学给出精彩的答案。每一个学生都很聪明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得明明白白。

从此往后,他们知道了老师其实不是真心叫我发言的。慢慢地,他们就开始不举手、不发言、不思考,最后就形成习惯了。我们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这个样子。只是后来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们就会说我们班发言的就那几个孩子。更糟糕的是为了课堂的连贯性,或者说老师习惯了这个课堂模式,只与几个优秀学生的互动。久而久之,我们就告诉那部分学生,课堂里是不需要他们参与。

越想越可怕,这样一节一节课下去,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恶性循环就此建立。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告诉我们要使教学活动成为复杂的思考工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十分明确地理解、感觉到和看到那“不懂的地方”,——就是说,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在我们的备课时,就要考虑如何产生疑问的地方。因为疑问本身就是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

对于那些注意力差的学生,容易上课走神的学生,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开动脑筋工作。还记得上次我们安排老师去观察课堂吗?我们会发现,好多老师在课堂上没有注意到这些学生的注意力,只顾自己讲得口若悬河,结果学生一概不知。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吸引这些学生呢?

布置题目让他们工作。并且让他们动笔写起来,在书中留下学习的痕迹。

十二条

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困难了呢?

这一点建议也与之前的讲的“读写自动化”是一样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越来越觉得学习困难的原因,是没有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来阅读。

我们通过观察,就很清楚困难学生最困难的,就是无法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因为他们在阅读时真的非常吃力。我们班几个后进生,就是这个样子。读一篇文章,我们听的人比他自己还要吃力。磕磕绊绊、读错字、不会读等现象十分严重。试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够学得好呢?

当然,越到了高年级,他们就越感到困难,因为不认识的字词以及读不通顺的文章越来越多。

因此,各位老师千万记住:当自己在教学低段时,一定要落实好“读写自动化”。让学生在四年级前,就应该掌握有表情、有理解地朗读;就应该养成一边书写,一边听讲的习惯,平时注意书写的训练,包括书写端正,书写习作。说到底,要让学生获得这些东西,还应该减轻学生的其他负担,那就是不做无谓习题。

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

学习氛围不好的班级学生对学习毫无热情,对待别人发言的精彩与糟糕,没有一种敏感度。总之,在课堂上学生对待任何事情都无所谓。这样的班级成绩自然就不好,我觉得五(2)班就是这种典型的集体。如何去改变它? 陈钦管老师已经在班级里做了较大的努力,采用银行储蓄的管理方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

这里再与大家分享五(1)班一个男生的故事。在独轮车课上,这个孩子自己不学习独轮车,还鼓动别人不要学习独轮车:“这是校长的心血来潮,你们不要学习了。”我肯定这个孩子独轮车还是不会骑,而且可能遇到什么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孩子有了这种情绪,也就是对待独轮车没有学习愿望,自然就学不会独轮车。于是,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如何让学生对待学习活动充满强烈愿望?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告诉我们:首先,应该是自己对待知识要充满热情。这一点我们自己也深有体会,一个老师对自己讲的东西充满热情,本身就是会感染人的。一个人讲课软绵绵的,叫学生如何喜欢呢?

其次,创造“成功的预感”。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成功应该就是成功之父了,越成功越想成功。我们应该努力学会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给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

五十四

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为了让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

其中谈得最多的还是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独立阅读在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也影响着他的学习态度。

他建议我们阅读图书时,关于英雄人物的书籍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些英雄人物都将成为孩子们模仿的榜样。这就是孩子们真正的自我教育。正是这种自我教育,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愿望。

另外,是创作活动。创作是独立思维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认识到自己思考的欢乐,体验到一个创作者的精神上的满足。我觉得对于学生而言,创作有很多方面,有语言的创作,低段孩子可以写童诗;高段孩子可以写小说。还可以是小发明的创作,利用学过的知识,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创作一些小东西。

还要给不同的孩子分层作业,学得快的学生要准备一些挑战题目让他继续挑战,学得慢的学生给他们准备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都要让他们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取了学识上的进步。书中最后一段指出,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就是使差的学生也能够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并体验思考劳动者的自豪感。

第五十

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在小学阶段,我们就要让学生懂得脑力劳动的本质,就是努力开动脑筋,深入地钻到事物、事实、现象的各种各样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细节和矛盾中去。

我的理解是,要让小学生明白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没有痛苦付出就不可能有收获,就不可能有收获之后的喜悦。但是,我们又不能让孩子始终处在痛苦中。比如不能让孩子一整天都呆在教室里学习和写作业,应该要让孩子们多到户外运动。通过这样的户外时间,让孩子更加珍惜教室内的学习时间。

在教学形式上,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不到疲倦。对于低段孩子,采用故事教学法就非常值得提倡。上周,黄文瑞老师利用的绘本故事,教学了10的组成。通过一本绘本书,将课文里的知识点全部串起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另外,就是不能加重学生的回家的课业负担。一整天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到很疲惫了,可是回到家还得去做一大堆的作业,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和恶心。这种心情,会使得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而保持紧张的脑力劳动。甚至,有的学生会在学校违反纪律。

但是,也不能不布置作业。所以,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审视自己的作业是否过多。不要以为作业布置多一点,就能够提高成绩。这样的行为,可能更多的是会让学生开始讨厌你和你这门学科的开始。

千万记住,小学阶段应该要让学生养成习惯才是,而不是始终以成绩论英雄。有时候,可能目前的成绩是上来了,可是学生的感情也受到了伤害。但是要养成学生的好习惯,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好好琢磨和实践。

这一次就分享到这,下一次共读任务第五十条至第十条。

祝大家一周愉快!

                                 与大家同行  周国平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