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识的由来和演化

 叶晓锜 2021-08-31

意识的由来和演化

生命意识在地球上的出现和存在,一方面是有它的由来的,另一方面并不是一开始就包容一切可能地以一种完成形态出现而一成不变的。

一,意识的由来

在地球史上,意识的出现是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意识的由来,首先需要从生命的源头寻求解答。

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生命体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微生物、植物到动物,千姿万态,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即它们都是基因复制的产物。基因有两个最为基本的特点:

一是,通过反反复复的基因复制和基因变异的遗传,生成一代一代的新基因和无数物种而源远流长。

二是,通过基因自身构造的生存机体,与外界交遇进行物能的摄取,为一代一代的基因复制提供生存的需要。

英国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在他所著的《自私的基因》所述,“复制因子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还为它们自己制造容器,即赖以生存的运载工具。能够生存下来的复制因子都是那些为自己构造了生存机器以安居其中的复制因子。最原始的生存机器也许仅仅是一层保护衣。后来,新竞争对手陆续出现,它们拥有更优良、更有效的生存机器,因此生存斗争随之逐渐激化。生存机器的体积越来越大,其结构也逐臻复杂。这是一个积累和渐进的过程”。

基因复制和承载基因复制的生存机体,两者从内驱和外摄中,产生基因复制的自主内驱和生存机体外在摄取的能动,生成了一种被我们称之为“意识”的初始形态。由此,对于意识我们可以追溯到它的源头,即基因复制的自主内驱和外在摄取的生存感知,并通过生存机体的形态在基因变异,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演变,如感知器官和运动肢体的出现,更进一步追溯到意识从基因自主复制的生存机体的刺激反应的初始形态到生存机体感知形态出现的历史演化。

确认这点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一切生命体源头的基因中,确立意识的源头和由来,即意识发生于基因复制的内在驱动和生存机体的外在摄取,正是这样的内在复制和外在摄取,产生了生命体的初始意识,即以基因为单位,具有自主生存求取的意识活动。如果我们要给意识定义的话,在其初始的意义上:一是具有内在的自主性,二是具有外在的摄取性。

随着量子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量子纠缠的发现,在人们的思考中出现了量子意识的猜测,认为意识可能源自于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把一对粒子分开,单独影响其中一个粒子,另一个粒子瞬间就会相应改变,尽管它们之间可能有万里之遥。量子纠缠使人们感到量子似乎有着某种意识的感知能力。那么,我们是否能够从量子纠缠那里找到意识的源头呢?我以为有三点不可:

第一,量子的显著特征是不确定性,而生命和意识是需要建立在确定性基础上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埃尔温·薛定谔(1887812日—196114)上世纪40年代在他的《生命是什么?》的著述中,从顺磁性、布朗运动、测量准确性限度的物理实验观察中指出:“所有的原子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毫无秩序的行动,使得发生少量原子之间的事情不能按照已知的定律表现出来。只有在无数的原子的合作中,统计学定律才开始影响和控制这些集合体的行为,它的精确性随着包含的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加”。薛定谔认为,“一个有机体为了使它的内部生命和它对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都能分享到很精确的定律的好处,它必需有一个相当巨大的结构,不然的话进行合作的粒子数将是太少了,“定律”也就不太准确了”,“我们注意到一个事实,在液体或固体中,300埃大约只有100个或150个原子距离,所以一个基因包含的原子,肯定不会超过一百万个或几百万个。要遗传一种遵循统计物理学的,而且也是遵循物理学的有秩序、有规律的行为,这个数目是太少了”。据现代基因科学估算,人类的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含有约30亿个DNA碱基。根据薛定谔的著述,生命和意识只能在有机体的巨大分子结构的确定性和有秩序层面上才会发生,而在量子的不确定性和无秩序层面上,生命和意识是无以发生的。

第二,如果生命和意识可以发生于量子层面,那么,世间的一切,无论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是量子的组成,就都会发生生命和意识,甚至一粒沙,一滴水都是可以拥有它们的生命和意识,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第三,尽管量子纠缠的物理原理在科学上尚未破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量子纠缠和以基因为源头的意识定义,即具有内在的自主性和外在摄取性是完全不同的,量子纠缠是完全不符合意识的初始定义的。

美国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在他的《意识的解释》著述中认为:“遗传演化、表型的可塑造性和弥母演化,都对人的意识设计有贡献,一个接着一个,速度越来越快。与已经出现几百万年的表型可塑性相比,作用显著的弥母演化是个极为新近的现象,它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只是最近10万年来的事而它随文明的发展而爆发还不超过1万年。只有一个物种有弥母,这就是我们智人”。丹尼尔关于意识的遗传演化、表型的可塑造性、弥母演化(也就是文化演化)的见解是十分重要的。他把遗传演化放在了生命意识构造的首位,遗传演化是基因复制的属性,生命体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各种物种形态的出现,是基因复制异变长期积累的产物,数十亿年来无数物种的出现,带来了的基因复制的生存机体的多样化发展,特别是生存机体的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运动神经、大脑中枢控制的产生,构成了多元感官的感性表象和感知判断的生命意识方式,使生命意识方式从初始的刺激反应走向了愈益高级的演化,直至出现至今地球生命意识的最高形态,即符号指称构造的人类概念意识方式的出现。

二,生命意识的演化

多年来,我在经验到先验,先验到概念的认识论哲学和主体论哲学的长期思考中,逐渐敏悟到在地球生命史上,生命意识先后经历了生物性进化和文化性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

亘古以来,地球生命体在基因复制内在的自主驱动和生存机体的外在摄取的根基上,随着生命体持久的生物性进化和文化因子的加入,生成出了三种基本的生命意识方式:

第一种是低级生物以感应细胞为基础的刺激感应意识。这是一切生命体的共有。无论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的生存机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具有以感应细胞为基础的刺激反应意识。

刺激反应意识是最为原初的生命意识方式,这种原初意识方式大体对应于微生物、植物和昆虫等低级生物。

第二种是高级动物以多元感官、神经回路、运动肢体和大脑中枢组成的感性表象的感知判断意识。这种感性表象的感知判断意识是刺激反应意识的更高发展。在数十亿年的漫长历史中,基因突变、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使得生命体的生存机体在与外界的交遇中,产生了眼球的视觉、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舌尖的味觉、肢体的运动触觉等感知功能,这样的感知功能使生命体所体验到的外在刺激,被制作成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的感性表象和感知判断,并由感知生成大脑的控制中枢和记忆存储。

感知判断意识和刺激反应意识的重大区别是:刺激感应意识是感应细胞的察觉方式,它生成物能摄取的刺激反应行为,但不造就外部刺激的感性表象。感知判断意识则有了高于察觉的识别能力。一般而言,感知判断意识对应于高等动物,亦为人类拥有。人类和动物一样,在生存机体上同样有着多元感官、神经回路、运动肢体和大脑中枢组成的感性表象和感知判断及记忆的意识功能。

第三种是人类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概念智能意识。

刺激反应意识和感知判断意识都是建立在基因自主复制的生存机体基础上的,前者是建立在以细胞为生存机体的基础上的,后者是建立在多元感官、神经回路、运动肢体和大脑中枢组成的生存机体基础上的,两者可同归为生存机体的身体意识。

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概念意识则不同。人类大脑的活动,除了生存机体的身体意识外,新增了一种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概念智能意识的加入。这种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概念智能意识,是由文化演化造就的。其实在过程是,通过符号指称的制作和使用,指称和感知对象的联结,生成感知对象“叫什么”的名称指称和“是什么”的定义指称,由此使得感知对象获得了一种指称的抽象构造,在人类头脑中产生了一种事物的概念和认识,以及抽象构造的概念思维,并进而产生了一种反馈经验实证的概念智能。

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概念智能意识的加入和与生存机体的身体感知判断意识的联结,造成了一种特有的人类意识结构,使得远古人种动物即智人的意识活动发生了功能性的改变,从生存机体的感知判断,走向了认识和思维的概念智能和概念创造。

三,勘察地球上的三种生命意识方式:

一是低级生物的刺激反应意识。

刺激反应意识的基本特点是:

它是在基因自主复制和以感应细胞为生存机体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生命意识方式。

一般而言,刺激反应意识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昆虫等低等生物圈。

二是高等动物的感知判断意识。

感知判断意识不同于刺激感应意识,它是建立在多元感官、神经回路、运动肢体和大脑中枢组成的生存机体基础上的。

在数十亿年漫长的地球生命史生物演化中,生命体的感应细胞群逐渐进化出了多元感官,运动肢体、神经回路和大脑的控制中枢。

在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生命体的视觉开始于最为简单的感光细胞群,这样的感光细胞能区分明暗,但不能生成感性表象的形状、位置和色彩。感光细胞群在进化中,先是生成了一条视神经的简单装置,后是升级到了一种完善的视觉器官,使得生命体的视觉不仅能够区分明暗,而且能够产生感性表象的形状、位置和色彩。

在漫长的生存机体的进化中,生命体的感应细胞群逐渐发展出了具有专项分工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多元感官,以及运动肢体、神经回路和大脑的控制中枢。随着多元感官、运动肢体、神经回路和大脑中枢的出现,生命体的生物进化相应生成了种种发展程度不一的感知判断的生存机体。

感知判断意识出现,使得生命体的生存机体的意识方式,出现了一个飞跃,从低级生物刺激反应的察觉行为上升到了高级动物的识别判断行为。如,形状的识别判断、色彩的识别判断、大小的识别判断、位置的识别判断、距离的识别判断、速度的识别判断、风向的识别判断、环境的识别判断、声音的识别判断、气味的识别判断、味觉的识别判断,冷热的识别判断、软硬的识别判断、异同的识别判断、安危的识别判断、强弱的识别判断、同伴的识别判断、敌害的识别判断、配偶的识别判断、生育的识别判断、食物的识别判断,水源的识别判断,互为联系的识别判断等等,以及种种识别判断经验在大脑中的记忆和调配。

在刺激反应意识和感知判断意识之间有没有其它们的过渡形态呢?以及在刺激反应意识和感知判断意识之间能不能再加以ABCD的细分呢?我以为这是完全可以探究和细分的。

3、人类的概念智能意识。

人类的概念智能意识出现是生物进化高度发展基础上的文化演化成果。

当我们谈到概念,须要确立一种新的观念,即概念本质上是一种意识方式,一种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意识方式。这种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意识方式,带来了人类特有的概念认识、概念思维、概念创造和自我意识的智能和创造。

人类的意识活动通过符号指称的抽象构造:

1、使喉咙里发出的警示、呼唤、情感的叫唤嬗变为了具有指称和交流功能的声符。指称声符出现的极为重要意义是,它使人类获得了用于指称、交流、联系、表达的语言能力;

2、使肢体画划的图形亦获得了具有指称和交流功能的图符;

3、通过声符和图符的联结,生成了文字、数字、物像、艺术、信仰、宗教等等的符号;

4、通过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抽象之抽象,生成种种超越现实的事物虚构,将它们反馈于经验实证的求取,从自然之物的利用走向概念之物的创造,如工具、建筑、交通、农业、工业、科技、社会文化设施等等的概念之物的创造。

概念智能意识是至今为止地球生命意识活动和意识方式的最为灿烂一页,如同一颗耀眼星辰,在生命意识中显现了它的独特光环和神采。

从基因自主复制的内在和生存机体物能摄取的外在的初始意识,到刺激反应意识、感知判断意识、概念智能意识的相继出现,为我们展示了生命意识的由来和演化。这样的演化过程并没有结束,随着现代计算机电子智能的出现,其未来正在呈现新的生命意识方式的涌现,即人类概念智能的生存机体将历史地转移到电子智能的生存机体的更高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