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享受工作但不上班,看你是“工具人”还是“癞皮狗人”

 大野633 2021-09-01


最近刚追完《流金岁月》
我醍醐灌顶了一个和个人成长有关的底层逻辑
那就是:

职业不分贵贱,但是工作却要分高低
原来贫富最大的差异
是来自于你的身份是一个“工具人”还是“癞皮狗人”

当社交平台还在po一些朱锁锁和蒋南孙的穿搭及命运唏嘘的内容时,希望我的这份分享能帮助更多的个体完成有效的成长

朱锁锁VS癞皮狗人   蒋南孙VS工具人

这部剧是亦舒的原作,很港派模式的故事结构
两个出身不同的人,成为了闺蜜,在各自的社会经历里互相胶着的故事

朱锁锁是个很典型的大众形象
出身不好,贫民身份,但是向往好阶层的生活,非常想摆脱自己生存的困境,对“钱”这个字看得非常重

而蒋南孙,富家小姐,典型的富二代形象
这是个追求自我价值,有认知笃定,还有一些乌托邦梦想的人物,她看重纯粹的关系,追求有规矩有正念的作派

于是两个不同阶层的人物,以及不同生存状态的矛盾,就发生了

朱锁锁因为想挣钱,于是进入社会,就是去钱热的行业
她没有特别的职业技能,自身条件不错,于是选择干销售
这个职业让她开始接触有钱人群,学习有钱人的生活方式
用白话讲,就是个人精,情商很高

蒋南孙就不一样了,她研究生后还在继续攻读博士
典型的学院派
有一个”建筑设计“的职业技能,加上没有生存负担,自己就按照个人意愿、擅长、喜欢等类别来选择职业实践

故事的矛盾激化
是从蒋南孙家庭破产开始的
从此,蒋南孙的社会属性被打破了,她成为了普通中的somebody,还承担了家庭的百万债务
她的乌托邦被击碎,不得不被社会毒打,开始走出来赚钱,和朱锁锁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

这就是一个很实在的社会现象
也是经常被拿出来热议的话题

当有钱人一夜返贫之后,他还有没有机会再次成为有钱人?

两种思维的两种人生

其实这个故事背景下的思考,非常的有意思
所谓的有钱人,其实最有价值的并不是他的钱
而是他们”有钱的思维“

这种思维,是家庭教育带来的,属于从小就耳濡目染,深入骨髓
别人无法拿走,连学习起来都会感到无助和吃力

朱锁锁在当了销售后又怎样了?
几经波折,先被一个冒充有钱人的司机师傅骗了,然后又爱慕上了自己有钱的老板,最后是工作关系结交了富家子,最终嫁给了有钱人
但这是一段不怎么顺利的婚姻,因为得不到有钱人家庭的认可及祝福
最后的结局,生子,离婚,重逢……见仁见智

而蒋南孙的结局呢?
努力去工作,接单还债,期间遇上了想算计她的上司,也遇上了不断帮助她的贵人
她的工作模式,是典型的能力价值换钱的赚钱模型
而生活方面,不追求富贵奢华的享受,赚钱就是为了还债,甚至还债成为了她活下去的目标,执着感很强
整个人思考的,就是如何划分周期,用多长的时间,怎样的方式,把账单上一个个的债主名字划掉

两种人生,其实都很唏嘘
但我觉得,真正值得关注的

是你如何用底层逻辑来分析这样的差异?

起飞的机会,是工具的不断叠加,和认知的不断跃迁

这部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模型,等待各自验证

首先,赚钱靠的是什么?

当我们大家背景实力差不多的话,最初期的赚钱,都是依靠价值互换,做好一个工具人
工具人,其实存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

比如,有些人自己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技能,他可能就是一个老板身份、创业身份,为了去拿单,要搞社交,要搞喝酒吃饭送礼那一套
这样的模式,其实就是癞皮狗

在中国,癞皮狗也能赚钱的
就像有些男的,用癞皮狗的甜言蜜语,依旧能泡到妹子
只是这样的关系,风险很高
因为从选择了癞皮狗开始,身份就有明确的高低关系了
别人因为甜言蜜语或者所谓的高情商社交,选择了和你进行一段业务关系
但是从内心来讲,并没有接受到价值的传递
也就是
我今天把你当撑场面的小弟,明天把你当买单的傻X
一切决定,来自于心情和状态

而工具人去接单,他的背后有个交换的东西,就是某种”我擅长但你不太懂“的技能
因为有认知盲区,有信息差,于是才会有价值机会
和工具人发生的业务关系,是一种对专业的需求
就像有病看医生一样,你对医生是完全言听计从的,因为自己不懂
当然,医生也要分类型
如果这个医生永远都只能医治伤风感冒这些小病,那患者就不会鸟你,因为这样的工具人人都能自学成才,也能自己买药吃,不需要专业介入

工具人的赚钱模型,就是去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
也许对方是个很有钱的金主,自己只是个小P民
但在这方面的业务往来里,不存在阶层歧视,大家可以站在一件事上,相对的平等交流
于是价值会像滚雪球一样,产生某些复利积累的效果
马太效应会发生
工具越来越好,认知也会越来越高

其次,要如何持续的赚钱?

在当工具人的过程里,自己会开始接触到更多的金主
自己的活儿好了,金主多了,筛选机制就会触发了
也就是
有限的时间空间里,我们肯定会选那些能给得起钱,且认知水平还不错的金主

这就是自我优胜劣汰下的互相选择
选择大于努力,往往是在这个层面体现和发生的

自己依旧是工具人身份
但是明显认知理解水平上了很多个台阶
要知道
为有钱人服务,和为穷人服务,是两个不同的逻辑

为有钱人服务,是认知水平、思考模型、方式效率的综合考量
为穷人服务,是人性的游刃有余+规模

自己擅长什么,在为哪些阶层充当工具,一定要非常的清晰
这样才会保证自己能持续地赚钱

享受工作,但并不是上班

很多人羡慕自由职业者,羡慕创业、做生意之类的模式
本质上是不想上班,也就是要打卡的那种约束

工作是无时无刻的
如果你选择了一种工具人模型,那自己吃饭、睡觉、旅行、看电影……等等,一切看起来无关工作的生活状态,都会为自己的工作贡献一份能量

在我们干广告策划这个领域
最讲究的,就是要让大脑去主动或被动地接触一些无关信息
所谓大脑的跨界,带回来的可能是价值百万的经历感受
而思考的魅力
恰恰就是去学习别人思考的方式

今天没有白活
感觉赚了1个亿
这是追剧追来的~

推荐一本书
祝大家暴富


我是策划出身
现在全力服务商业的内容策划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
欢迎你来找我聊聊
微信号:liushanyoyo



一些其他有趣的小内容
会分享在【马蜂窝】和【小红书】
搜索: 大野633 
最近还开了个抖音账号
搜索: 拍照吧!老孙 
 爱折腾的大野夫妇 
一直看好未来的场景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