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喻经》 说人喜嗔喻 ——山羌偷官库喻

 南京栖霞百仁 2021-09-02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收录于话题#《百喻经》故事37个

《百喻经》 说人喜嗔喻

《百喻经》

说人喜嗔喻

过去有一人,和大家一起坐在屋中,感叹某人道德、品行都很好,只有二点过失:一是爱发脾气,二是做事冲动,欠考虑。

  这时被议论的这个人正好从门外经过,听到议论他的话,非常生气,就冲进屋里大发雷霆,抓住那个说自己缺点的人,动手就打他。

旁人问道:“为什么打他?”

  那人回答:“我什么时候爱发脾气、做事冲动了?而这个人,说我总爱发脾气、欠考虑,所以打他。”

  旁人说:“你现在这种举动,不正说明你确实爱发脾气和做事莽撞吗。这些行为大家都看到了,为什么还要忌讳自己的缺点怕别人议论呢?”

  世界上就有这样一种人,一听到他人议论自己的缺点就抱怨,甚至责备别人,实际上这是让人所不能谅解的愚痴行为。

  譬如世间喝酒的人,沉迷酗酒,种种放逸,见别人责备,反倒忌恨,想方设法,为自己解释开脱。就如同这个爱发脾气的愚人,怕听到自己的过错,见他人说自己,就要打人。

《百喻经》原文

原文: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行极好,惟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作事仓卒。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作是语,便生嗔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己愚恶之人,以手打扑。旁人问言:“何故打也?”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嗔喜仓卒?而此人道我喜嗔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旁人语言:“汝喜嗔仓卒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

寓意

面对烦恼,嗔心就像火,一旦燃烧,所有善法都会烧尽,一念嗔心起点燃地狱火。那我们又如何能做到安忍呢?当一个人傲慢心越大时,嗔心就越大,缺乏慈悲就难以忍辱,因此有一个忍辱口诀就是「随时保持谦卑」,没有了我慢,自然就不会生起嗔心,自然就会容易忍辱。

六祖在《坛经》中说: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人要进步,必须从改正自己的缺点下手,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想办法去改正,这才是真正的勇敢与智慧,并且能得到大众的谅解与敬重。那些对自己的缺点遮遮掩掩,对做错的事情死不悔改的人,其实是欲盖弥彰,也不会获得尊敬。

莫怕承认过错,

改过必生智慧,

见短宜求修正,

护短心内非贤。



《百喻经》

——山羌偷官库喻

过去之世,有一山羌,

偷王库物,而远逃走。

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

王即责其,所得衣处。

山羌答言:

我衣乃是,祖父之物。王遣着衣。

实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着之。

应在手者着于脚上,应在腰者返着头上。

王见贼已,集诸臣等,共详此事,

而语之言:

若是汝之祖父已来所有衣者,应当解着。

云何颠倒,用上为下。

以不解故,定知汝衣,

必是偷得,非汝旧物。

借以为譬:

王者如佛宝藏、如法,愚痴羌者,犹如外道。

窃听佛法,着已法中,以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乱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羌,得王宝衣,不识次第,颠倒而着。亦复如是。

                   (延安·宝塔山[又名嘉岭山]佛塔)

白话译文:

野人偷王库衣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人,觊觎王宫之物,在国王的衣库房里偷了一些衣服,出来后就逃到了很远的地方去。国王在发觉衣库东西被盗之后,就派了许多官兵到各处去搜查,终于把这个野人逮捕归案。当审问时,这个盗贼却不承认那些衣服是从国王那里偷来的。他说:这些衣服是我祖父留下来的遗产。国王就命令他把那些衣服穿起来。那个人却不知这些衣服应该怎样穿,把应该戴在手臂上的,套在了腿上,应该系在腰上的,戴在了头上。国王就判断说:你都穿错了,这就证明这些衣服不是你祖父留给你的,何况这些都是国王和官吏穿的衣服,你祖父是不会有的。

那个人无话可说,不得不俯首承认。

这个故事比喻:

外道剽窃佛教的教义,作为他们自己所有,但因不明白佛¹法的真义,偷了去也不会用,弄得颠颠倒倒,不伦不类,结果还是暴露出他们的本质来!

¹佛:

佛是梵语[佛陀]的音译略称,意即觉者、能如实地了达宇宙人生真理,而其福德与智慧,俱达到究竟圆满的人,称之为[佛]。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