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扁石的图书 2021-09-03
学习经方,要真正掌握中药的“性”,除了掌握四气五味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药物的行走方向。

台湾的经方家JT叔叔谭杰中先生说,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经方,用的大多都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其药物服用后的走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与皮表相平行的,也就是说,药物在体内的走行方向是顺着皮表,沿着肌肉、皮肤、腠理的纹理而行的。换句话说,这类药物的行进方向是向前的。

与皮表平行的代表性药物就是柴胡,大家都知道,柴胡是走少阳经的,可以通少阳经,原因就是它的药力是走与皮表平行的。还有一个药物就是枳实,所以四逆散中柴胡与枳实配伍。

第二种是与皮表相垂直的,也就是说药物在体内的走行方向是垂直皮表,它的力道可以穿透肌肉、腠理、筋脉甚至骨骼,换句话说,这类药物的行进方向是向外的。

与皮表垂直的代表性药物就是麻黄,麻黄是发汗第一药,谭杰中先生对麻黄有独到的认识,他说,麻黄是标热本寒之药,什么意思呢?麻黄其形中空如管,能从骨、从血脉中把阳气发出来,驱散寒邪,它能祛邪,到会使人变虚。

正因如此,传统认为,麻黄与柴胡是“王不见王”的,一般不能同时使用的,药力会互相制约,换句话说,麻黄如果跟柴胡、枳实通用,其发汗的力量就会降低,而柴胡如果跟麻黄、厚朴通用,其通少阳经的力道就会下降。

不知道各位读者是否认同?欢迎大家评论区发表高见。我是崔占举,关注我,学习更多中医干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