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实践论》才能改变命运!什么程度的认识,解决什么程度的问题

 仁义和善 2021-09-03

人生做事有六个层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想入非非,行知不易,知行合一,蓦然回首。

讲的就是,一件事情要经过听,看,想,行,知,悟这六个阶段,才算是完美完成,才能有个好结果。

知识改变命运,没有错。但不深刻。真正改变命运的是实践中历练出的道理,以及完成后参悟出的真谛。

毛选中的《实践论》就是讲述知行合一的关系、重要性、方法论。

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是停留在认知层面,要想真正的改变,还需要去行,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认识,体悟出自己的真知,让所体悟的真知再去指导实践。反反复复的过程下,结果才能产生,奇迹得以出现。

一《实践论》思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是认识与实践的标准。

人们要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让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

二,低级认识到高级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基本过程。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三,由现象到概念,概念指导实践,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现象,是看到、听到、初步感觉到。是孤立的,片面的,简单的外不联系。

概念,是通过反复实践后,产生的感觉和印象,是看到内部的,规律性的东西。

找到了规律行的、本质的东西,再去指导我们的实践,就能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原意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有把握,不愿意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没有把握。

“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及至把工作的情况和环境给以详细分析之后,他就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做这项工作”。

五,一切都成功,一切的结果,都是抽象的。

“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六,什么样的认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感性的认识,解决表象的问题。理性的认识解决本质问题。

改变命运的是实践,实践出真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