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基础教育联盟——石外的新名片

 新用户0604bjWL 2021-09-03

秋季

每年十月


联盟

其实这张名片已经不新了,2017年是第三届年会,加上成立,外国友人已经是第四次莅临我大集团来交流思想,互通有无,体会各国在教育理念上的尖峰时刻了。

4年时间,每年的10月份已经成为石外集团展示自己的舞台。无论是首届年会主题“科学素养与阅读素养的培养”,还是第二届年会主题“全球化背景下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都产生的很大的影响力,得到了各界的关注。

今年的主题“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分设八个题目有“艺术教育中的学生创造力培养”、“艺术教育与审美情趣的培养”、“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艺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艺术教育与社区的合作”、“艺术教育国别方针政策和实践指南”、“艺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和案例比较”。本届大会共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德国、丹麦、芬兰、瑞典、印度、意大利、南非、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卡塔尔等15个国家的中小学校长和教育专家共55名,国内外教育专家齐聚一堂,45名中外专家的主题报告共同探讨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在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将做主题为“艺术与教育”的报告。本次国内外专家在大会上的主题报告最终将出版《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艺术教育蓝皮书》。

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第三届年会经过精心策划准备,亮点颇多:下面就不是我的时间了。听听梦八团队的家长和孩子们的声音吧:

为艺术教育打call

JQ妈妈

这次学校组织的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第三届年会盛况空前,国内外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分享经验,交流思想。通过观看直播,聆听发言,感受颇深。

感受之一:交流平台如此宏大。大会邀请了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的中小学校长和教育专家55名,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出乎意料;大会举行了45场中外专家的主题报告,议程之密、质量之高,出乎意料;大会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全程直播,传播之广、影响之深,出乎意料。

感受之二:艺术教育如此重要。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艺术教育着眼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提升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健康成长,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有一首歌唱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过上诗意的生活,并走向远方。或许它不能给你富庶的生活,但能让你拥有富庶的生命。

感受之三:教育理念如此前沿。学校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主动牵头组织全球基础教育研究年会,打造探讨平台,共商教育大计,体现了敢于担当的使命感责任感。特别是学校汲取先进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涵养学生的品位和气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铺路奠基。可以预见,在学校的精心培养下,学生的艺术素养会跃上一个新台阶。在广大家长的支持下,学校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世界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ZH妈妈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全球基础教育联盟第三届年会的开幕式,并聆听了来自中国、美国、丹麦等国家的专家学者的发言,发言的核心内容就是: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在开幕式上,由全球基础教育联盟的秘书长裴红霞宣读了来自美国、哥斯达黎加、英国等国家发来的16封贺信,在每封信中,都无不体现着各个国家对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视。就如信中所说:艺术作为一门课程在提高学生成绩、社交技能,促进创新能力及学生与世界接轨是极其重要的。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的顾明远老先生,为此次大会的致辞更让人感触颇深。顾老说:艺术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一本书、一幅图画来认识世界。听此话后,颇有种幡然醒悟的感觉,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欣赏到的影视作品、小说、音乐、唐诗宋词,都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正是通过艺术这种表现形式,让我们认识了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这个世界。顾老先生在致辞中还提到:课外兴趣小组是开展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不禁让我想起咱们梦8班的漫画社、文学社、足球社等多种多样的社团,在这容量为60人的一个班里,居然能组织起如此花样繁多的社团。

最初,我以为这只是单纯地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而设立的。但是,在今天看来,其实是体现了石外教育集团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无处不在,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当中。26种校本课程、各种艺术节,都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有这样一句话:“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而石外教育集团的艺术教育,则是渗透到每一名学生的骨髓里,是他们快乐健康成长的DNA。

在随后进行的美国、丹麦的两位专家的发言中,分别从音乐、艺术设计角度,阐述了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它的积极作用。

最后,中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谷公胜先生在发言中,以古今中外的例子,包括孔子、达尔文、俄罗斯女数学家瓦列夫斯卡娅、中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再一次阐述了艺术教育的本质。使我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更对丰富我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看此次年会的开幕式,使我更加了解石外集团在开展艺术教育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也更加认可石外集团20年来秉承的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理念。希望孩子们在这种艺术教育的氛围下,在石外这个大舞台上,尽情绽放自己,努力开创未来!

让艺术之美在校园中绽放

YH妈妈

曾几何时,孩子们开始背上繁重的书包,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求学之路,分数决定命运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认知,并开始为之而努力,除此之外艺术氛围的建立变得微乎其微,似乎不再重要。是什么改变了孩子们写生时的专注,弹琴时的陶醉,下棋时的缜密,踢球时的狂野,让他们变得沉闷和烦躁,失去了热情和追求。难道不能使快乐和求知并存?自从儿子中学来到石外,这些一直存在于心的茫然和疑虑才慢慢释然。中学生活原来可以如此丰富而温暖,多样而精彩,各种艺术学习穿插于各学科之间,既安排紧凑又放松舒缓,2017年10月14日,石外迎来全球基础教育联盟第三届年会,集聚了世界教育专家,共同探讨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充分展示出石外学校对艺术教育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作为学生家长,我有幸观看了此次盛会的直播,会议围绕学生艺术及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由各国专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看到中国的权威人士对学生在艺术教育上的重视,就似乎看到了中国教育的未来,看到了未来的艺术之美将在我们中国校园大放异彩!这场盛宴涉及领域之宽、论点论据之多,都令人感触颇深,思考良多。尤其是谷老的一个分享,引人共鸣。“回归人文的艺术教育,是发现和唤醒,而不是恩赐和给予;是濡染和熏陶,而不是灌输和说教;是关爱和呵护,而不是误导和约束;是引领和构建,而不是迎合和追逐。”说出了艺术教育的真谛,令人感动,可见我们的国家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和发展也正在进行着理念上质的飞跃和变革。

石外教育的艺术教育是办学特色,只有自己的学生及家长才能深切感受和体会其中的真正价值,学校对场馆、设施、师资的建设都十分重视,设有琴室、二胡室、绘画、剪纸、书法等艺术课程,办学理念超前,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真正与世界文化接轨,适应未来世界的人才,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教育模式相融合,学习交流,互通有无,让中国的教育更加深厚而创新;艺术无国界,让真正的艺术展现无尽的人文特色,让艺术之美在中国的校园精彩绽放!

通过艺术素养的窗口展望

学生:XM

艺术,是一个抽象名词,没有准确的定义。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艺术有许多:方正的汉字、绚丽的画作、精妙的雕塑、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体、悦耳的音律歌曲、富有表现力的戏剧等等。而艺术素养的培养,对于我们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通过今天基础教育研究联盟大会的观看,我对“艺术素养”的了解有了进一步提高。

上午,美国的Berek Black院长做了有关《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演讲,谷公胜秘书长《为了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以及Elsebeth Gabel Austin《作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与艺术教育与学校文化》的主题发言对“艺术教育”的话题展开阐述。

其中,我对谷老先生的演讲内容印象深刻。他对艺术素养和审美有非常深刻的见解。开始,他提到艺术教育者是共享艺术财富的共享者;让每个受教育者得到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公平性。

接下来,谷老先生结合中华文化,也就是我国的瑰宝——传统文化艺术进行进一步演讲。他提到:中华文化是独领风骚的灿烂文化;中华文化依然挺立体现生机勃勃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文化自信的根基;一代人的人文素养影响几代人;做有根的中国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中华美学精神。

这一系列的发言我深有体会,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发扬学习的重视日益体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古人懂礼知理、齐家治国的方针和保留下来的书画经文,不正是文化素养、审美实践的体现吗?

“孔子说过,充满智慧、没有私欲、勇猛勇敢、坚强、多才多艺、用文化艺术来武装自己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的确,在当今社会,只会学知识不注重美学以及各方面培养是远远不够作为一个全面发展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需要培养艺术素养,落实审美实践,陶冶情操,培养心性,做到有内涵,如“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般的人才能真正做到我们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卓越非凡”全面型人才。

最后来两段由学生演出的舞台剧《遇见长恨歌》的精彩片段来结束今天的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