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书临习中常见的问题

 攸州刀郎 2021-09-03
文章图片1

在各类书法字体中,草书是最难的,可以说草书是书法艺术的高峰

草书分为两类:一是章草,即隶之草;二是今草包括小草和狂草,即楷之草。小草一般被书法爱好者比作“慢跑”,大草比作“狂奔”,介于小草和大草之间的草体,是“慢跑加快跑”,目前也很时尚。

草书草书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学习草书的爱好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草书临学中出现的问题,比其他书种要多,现择其要列举如下。

一是没有一定的正体基础而临学草书。

草出于正(篆、隶)书,同时草兼各体之美。草书看似龙飞凤舞,其实从字法到笔法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平正入险绝,循序渐进,并经过长期的字法和技法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和学好这门艺术。

有一定笔法基础的人可以直接临习草书,但最好还是先从正书学起,不可完全没有正书的运笔基础和结字规则,就临写草书。看起来龙飞凤舞,汗气淋漓,一泻千里实则极易油滑成性,写成自由体,野狐婵,或者老干部体,染上不好的书写习惯。

二是三天两头换字帖。

我国古代的草书字体都非常精彩,引人入胜,观之让人爱不释手。但是掌握起来难度都非常高,远远超过正书和其他书体。必须选准一帖持之以恒。掌握共性,一通百通后方可再换他帖。

不要因为人家说我们老是写一种草书,一个样子,就改换字帖;也不要因为自己写的多,没有新鲜感了,就别寻新欢。学习书法不是为了玩新鲜,也不完全是为了让别人看好。要能感受书法深入的、真正的美妙,应该遵从科学的顺序,先从一本字帖开始,从笔画学起,再由单字到字组,从字组到一行字的行气、章法,再到用墨技巧等进行全方位的临习,一根筋,一直搞下去。

草书的流动性、变化性很强,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规律性的、反复的肌肉训练,是很难适应草书高速但又要求十分精准的运笔的需要的,书写中连续不断的细腻的笔锋变换,最需要的是书写者运动性肌肉群的高度支持。草书的这种风格,在一个书者身上得以建立,需要长时间坚持对一帖、一家,一个笔法,一种章法的枯燥的艰难的训练。唯有坚持,不断用功,不断思考,不断品味,方可有所进步。

三是草法不准,似是而非。

草书是一种以符号为主的主体。记草书是每位学草书者面临的且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但是不少初学者对这个特点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的按照行书的习惯写草书,有的对草书符号的形成了解不深,长时间过不了草法这一关。

学习草法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记忆学习过程。要明白草法是如何简省的,对每个字“笔省意存”的来龙去脉原理要弄清楚记住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的符号。对一些儿与楷书完全不对应的字,要知道它的出处、形成的原因。另外还要知道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区别,不要想当然。字型相近,很容易相混的字,当留心分辨。注意归类分析,区别其不同的细微处。同一字的几种写法,和不同帖的几种写法,主要搞得清清楚楚。

对每个字的笔势、笔法、结字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型。字由哪几个符号组成,每个符号的起行收是怎样的,笔画之间怎么连断,有几种裹束方法,笔法上的中锋、使转、提按、节奏是怎么处理的。字的线质、形质的形体效果和艺术性是什么。同时还要加大临摹的次数,直到不看原帖,可凭记忆对原帖字形进行背临时就算过了字法关。

四是忽视草书学习的特殊性。

初学者临习草书易犯两个毛病,一是只重视连绵书写,二是一个一个的临习单字,固化了字型。临习草书应该从草书区别于其他书体的特点出发,体现草书的特点。

要保持草书字组的连贯性,这也是草书与行书的明显区别。少则一行行地重复练,多则一页页地重复练,让章法淹没笔法,让气息贯通结构。具体讲,一要从字组临习做起,认真推敲单字、字组。在实际创作中要善于重组,根据章法需要改变大小、收放等关系,避免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二要重视章法行气临习,使字组间呼应紧密,虽断亦连。相互顾盼,有内在联系。草书对工具笔墨纸张也有特殊要求,以达到原帖效果为标准,笔以用硬毫或兼毫为宜,纸可用元书纸或半生不熟的洒金宣等。注意范本墨色变化,如何过渡,临帖时要能表现出原帖节奏感,书写的时间性,浓淡枯湿燥的变化。

五是不重视表现细节。

察之尚精,拟之贵似。细节是艺术的生命。在临帖时,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精准的分析研究,无论是字型、字势还是笔型、笔势都要洞察入微。重点是起、行、收、转折处,要善于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东西,并能表现于自己的笔下。有爱好者临习草书时,由于没有精准的意识,字法与笔法、章法等都达不到形似,笔法有的地方交待不清,有的不到位,有的又过了,中侧锋转换不自然,线条不够笃实,章法不顺畅,揖让关系处理得不好。这个不好的习惯必须在临帖的时候克服掉。

如临习《书谱》除了应将俊逸潇洒,峻拔钢断的用笔,纵横畅达、遒婉坚劲的笔势表现出来,还应特别掌握其用笔上的中侧并用、提按分明、顿挫有度所产生的质感和节奏的“蛀虫效果”。可以选择有代表性、认为精彩的几个字或几行字,从笔形笔势、字型字势等分析透、理解深,并能用自己的笔将所认识到的风格特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临习怀素《自叙帖》,则应精准把推其清健的笔姿、瘦劲的笔调,圆转矫健的线条,以及奔放流畅的体势和恣意放纵的布局。

临习张旭《古诗四帖》则要把点画较粗,且有转有折、有提有按,中侧并施,笔势雄强纵逸,布白虚实相生的节奏感表现出来。

六是用今人的笔法写古人的字

笔法十分重要。笔法正确,变化自然否则,就有故意做作之感。一些初学者常以草法代替笔法,任笔为体,只求快感而不求美感,没有法度。有的用楷书的笔法写草书,单纯地用提按的笔法,写得非常僵硬。

据专家研究,晋唐及晋唐以前人写字与宋及以后人写字最大的不同是执笔方法的不同。前者笔杆可以倒向任何方向,后者则多处于垂直状态。因此,有人讲古人无提按,只有使转。如《古诗四帖》中,除去一些点和特别短的笔画外,所有行进之中笔画的粗细变化几乎都是使转形成的。而今人则只有提按,靠提按出粗细。使转和提按的区别是,使转是因笔杆与纸面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变化而写出不同宽窄的笔画;提按则是因笔杆与纸面垂直方向不同距离而写出不同宽窄的笔画。

晋唐笔法的别一个主要特点是善用顺逆,笔杆倒向与笔画书写前进方向一致则为顺锋,笔杆倒向与笔画书写前进方向相反则为逆锋。“顺逆”是古法自然书写的结果,却极大地丰富了线形线质。

古法的第3个特点是中侧一体.初学草书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中锋就是中锋,侧锋就是侧锋,二者是截然分开的。其实,我们认真观察古代法帖的笔迹,就会发现,中锋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中锋。所谓中锋线条只是中锋多一些而已。中侧并用是古法用笔最为明显的特征,中侧比例的不同也是形成个人书写风格的重要手段。

七是不注意字外的功夫的修炼

由于草书的意多于法,载情性特强,书写者往往在瞬间挥洒中下意识地将自己审美、修养、情绪表现出来,

因此习草特别强调字外功夫。单就临帖而言,除了学习掌握笔墨技巧外,还要认真学习有关此帖艺术特色的介绍文章和资料等,使自己对此帖用笔、结字、章法、情趣等技术和艺术特点有一个深刻了解和把握。即使临帖,如果对帖中寄情表意、“形而上”的层面,没有感悟,没有同情共振,仅靠笔端技巧,最好也就形似而已

从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来看书法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它不仅要求长期有效的艰苦练习,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学识素养,历代书家无不主张“字内功夫字外求”,也就是这个道理。当技巧掌握后,形成自我书法风格就成了下一个追求的目标。这时一个人的学识素养,就成了书法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书法尤其是草书不是简单的技法比赛、仅有笔墨技巧,没有理论修养,表现不山书法深层的美,发现不了草书中的美的因素,是很难登上草书艺术的高峰的。简单以书示世,离开文化修养、品德提升,则书如无根之木,无缘之水也。学识素养十分复杂,包含了哲学、史学、文学、文字学、儒释道、心理学、社会学,等等,需要一人长期的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法之难可想而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