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了千年,清朝才外传的宫廷御方,生阴津、滋肺润肠,一年总得吃1次

 百草益寿 2021-09-05
咱们总管秋天叫“多事之秋”,是说每到秋日,人的身体一时无法适应季节变更,总会有一些小毛病,比如咽喉干燥、鼻子干痒不适、咳嗽咳痰、便秘等等。其实想一想,咱们的烦恼古人也有,那么讲究顺应四时调养的祖先辈,都是怎么对应的呢?

相传在唐代,唐武宗有一段时间也犯了这类毛病,整天口干舌燥、心热气促,服了上百种药都不见效,御医束手无策。后来一个道士献上了一个妙方,治好了皇上的病,从此这个秘方就传下来了。 
但是呢,此方仅供宫廷使用,从不外传。直到康熙年间,一位德高望重的御医出于出于济世救民的目的,把很多宫廷方带出了皇宫,这个皇家秘方终于传给了老百姓,并造福一代又一代,流传至今。
 


这个御方在今天,叫做秋梨膏《黄帝内经》记载:秋冬养阴,阳消阴长。到了秋天,咱们应该此时防燥护阴,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故食用秋梨、饮用秋梨膏,恰好可以润肺润肠、调节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调养身体之效果,避免出现肺部、咽喉、大便干结等问题。正因如此,秋梨膏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的垂青,成为秋养第一方。
 
《本草求原》详细记载过秋梨膏做法:“取梨汁放在锅中,先以大火,后以小火煎熬浓缩……”,现在传统手艺、膏方配伍虽然公开了,却很难再尝到道地正宗的秋梨膏。
 
因为很少有人再愿意费时费力,挑好梨、严格配比、用古法工序做这么一瓶膏,这就导致现在卖秋梨膏的很多,想尝到道地好膏,却如同大海捞金。
 

 
好的秋梨膏,得用好梨吧?什么样的算好梨呢,皮薄肉细、核小无渣、汁水丰盈能满足这几点的,唯有山东阳信县的阳信鸭梨。山东本地人都知道,“阳信鸭梨甲天下”,阳信自唐朝初期开始种植梨树,距今1300多年历史,四方闻名。
 

 
因为阳信土壤以轻壤潮土为主,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这为阳信鸭梨提供了独有的先天条件。用几斤梨子榨熬成膏,就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名方:秋梨膏。
 
前几天提过秋天吃秋梨膏的好处,有个粉丝给我留言,说自己在加工厂亲眼所见,有的工厂用烂掉的淘汰掉的梨子做膏,那吃了,能好吗?

 市面秋梨膏常用梨▼


所以,一直想给大家介绍一款好的秋梨膏。一年寻料,一年熬炼,一年测验,三年方得一罐中意的秋梨膏。这款秋梨膏,只用正宗阳信鸭梨。

吃进嘴的东西,绝不兑烂梨,好膏的第一原则就是鲜果入方,秋梨膏用鲜梨榨碎,铜锅开熬,先使武火,后用文火收膏,漫长的小火慢煮中,不添加1滴水,为什么呢?
 
因为阳信鸭梨本身的水分很足,用自身的汁水熬更纯更浓,越熬色越深,逐渐变成深棕褐色,透亮、顺滑,出现扑鼻的清甜。小小1瓶膏,足足耗费9个梨

很多人担心秋梨膏性寒,不适合寒性体质的人喝。其实这款秋梨膏添加了阿胶,阿胶性温,滋阴润燥,调养气血,中和了梨子微微的寒,使它适合多数人的体质。更何况,一般的秋梨膏可不会投入大成本添加阿胶,还是产量少、成本高的黑驴皮。

正是因为真材实料投入,所以熬出来的膏棕黑透亮,还原了御方膏滋的细腻、醇厚、顺滑,造福老百姓的秋养好膏滋,就该是这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