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芍药甘草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1-09-06

芍药甘草汤

《伤寒论》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1],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2]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3];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4]主之。(伤寒论:29)芍药甘草汤方白芍药[5] 甘草(炙)各四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注释:

[1]脚挛急:脚,《说文解字》谓“胫也”,指小腿。脚挛急,即小腿部筋肉拘挛疼痛,伸展不利。

[2]甘草干姜汤:见经方温里剂。

[3]调胃承气汤:见经方攻下剂。

[4]四逆汤:见经方温里剂。

[5]白芍药:《金匮玉函经》无“白”字。盖仲景时代芍药尚无赤、白之分,故“白”字系衍文。

【功效配伍】芍药甘草汤滋阴养血。方中芍药酸苦微寒,滋阴养血,缓急止痛;炙甘草甘温,补中缓急。二味相配,有酸甘化阴,滋养营血,濡润筋脉,缓挛止痛之效。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云:“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相合,用补阴血。”

上二味药,水煮,去滓,分二次温服。

【方证论治辨析】芍药甘草汤治误汗阴阳两虚。症见伤寒脉浮,自汗出,微恶寒,心烦,小便数,脚挛急。

伤寒脉浮,自汗出,微恶寒,为太阳中风;心烦,小便数,脚挛急,则属里证。此表里俱病,为阴阳俱虚兼有表证,治宜扶阳解表,若用桂枝汤,则犯虚虚之戒。本证因里阳亏虚,气化固摄失司,故小便频数;阴液亏虚,心神失养故心烦;阴液不能濡养筋脉,故脚挛急。治疗若以阳虚为急,先投甘草干姜汤辛甘化阳,以复其阳,待阳回厥愈足温之后,再与芍药甘草汤滋阴养血,舒缓筋脉,以解除挛急,其脚即伸。

若服甘草干姜汤阳复太过,阴伤化燥,病入阳明之腑,出现胃气不和,谵语者,可与调胃承气汤泄热和胃。若误认为表证未解,再次发汗,并加用温针强迫发汗,一误再误,致心肾阳虚,症见恶寒蜷卧,四肢厥逆,烦躁不安,脉沉微者,方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用方思路】芍药甘草汤组方简明,功效专一,有较好的润养、解痉、止痛作用。临证可以本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味治疗心腹、项背、肢体、筋肉、经脉挛急抽掣疼痛等病。

【医案举例】赵玉海医案:藏某,男,52岁,炊事员。1980年8月21日就诊。患者平卧或跑步时单侧或双侧腓肠肌痉挛3年多,曾经理疗、针灸、西药治疗,虽能缓解一时,移时而发,现每晚发作2~3次,每次1~30分钟不等,发作时腓肠肌挛急、僵硬、疼痛,不得屈伸,遇热较舒,舌苔薄白,脉沉细。以芍药甘草汤加味,处方:白芍30g,甘草15g,桂枝15g,木瓜10g。3剂止。3个月后复发,又服3剂止,未再复发。[赵玉海.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腓肠肌痉挛85例.中医杂志,1985,(6):50.]

芍药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

【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伤寒论:68)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1]

注释:

[1]疑非仲景方:《金匮玉函经》无此五字,大概系后世注文误人正文。

【功效配伍】芍药甘草附子汤益阴扶阳。本方即芍药甘草汤加附子组成。芍药酸苦微寒,滋阴养血,缓筋脉挛急,与炙甘草配伍,酸甘化阴,以复阴津;炮附子辛热,仅用一枚,以温经复阳,与炙甘草相配,则辛热而不燥,辛甘合化,以助阳气。三药相合,共奏益阴扶阳,调理阴阳。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云:“然荣者阴也,阴气衰微,故用芍药之酸以收之;卫者阳也,阳气疏慢,故用附子之辛以固之;甘草甘平,合荣卫而和谐之,乃国老之所长也。”

上三味药,水煮,去滓,分三次温服。

【方证论治辨析】芍药甘草附子汤治太阳病汗后阴阳两虚恶寒证。症见发汗后,病不解,反恶寒。

太阳病发汗后,恶寒等表证应该解除,此证汗后恶寒反而加重,又不见发热、脉浮等症,盖发汗不当,表证虽罢,但反致汗出阳虚阴损的虚证变故。反恶寒,为阳气亏虚,不能卫外,肌表失于温煦。本证属阴阳两虚,除反恶寒外,当有脚挛急、脉微细等症。此虽阴阳俱虚,但无四肢厥逆,是阳气尚未大虚,故用芍药甘草附子汤益阴扶阳,调理阴阳。

【用方思路】芍药甘草附子汤阴阳双调,偏温阳止痛,是一首缓解疼痛的良方。临床可用于治疗四肢肌肉痉挛、关节强直、颈椎病、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腓肠肌痉挛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等疾病。

【医案举例】随志化医案:张某,男,40岁。1986年8月21日就诊。时值酷暑盛夏,而病者却厚衣加身,仍打寒战。自诉因天热贪凉,夜宿树下,晨起即感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自认为感冒,遂购阿司匹林3片服之,半小时后,大汗淋漓,良久方止。自此,觉气短懒言,倦态乏力,畏寒怕冷,蜷卧欲被,动则汗出,半月未愈。舌红苔白,脉沉迟无力。此乃大汗伤阳耗阴所致。治以扶阳益阴。方药:白芍12g,炙甘草10g,附子15g。服2剂,四肢转温,汗出停止,病愈体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