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潘家定作品 | 云锦里

 梅雨墨香 2021-09-06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第一次听到宁国畲族云梯乡这个名字,我就萌生去意。云梯,极富想象力和诗意,又是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地,更添神奇。

苦于一直没有时间。

直到一次出差从浙江回来,黄昏时分路过千秋关,寻到了杂草掩映的刻着“千秋关”苍劲字迹的碑石,留了一张影。同行的人说,下面就是云梯乡的千秋村。抬头望去,村舍井然,梯田层层,螺旋而上。农人三三两两往家中归去,炊烟缭绕。由此对畲族云梯乡,才有了朦胧的印象。

皖浙两省交界,崇山峻岭绵延。南宋南渡时,为抵御外敌入侵,拱卫当时的京师临安(今杭州),在其上修建了一系列关隘。千秋关就是其中之一。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这些关隘也随之淹没在荒草和乱石中。

此后,虽在宣城工作多年,还是没有去过。

今年初夏,朋友约我去千秋村看看,说再也不能错过了,回来肯定有你想要的东西。

从宣城出发,沿着高速公路,我们很快就进入了莽莽大山。车子一个劲地向上盘旋,犹如登梯一般。一个个村落,洒在连绵起伏的山峦里,白云缭绕,隐约可见。

“云梯名不虚传!”

我也心潮起伏,惊喜叫道。

“不急,大幕还在后面!”朋友回了一下头。

入村的第一关,是穿过别致漂亮的长廊,进村的一头矗有八角亭,飞檐翘角,人立亭中可一览村前的各种景象,哨所一般。穿行长廊,凉风徐徐,秀景次第扑来,颇类似苗家、侗家的风雨长廊。长廊两侧的靠椅上,坐着正在纳凉的畲族老年人,吸着长烟袋,吞云吐雾,气定神闲。穿过长廊,再步入广场,这是第二关。广场也别具一格,南北两头,尽显千秋村的特点和畲族人的传统。

南端建有戏台,幕墙背景是缩小的千秋关,关门紧闭,巍然屹立。关墙垛口森然,旌旗猎猎。两个红色的“畲”字嵌印在关墙两侧,寓意畲族儿女曾在关上浴血杀敌,保家卫国。北端耸立四根擎天柱,柱的顶部刻有“蓝”、“雷”、“钟”、“盘”四个大字,熠熠生辉,代表着这里畲族的四个姓氏,也是畲族人一种独有的膜拜。

朋友说,刚过去的“三月三”云梯乡畲歌会,就在此举行。这是畲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类似于我们每年“三月三”的踏青活动。今年的“三月三”,千秋村的畲族人带上“乌米饭”、清明果、红曲酒等,与全乡的同胞在广场上载歌载舞,同时还进行了婚嫁习俗表演、篝火晚会等,通宵达旦,气氛浓郁热烈。

居住在深山里的畲族人,对大自然的感恩意识、对村落的保卫意识非我们想象强烈,每一个畲族村落大多建有广场,用于庆典和召集族人议大事。

畲族,自称“山哈”,我国人口较少的古老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七十余万。分布在闽、赣、粤、黔、皖、湘七省。其中绝大部分居住在山区。环宁国千秋关山脉居住的云梯乡畲族,源自清光绪五年,从浙江景宁、兰溪一带陆续迁来。由此而设立的云梯乡,也是安徽省唯一的一个畲族乡。

先后过了两关,始进入千秋村。村中的柏油路干净整洁,各色人流川流不断。五颜六色的山花,随处竞相盛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窗台上,楼顶的平台上,也是绿叶红花缤纷。家家门前,停着各种外地牌照的大巴旅游车。

“千秋村特色旅游火了,在外打工的青年人纷纷赶回来创业,现在哪家存款不是有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朋友很羡慕。

一条清溪在翠竹掩映中穿村而去,留下一串串雪白的浪花,和叮咚叮咚的悦耳声响。沿溪前行,在“团结桥”边,一方壁石矗立,石上刻有“三十六间”四个字。这是畲族人最初建村,用于栖身的“茅寮”之地。畲族人重视传统,立石刻字的目的,就是不忘祖先,昭示后人。

抱村走去,依山傍溪,竹影婆娑,鸟语花香。不知不觉,已到村子出口处。茂盛的月季花簇拥着一栋别致的四层楼,门外停着两辆上海牌照的大巴。男主人很客气招呼我们进去看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正在做作业。小女孩回过头,朝我们抿嘴笑了笑,两个浅浅的小酒窝,在红红的脸颊下,似乎要沁出水来。头上的小辫子,摆动着花朵,飘来一阵清香。小姑娘见是陌生人,赶紧又转过身,埋下头,跟哥哥一道在本子上写着作业。家里窗明几净,楼梯人上人下。彩电、冰箱和空调等一应俱全,“不来不知道,你们原本人迹罕至之地,现在这么热闹!”我感慨道。

“那是老黄历了,现在高速公路穿山越岭修到了家门口,到上海、杭州都是当天来回。我就是上午刚刚从上海接人回来,他们正在楼上吃饭呢!人家都说我们畲乡的特色旅游很有吸引力!”男主人白了我一眼。

“村上已经把大家组织起来,成立了自己的旅游公司,正在深度挖掘我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进一步提升我们特色旅游的品牌。”男主人洋溢着满满的自豪。

“你们的生活,真像这五月的月季花!”我竖起了大拇指。

“月季花,对!知道花溪谷吗?那是月季花的世界,你们不去看看?”

“去,怎么不去,怎么走?”朋友兴趣盎然。

男主人走到门外,指了指方向。我们抓紧前行,约莫二十分钟后,寻到了与村子毗邻的山谷。争奇斗艳的月季花,宛如一大片绚烂的彩霞,铺在坡地上,迎风怒放。

大红的、艳红的,粉红的;还有紫色的、鹅黄色的、蛋青色的,灰白的、雪白的等等,目不暇接,摇曳多姿。花海中,既有“天路”、“甜蜜邂逅”、“伊芙青玉”等国产月季花,也有“安德烈”、“粉色达芬奇”等来自国外的玫瑰,彼此亲密无间,共同演绎着这一条山谷的浪漫。

时近中午了,花海里人头攒动,飘带彩巾五颜六色。

“阿云,你们快过来看啊,这里的花真漂亮!”

“阿金,我们来啦!”

一群年轻的畲族姑娘,顶着鲜艳的红盖头,朝不远处一个同样顶着红盖头的姑娘跑去,洒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姑娘们跑到一起,争相做出各种姿势与花朵亲昵,一时间,竟分辨不出是姑娘的脸颊红,还是月季花儿红。不一会儿,姑娘们又撒腿跑远了,带走了一片片五彩云霞。

恍惚间,我觉有一股热浪袭来。

千秋关下群山环绕,清流常年不断,形成了独特的湿润小气候,山花野草生长茂盛,花卉栽培条件得天独厚。畲族人又特别爱花,门前、阳台、屋顶,凡是空余之处,皆喜欢用花卉点缀。花溪谷已辟有花地千余亩。一年四季,各种梅花、映山红、月季花和紫藤花等交替盛开,姹紫映红,香飘不断。尤以月季花品种多,目前已达数百种。成为安徽皖南最大的月季花基地。

花溪谷产的各种花,大量畅销省内外。谷边的公路上,时见前来运输花的车辆。

透过青枝,我窥见花溪谷的尽头,三三两两洒落着粉墙黛瓦的农舍。这同样是畲族人的住所,还是我们刚刚去过的千秋村。

……

斜阳穿过云层的时候,我们离开了花溪谷,车子重又回到了高速公路,又是连续的盘旋,再盘旋,不尽的山峰,一片片白云渐渐落在我们的后面,千秋村也很快离开了我们的视线,隐藏在皖南连绵的群山里。

“怎么样,不虚此行吧?”

朋友问我。

“在想什么,问你呢?”

见我久久没有回话,朋友追问道。

“云锦里。”

我靠在椅背上,轻轻地吐出这三个字。


作者简历:潘家定,笔名田子。长期在金融系统工作。已在系统内外报刊上发表大量散文和诗词,在全国金融系统散文诗歌大赛中屡次获奖。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和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永远的敬亭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