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族谱.繁衍的史册.

 宁静致远2023 2021-09-06

#寻找古籍守护人#

族谱 。繁衍的史册

一、族谱重修之紧迫

是清明期间,回乡祭祖之际,踏足对面山,抚碑拜泣。以为:先祖矢的,上至三代,所揭枯短,以至如此。渐行渐远去的,便是如此之地坟卆。承与此,役与此,又入与此。如此而已。入时,就燃,三柱香火,跪地叩首,模糊而清晰中记念过往先人。

由此点缀,往来与时节中,或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来此落碑之地,凭吊的不只是一腔思念,相信更多的是追忆曾经的桑梓,那回的祖辈,或如昨昔,一起劳作,一起共餐。恪守庭训,黩识恩泽,感怀丝丝亲情。

对面山在村的对面而屹,名经此而为。村中大半先人都葬入山顶。现在这刻,所葬之坟,即使鲜为有碑之冢,亦已满满占据。由此可见,罗氏从迁徙至此,又由此落业,繁衍承脉,已是不少年月,忽然清晰的看到,先祖之列,凡杂至顺,业已传接下来。目及之处,正是青瓦红砖的舍屋,炊烟飘移,及至天际。不由的思想到,我祖辈亦如此看山赶地,择灵山圣水而居,亦如我般此身至山顶,落眼于村舍处,看我后臣发源,流放开明。

果然,清明后的一天,族中叔辈打来电话,说:族中正在备订家谱,即我族由来、落业、字辈、宗亲;及迁徙、安冢、刻记和落文等。凡事诸计,已是开始。现需略读书业之辈,回乡续继,以为承接。经你辈兄长推荐,决定由你执笔尔成。想必亦因你平素喜爱文字,多多缀笔细耕原因,幸临首肯。

父辈训言,向来情理之中,我辈听在耳际,亦依此遵循。由来过往,即成传承的家宝,由此溯源,至父辈的祖上,或更先,以为是,相信亦是如此。在家着手查实,果然,旧谱破损有不全,纸质恍如宣纸,薄而草料十足,所印字体虽大却渐褪色。而眼前所见文字记载的,不在族谱之列的,皆已是我所历的先人,个个都在真实之中,让我难以感慨到他们能如此的记录和落实,确实不易。如此一来,我便暗下决心,决定要以此次备谱之中,追寻先辈落脚此山此土的踪迹,明存实亡的根据,以及追宗溯源的原由,现在这每个碑石、每处雕刻,甚至每笔落款,奉供的不只是神灵仙位,却是真实的罗氏先人。

对面山,仰面在村的任一位置,便可见到如今葱郁林木,雀栖鸟飞的风水,沿正面水泥台阶拾足而登,一直能通山顶。这条永固的宽路,正是我辈后人,为了凭吊先祖和造福后人的方便,出资帮力,呵成保护,极现功绩。

箭头索引,绘制弓型图表,画实成连线,满满格课。渐渐的,一字一句再现的,文字虽小于蚁蝼,却是真实人生名录,至少大数是我身边所历经的,那回从身边经过,那回亲切称谓的祖辈,如今都已只是文字落笔之下。先人勤苦劳作的身影,先贤庭训谨慎的留取,甚至字辈沿继的恪守,如此看来,渐渐浓缩成这充实胸膛的亲情,满满的。

忠孝一门、节义两顾。这是宋朝文学家苏东坡对于罗氏一门的评价,尽现这段文字时,我忽然意识到:能真正的追索我辈由来的过往,或是凭吊先人的恪训,不仅仅只是一两句文字和评论,而更长更远的恐怕还如这位文学家一样,能让我们去探索到历史的长河中,渊源根本,课记野史,甚至帝皇族放。放眼极目,区区罗氏门生,遍及国土所处之地,中华大地,及欧亚四周,无一不触及。。。。。。

果然,我所及接到的,真的不只是极限于对面山顶,不只是局限与三代左右,却在更远更长的历史之中,我罗氏血脉早已流淌,交错织就成华夏儿女的草根深处。全国已查明罗姓人口达1020万,遍及川、粤、湘、鄂、赣、滇、贵等省及土、布依、瑶,而且东南亚、欧亚都有罗姓后人,其中光韩国就有罗姓宗亲60多万人。

二、修谱之路繁而长

族谱的修订,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由来以久。家谱渊源甚早,一般都推始于《周官》,实际上《世本》乃是我国谱牒最早的著作,司马迁《史记》的世表、年表取法于此,实为后来家谱宗谱之滥觞。在谱学发展史上,经历由专官之掌,演为专门之学,最后变为私家之谱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参见邵晋涵《南江文钞》卷六),修谱也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唐、宋 元明清三个发展高潮。尤其是清代可说已达到顶峰,有人统计,“宋元以来,清人修谱最多,保存至今的族乘,至少在二万种以上,清人修的占重要成分,且质量较高”(《清人社会生活》)。到了民国,修谱之风仍不少衰。“考我国古代社会,夙重宗族。自大儒欧阳氏、苏氏创谱牒制后,千百年来言家乘者,遵制法古,群相倡导,驯至举国上下,无族无谱”,民国三十七年修《罗氏杞公戊子族谱序》中的这几句话,反映了我国清代、民国期间“族族有谱”这一历史事实。罗姓之族谱家乘,当然亦不例外。

这次再次重备修谱,亦新时期发展之必然。在共和繁盛,民风谐顺的时代。探索求和,鲜明开放成为各个国家的需求和趋势,这也顺应热爱和平的社会和大环境、大气候。修谱是基于“敬宗收族”的观念与目的,以加强家族团结,巩固家族制度。

热衷修谱,家谱的严谨,到完整呈现和落脚,各支字行辈份排列序号的规顺、后辈添丁加口的紧迫。这种必须宗亲相辅相成的团结理事,不仅仅是我辈后臣必须竭尽所能完成的大业,更是彰现现代潮流的做法,即文化和历史的相溶揉合,团结和亲爱与一体的风气,体现了政府和政策的包容性、合理性。在长期的宗法社会里,许多仁人志士和有作为者都注意把“敬祖收族”的观念推衍成为“忠君爱国”的思想,在国家民族事业受到空前危难的时刻,更把家族观念扩展为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移孝作忠,毁家抒难,舍“小我”为“大我”,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

罗氏族谱最早者,似为修于宋代开宝年间的“豫章罗氏” (俗称“柏林罗氏”)族谱。罗颖在《源流总序》中称:“吾祖家豫章,抵颖身,三百余年”,其间“文献足征”,因此族谱中既有唐代科甲鼎盛、罗氏人才辈出的实录,又记有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赠诗之类,且溯源重黎,以罗君用为先祖,并及“十八世祖”罗企生,堪称源远流长、后裔繁茂的世望家族。所以我们的家谱或族谱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就《罗氏谱赞》诗云:

豫章世家,洪州望族。忠孝一门,节义两顾。

  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

  礼义仁昭,天伦攸笃。贤子贤孙,旋踵芳躅。

   以 此 家 风 ,遗 风 善 俗。

豫章罗氏起源于汉朝早期(公元前190年)的大农令罗珠。至今已70多代,历经2200多年。豫章罗氏是中华罗氏的一个分支,因此推断罗氏族谱历史还要长。罗 珠:字怀汉,号灵知,称大农令,又称洪崖先生,君用次子;黄帝一百0八世孙,郐公四十一世孙。生于湖南浏阳,后徙豫章(江西南昌),卒于汉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时,寿九十一,葬南昌新建县大平乡西山大岭山。为罗姓始祖。

根据豫章前先祖源流记载,豫章始祖珠公是罗氏始祖匡正公第41世孙,是黄帝第107世孙,而黄帝正是中华文明的始祖。由此及上,原始社会中华第一帝黄帝和第二帝颛顼都是罗氏的先祖。从原始社会,历经奴隶社会,到达封建社会,一直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跨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清代湘军名将罗泽南在《罗氏墨谱序》中说:“宗族者,祖宗一人所自出也。一人之身衍为数千人,数千人之身即一人之身也。华容南山罗氏始迁祖为宋朝宣义大夫、抗元义士罗尚德,其后裔罗桢,抗战中为“湖南省民众抗日自卫团”华容县军事参议,“于兹倭奴人寇,兵气嚣然,犹谋纂明世次,敬宗收族”,以“率循宣义遗训,昭示族人”,“收抗日自卫之功,以慰国人” (《南山罗氏族谱序》)。

  民国三十年,新化《罗氏通谱》纂成,总纂罗联焘在序言中特别希望“族中诸父老昆弟”,“各本敬宗收族之旨,益坚团结,共体时艰,以发扬民族精神,奠国家于磐石之安”。湖南安化县英武中学校长罗驭雄,是毛泽东一师同学,国民党左派,曾任北伐军师政治部主任,他对于“敬宗敦族”与“世界大同”的关系有自己的明确见解:“方今时局剧变,国人对于家族观念逐渐冲淡,且国际往来愈频繁,视野愈广大,天下一家,期诸实现。向之所以爱一家一族者,今兼以爱异族异人。民胞物与,四海之内皆兄弟。其理想因时代而进步,固未可以厚非。惟是天下之平,基于国治;一国之治,基于家齐。而国为家之积,虽世界纵跻于大同,而家未必即废。故敬宗敦族,实乃世界和平之起点,未可以侈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而漠然忽视宗族也。”他鉴于安化罗氏杞公后裔有毅力、有热忱、团结之力最强,因此希望“杞公裔诸君子扩此特殊精神而及于全族、全社会,则有裨于民族国家之建设与隆昌,又何可限量!”

三、新旧结合传家乘

族谱.繁衍的史册.

黄石,地处湖北东楚,东南接壤江西赣北,西北遥望荆楚襄阳。黄石罗姓源自江西柏林堂,为“忠孝双全”企生、遵生二公后裔。阳新中罗就是阳新、大冶、鄂城、蕲春等黄石周边地区罗姓发源圣地。唐开元进士汉壑公隐居故地,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在族谱中繁衍,而族谱却正是民间记载和繁衍史册的唯一。正是族人多少年来,传承着记载的史册,几代人手把手的将它收集、整理、排版、印刷、收藏、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