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鲜过敏者的噩梦

 连云港海之阔 2021-09-06

作者丨 震惊叔

来源 |  当时我就震惊了

  对于贪吃的中国人来说,海鲜食物的评价一直存在两极分化。

  爱的爱死,嫌的嫌死。

  不过,最近有一档号称「人类高质量海鲜纪录片」的系列视频,突然在网上小火了一把,让那些原本人淡如菊的非海鲜爱好者们,也不禁食指大动,看得口水涟涟。

500

  开动吧!海鲜!

  有趣的是,这部片子既不贩卖情怀,也不强行上升人生哲理,在一众综合类美食片中显得简单又纯粹。

  片子一共24集,每集篇幅平均不超过十分钟,一集只专注介绍一种海中珍馐,从家常小菜到海鲜大宴,向人们一一揭开它们从捕捞到制作的神秘面纱。

500

  比如我们日常随处可见的鱼丸。

  放眼中国,有鱼的地方就有鱼丸,然而对于沿海地区的人们来说,这口鲜甜是开启元气一天的重要秘诀。

500

  每一种鱼丸都有不同的地方特色,现做现捞,和超市买的冷冻包装鱼丸口感截然不同。

  在被称为“鱼丸之乡”的福建江连,无论是早餐还是夜宵,又或是朋友相聚的下午茶,鱼丸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尽管样貌看起来平凡简单,但想要烹制出优秀的鱼丸,里头学问可不少。

  首先要保证食材新鲜。

  每天十一点,鱼丸店的老板们都会跑去附近的码头,和捕捞归来的渔民们碰面,交易最新鲜的渔获。

500

  关于鱼种类的选择,店主们也在无数次的实践中,心中有了最满意的答案。

500

500

500

500

  为了完整分离鱼刺,厨师不能使用简单趁手的刀具,必须用勺子一瓢一瓢地将鱼肉刮出来。

  随后再用木棍大力捶打肉糜,将鱼肉肌纤维组织充分破坏,让岩溶性蛋白充分溶出,这样鱼肉才有充分的黏性不会轻易散掉。

  鱼丸皮就这样做好了。

  和大多数鱼丸不同,连江鱼丸是有内馅的,流程也就更加繁琐些。

  不仅要用新鲜的猪前腿肉制作,肥瘦肉的把控也要极其精准,只有保持在1:1的比例,顾客吃进嘴里时才会爆出恰到好处的肉汁。

  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当鱼糜和肉糜相遇,经过有三十年经验老师傅的手,熟练地填馅汆圆,下锅,就到了奇迹发生的时刻。

  如孩童拳头般大小的丸子,表面弹牙膨软,劲道十足。

500

  一口咬下去,汤汁瞬间炸裂开来。

  鲜而不腻的内馅在口中慢慢融化,一发入魂。

500

  关于海鲜和主食能有多适配这件事,山东的人民很有话说。

  海鲜水饺哪家强?来这来转一圈儿,保准大开眼界。

  爽脆弹牙的八爪鱼水饺,是大家最喜爱的海鲜cp,一口咬下去鲜得眉毛都要掉了。

  包裹着一整颗大虾的鲜虾水饺,食欲与味蕾都被妥善照顾。

500

  墨鱼水饺是看起来最猎奇的一个。

  黑与白的冲击,带来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碰撞,让人欲罢不能。

500

  而在这群饺子大军中最亮眼的,则是曾在网上C位出道的鲅鱼水饺。

  三山岛,是莱州入海口之一,也是新鲜鲅鱼的来源地。

  快乐的渔民们日复一日地在此收获,再把鱼送去距离渔港两公里外小城的饭店内,换取今天的劳务费。

500

  鲅鱼的种类有很多,这里盛产的是蓝点马鲛。

  鱼刺规律,肉中无刺,在当地人心中,它是足以媲美肉类的存在。

500

  无论是简单的清蒸或油煎;

500

  又或是与豆豉和粉条相伴,成为一道特色小菜式,无论如何都百搭不厌。‍‍‍‍‍‍‍‍

  ‍

500

  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也让它成为了鲅鱼水饺的原料首选。

  配上油脂丰富的五花肉一起,手工剁馅,让鲅鱼的鲜味与香味充分发挥。

  为了保证味道始终如一,调料也必须按照秘方上的克数,谨慎地反复称量。

500

  在如此匠心的制作下,使得鱼糜粘糯又有弹性,下锅后会在饺子皮里紧紧地抱作一团。

  热腾腾的鲅鱼水饺出锅了。

  蘸上开胃解腻的混合饺子醋,一口咬下,充盈的汁水在口腔中绽放,回味久久绵延。

  在这部《开动吧!海鲜》中,家常小菜占据了大部分篇幅,看着那些熟悉的食材出现在荧幕的另一端,感觉亲切又温暖。

  广西北海,酸笋炒钉螺是大排档中的热门。

  钉螺的身形修长,又有多达30层的纹理构造,事实上想要食用并不简单。

500

  不过,对于靠海吃海的人类智慧来说,再难搞的海鲜,他们也总能想到相对的计策。

  用小铁锤将钉螺去尾,就是最方便食用,也是在炒制时更方便入味最好的方法。

500

  这样出锅后的螺肉质鲜美,口感鲜嫩Q弹。

  只需有技巧地轻轻一吸,螺肉就会“跐溜”一下,带着壳中热乎乎的汤汁一起进入口中。

500

  ‍福建霞浦,盐焗是当地人偏爱的口味。

  而蛏子作为家喻户晓的一种贝类,无疑最适合这样的烹饪方式。

500

  全程中火,利用盐的导热性加热后的蛏子,肉质紧实鲜滑,肥厚嫩白。

  一盘上桌,香气势不可挡。

500

  若是吃腻了盐焗,换做与老酒一同炖煮,则又是另一种清甜风味。

  蛏子,我愿称其为海鲜届最有CP感的贝类。

  不过关于这一论点,生蚝和蛤蜊表示非常不满。

  人们通常喜欢加蒜蓉粉丝炭烤生蚝,却不知道它的吃法其实五花八门。

500

  它既可以挂上面糊炸制黄金薄脆,做外酥里嫩的海苔生蚝酥;

500

  又能在滚烫的粥里轻轻一滚,在保留自身鲜嫩口感的同时,为平平无奇的白粥带来一抹出色亮点。

500

  将生蚝煎至两面金黄,再点缀一些辅用装饰,色味俱佳。

  分分钟成就一道精致的法式料理。

500

500

  与生蚝受喜爱程度旗鼓相当的,自然要数辣炒蛤蜊。

  辣炒嘎拉,嘎嘎香。

  在山东青岛,想要尽兴哈啤酒,桌上总少不了放一大盘蛤蜊。

  一筷贝一口酒,两种滋味在舌尖重重绽开。

  辣中带鲜,鲜中带甜,相辅相成。

  当然,想要在临海城市靠海鲜站稳脚跟,只有一道拿手菜是不够的。

  在这样无尽的内卷下,蛤蜊又有了各种各样的做法:

  蛤蜊蒸蛋、蛤蜊冬瓜汤、锡纸粉丝蛤蜊……想吃什么口,这里应有尽有。

500

  除了日常小海鲜,纪录片中介绍的那些饕餮盛宴,也是值得一看的部分。

  在沿海居民的餐桌上,鲍鱼是当之无愧的大明星,在一双双巧手下发光发热。

  新鲜的鲍鱼可以生食,于是就有了鲍鱼刺身;

500

  鲍汁捞饭,经典永流传。

500

  最让人好奇的,是那道「久闻其名未知其貌」大菜——佛跳墙。

  被封为中华第一汤的佛跳墙,是福州人的骄傲。

  在当地,路边一家没有毫不起眼甚至连招牌都没有的餐馆,里面或许藏着的是有45年经验,曾进京掌勺过国宴的大师傅。

  一坛好的佛跳墙,食材需保持原有口感,同时又要和汤水互相兼容。

500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由于制作流程复杂,成本较高,这道曾经的顶级状元菜,如今也渐渐消失在各大闽菜餐馆中。

  唯有那些经验丰富的老人,仍愿意花两周时间准备一道菜。

500

  “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是炖好佛跳墙的重要口诀。

  像蹄筋、干鲍、辽参等本身没有味道的食材,需要靠汤水慢慢煨才能入味,尤其是干鲍,仅仅在准备阶段,就需要用纯净水泡上至少五天,才能达到标准弹性。

500

  俗话说,厨师的汤,唱戏的腔。

  对于这道复杂的大菜来说,控制食材品质只是第一阶段。

  如果汤不到位,食材再好也是浪费,不同供应商的食材做出来的味道也有差距,为了保持味道始终如一,大师傅们通常会固定在某一家店购买肉类。

500

  焯水后的筒骨、老母鸡、番鸭和鸡爪等食材倒入锅中,配比三倍的清水,将火开到最大,熬煮六个半小时。

  整个过程不允许加水,这样煮出来的汤才会如牛奶般纯净丝滑,细腻浓郁。

500

  静置一夜后,奶汤浓结成冻。

500

  撇去表面的油水后,配合另一波用绍兴老酒炒匀的食材,一齐放入保温性更强的瓷罐中,继续煨制。

500

500

  揭盖那一瞬间,褐色汤汁裹挟着浓郁荤香缓缓释放。

  成品佛跳墙入口顺柔,在嘴里多咂巴几下,万物回甘。

  因此还有人将这种体验戏称为“初恋的感受”。

500

  如果不是这部片子,很难想象一道菜的工艺居然这么复杂。

  继续往下看,会发现《开动》中让人涨知识的内容不止如此。

  横跨中国四大海域,从饮食文化到生活信仰,其中最有看头的,还要属那些看起来奇奇怪怪的海洋生物。

  比如长得像瓜子儿、吃起来像蟹肉的“笔架”。

500

  笔架通常生长在海流交换频繁的礁石缝隙里。

  因为无法人工养殖,它的来源全靠当地的采集者,冒着大浪在海边挖掘,收购人再按他们的报价直接采买。

500

500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

  却也是沿海劳动人民年复一年的日常。

500

  “土笋”是一种海里星虫。

  在福建泉州的安海镇,它是当地名吃「土笋冻」的主要原料。

  熬煮时,土笋中的蛋白质与水反应,生成多种呈鲜味的氨基酸。

  浓郁的汤汁,香脆的口感,让人忽略它原本的样貌,忍不住吃上一碗又一碗。

500

  除此之外,还有咸香诱人酱油水翅黄鱼、超有料的“派大星”浮粿、“糟”透了的糟鳗、气鼓鼓的刺球粥……

  在这里,一个又一个不起眼的小众海洋生物,集合起来,构建出一个属于海鲜的美食世界。

  比起单纯的美食番,《开动》更像是一本海洋生物的百科全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海洋慷慨的赠予,也充分了解那些美食背后的奋斗人生——

  “人生海海,吃饱就好。”

  信息、图片来源

  腾讯视频纪录片《开动吧!海鲜》

作者:震惊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